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瑛  袁怡  崔保松  李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8):1019-1023
目的:研究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苞水柏枝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yricarin A(1),myncarin B(2),3α-羟基-14-taraxeren-28酸(3),myricadiol(4),trans-fendic acid 22-hydroxydoco-sanoic acid ester(5),docosy1-3,4-dihydroxy-trans-cinnamate(6),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8),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M(9),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11),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12),香草醛(13),丁香醛(14),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结论:化合物5,6,12,13,14,15,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芩术四物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等分离操作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芩术四物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甘油酯(1),2(S)-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2),β-谷甾醇(3),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4),白杨素(5),苯甲酸(6),白术内酯-Ⅲ(7),反式阿魏酸(8),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9),黄芩苷元(10),5,7,3’,6’-四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11),3,5,7,2’,6’-五羟基二氢黄酮(12),5,7,2’,6’-四羟基黄酮(13),没食子酸(14)。结论:1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芩术四物汤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1),二氢白藜芦醇(2),dendromoniliside E(3),denbinobin(4),2,4,7-三羟基-9,10-二氢菲(5),钩状石斛素(6),(-)-loliolide(7),腺苷(8),尿苷(9),鸟苷(10),蔗糖(11),5-羟甲基糠醛(12),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13),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14),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15),胡萝卜苷(16),β-谷甾醇(17),十六烷酸(18),三十一烷醇(19)及十七烷酸(20)。结论:化合物1~20均为首次在铁皮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金铁锁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金铁锁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铁锁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N-甲基糖精(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日尔曼醇(4),二十三烷酸(5),二十八烷(6),杜鹃花酸(7),琥珀酸(8),stellarine A(9),齐墩果烷-12-烯-3α,16α-二羟基-23,28-二酸(10).结论:除化合物10之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铁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表明化合物8,9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春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3-羰基-14-taraxeren-28-醛(1),3-羰基-14-taraxeren-28-醇(2),表无羁萜醇(3),4-甲基-豆甾-7-烯-3-醇(4);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morelloflavone(5),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7)。结论:以上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麻疯树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俊驹  谭宁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74-3077
目的:研究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疯树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4个酚性化学成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4’-二甲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1),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槲皮素-3-甲醚(3),5,6,7-三甲氧基香豆素(4),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5),异莨菪亭(6),ω-hydroxypropioquaiacone(7),松柏醛(8),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9),香草酸(10),异香草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升麻素(13),(E)-3-羟基-5-甲氧基芪(14)。结论:化合物1~4,6~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糙叶五加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胶质细胞BV2为生物活性导向模型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糙叶五加茎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反式对羟基肉桂酸(2)、反式咖啡酸甲酯(3)、咖啡酸(4)、反式松柏醛(5)、丁香醛(6)、香草醛(7)、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8)、反式芥子醛(9)、十一烷二酸单甲酯(10)、(-)-芝麻素(11)、3-O-咖啡酰奎宁酸(12)、5-O-咖啡酰奎宁酸(13)、1,3-双咖啡酰奎宁酸(14)、1,4-双咖啡酰奎宁酸(15)、1,5-双咖啡酰奎宁酸(16)、豆甾醇(17)、β-谷甾醇(18)。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12、14、17、1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壮药龙骨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汝梅  曹敏  廖彭莹  韦建华 《中草药》2013,44(16):2195-2199
目的 研究壮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骨风95%乙醇和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北贯众醇-30-O-β-D-吡喃木糖苷(1)