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NO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保护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中NO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缺血预处理,实验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c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PC组);预处理加左旋硝基精氨酸组(Preconditioning L-NNA,PC L组),各组再灌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PC组ALT及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C+L组在0-3h阶段ALT和MDA含量与I/R组无显著区别(P>0.05),而在6-48h阶段则显著低于I/R组(P<0.01)但仍高于PC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0-3h为早期保护效应,可能为NO所触发或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银杏叶提取物保护组(G组)。采用阻断肝动脉、门静脉30min,恢复血流行再灌注制作肝热缺血动物模型。各组于再灌注1.5h、3h、6h和12h分别采血,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ALT、AST、BUN和Cr水平。同步切取肝、肾、肺、小肠,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比较病理形态学差异;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对各组细胞凋亡指数进行量化分析。结果I/R组与S组比较,DA0、AST、ALT、BUN、Cr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也相应增加(P〈0.05);肝、肾、肺、小肠病理损伤相应严重。G组与I/R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多器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st)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肝脏的抗损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肝部分I/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I/R组、I-post1组、I-post2组和I-post3组;测定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MDA、GSH含量以及SOD、GSH-PX、MPO的活性;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和I-post后大鼠的存活率。结果:与I/R组相比,I-post1组和I-post2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I-post2组更明显;I-post2组肝组织MDA、MPO显著降低,而SOD、GSH-PX和GSH则明显增加(P<0.05);I-post2组大鼠存活率高于I/R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有明显的抗损伤作用,其可能与降低活性氧的产生、保护肝脏抗氧化系统和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蛋白70与肝脏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延迟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缺血预处理,实验分组如下:①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c reperfusion,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PC组);④预处理加左旋硝基精氨酸组(preconditioning L-NNA,PC 组),各组再灌注后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热休克蛋白70(HSP70)免疫组化染色,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PC组ALT及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C+L组在0-3h阶段ALT和MDA含量与I/R组无显区别(P>0.05),而在6-48h阶段则显低于I/R组(P<0.01)但仍高于PC组(P<0.05)。HSP70免疫组化染色:PC组、PC+L组3-48h染色阳性率逐渐增多并显高于I/R组(P<0.01)。结论 NO和HSP70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HSP70可能是导致延迟保护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大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经大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LT、AS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大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七氟烷预处理(Sev)和异氟烷预处理组(Iso),于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120min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Sev和Iso组血清ALT、AST和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SOD和GSH显著降低,而MDA明显升高,和Sham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ev、Iso组和IR组比较,ALT、AST、LDH和MDA降低,而SOD和GSH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中Sev组比Iso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钠素(ANP)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NP预处理组。IR组和ANP预处理组分别经门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mg/L的ANP3mL/kg,然后阻断左、中叶肝蒂45min,造成70%肝脏缺血,SO组仅行分离而不阻断,再恢复供血40min,采集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IR组和AN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AST、LDH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高于SO组,肝组织SOD含量低于SO组;ANP预处理组血清ALT、AST、LDH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低于IR组,肝组织SOD含量则高于IR组;ANP预处理组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ANP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肝组织SOD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次数的缺血预处理组与I/R组以及各预处理级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并观察了肝组织中酶的漏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减少,肝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增强,血清及肝组织中NO含量升高。组织中PMNs浸润量降低,HSP70及i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多。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I/R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O参与了缺血预处理对HSP70表达的正性调控过程。一次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是理想的肝脏缺血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氮嗪对梗阻性黄疸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分5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GSH活性氧(清除剂)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GSH50mg/kg;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缺血再灌注前10min分别静脉注射1mg/kg、5mg/kg、10mg/k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二氮嗪预处理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GSH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血清中ALT、AST、LDH含量,细胞内MDA含量和SOD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无保护作用,GSH预处理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HIRI组(I/R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槲皮素组(Q组)。制备大鼠HIRI模型。R组再灌注开始10 min内给予瑞芬太尼4 g/kg;Q组在给予瑞芬太尼前先给予槲皮素7 mg/kg。再灌注结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HSP70含量。 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HSP70含量均升高,而肝组织SOD活性I/R组和Q组降低,R组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而肝组织SOD活性和HSP70含量升高(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的急性肝损伤,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增强肝组织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预处理效用.方法: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组(EGb组).各组分别观察移植肝再灌注后2 h、6 h和24 h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及血清ALT和AST含量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SO组与NS组血清ALT和AST含量,肝组织TNF-α和IL-1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EGb预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Kuffer氏细胞激活减少释放TNF-α和IL-1始动因子并调控缺血再灌注因子水平达到保护供肝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素脂质体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脂质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70%肝脏I/R损伤模型.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淫羊藿素脂质体+I/R损伤(ICT+ I/R)组、空白脂质体+I/R损伤(LIP+I/R)组、单纯I/R损伤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再随机分成2h和6h两个亚组.Sham组仅游离肝门,其余各组均行70%肝脏缺血60 min.血流阻断前10 min,ICT+I/R组、LIP+I/R组分别经门静脉注射淫羊藿素脂质体(1.5 mg/kg)、空白脂质体(与淫羊藿素脂质体等体积),I/R组和Sham组不行任何预处理.经2、6h血流再灌注后,采集各组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TUNEL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并测定凋亡指数(AI).结果 再灌注2h,IGT+I/R组的ALT、MDA、MPO、AI较LIP+I/R组和I/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再灌注6h,与LIP+ I/R组和I/R组相比,ICT+ I/R组的ALT、AST、MDA、AI下降,同时SOD、NO、NOS、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淫羊藿素脂质体能够通过增加SOD含量、减少MDA的生成,促进eNOS表达的升高、增加NO的含量以及抑制MPO的聚集、减少肝细胞凋亡等多途径发挥抗大鼠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和SOD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ALT、AST。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肝组织内SOD消耗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1),肝组织内MDA生成亦明显多于SOD保护组(P<0.05)。两组肝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的改变基本一致。结论:SF清除氧自由基(OFR)的作用逊色于SOD,但两者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肾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 +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测定肾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 K+ ATP酶、Ca2 + ATP酶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 ,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 ,MDA含量增加 (P <0 0 1) ,SOD、Na+ 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降低 (P <0 0 1) ;缺血再灌注 +银杏叶提取物处理组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M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SOD活性显著升高 (P <0 0 1) ,Na+ K+ ATP酶、Ca2 + ATP酶活性增高 (P <0 0 1、P <0 0 5 ) ,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抗氧化 ,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OG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30只,血必净组(XBJ组)30只。血必净组术前3d经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5ml/kg/d。于再灌注6h、12h、24h各组分别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标本检测:观察动物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测量肝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光镜下I/R组、XBJ组与SOG组在相同时相点比较,肝细胞水肿、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I/R病理改变较XBJ组严重;XBJ组与I/R组在相同时相点鄙较MDA含量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手术+VitC组(125mg/kg)、手术+MT1组(0.2mg/kg)、手术+MT2组(1mg/kg)、手术+MT3组(5mg/kg)。测定各组大鼠肝缺血40min再灌注90min后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T组血清ATT和AST值上升幅度明显降低(均P〈0.01);MT组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CAT的含量明显提高(P〈0.01);MT组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小叶结构保存较完整,肝细胞肿胀减轻;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保存较完整。结论 MT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维持肝组织内SOD、CAT含量,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性结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芹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R加芹菜素处理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分别观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SOD活性显著的降低(P<0.01),同时肝脏门静脉周围瘀血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脂肪空泡变;经芹菜素处理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及肝组织中MDA均降低,而SOD活性增高(P<0.05),同时肝脏的瘀血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微血管未见明显损伤,窦间隙稍宽,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芹菜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即肝脏缺血再灌注组(PBS+I/R组),静脉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1 h后分离支配肝脏左、中、尾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及胆管, 应用无损伤微血管夹阻断以上血管60 min;实验组即重组白细胞介素(IL-33)预处理组(rIL-33+I/R组),静脉注射重组IL-33蛋白(每只5 μg),1 h后分离上述血管并夹闭60 min;假手术组(Sham组)小鼠除了不夹闭无损伤微血管夹外其余处理同对照组;每组小鼠再均分为3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及24 h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7A水平;另将30只同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不同时段缺血肝脏组织IL-33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结果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IL-33的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2 h,PBS+I/R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P < 0.01),rIL-33+I/R组血清ALT、AST含量较PBS+I/R组明显降低(P < 0.01);HE染色提示rIL-33+I/R组肝细胞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肝脏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PBS+I/R组(P < 0.01);ELISA检测血清IL-17A含量提示rIL-33+I/R组明显低于PBS+I/R组(P < 0.01)。结论IL-33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L-17A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生理盐水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缺血前分别经门静脉主干注射生理盐水或GSH 3 ml/kg,15 min后阻断左、中叶肝蒂45 min,再开放肝蒂40 min,建立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经下腔静脉穿刺抽血,测血清ALT、AST含量;取左叶肝组织,测丙二醛(MDA)含量和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2组血清ALT、AST水平、左叶肝组织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末,GPC组血清ALT、AST水平、缺血肝组织MDA含量和P-选择素蛋白表达低于IR组(P均<0.05).结论:缺血前经门静脉途径注射GSH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该作用可能与减少血循环中自由基含量、抑制肝组织P-选择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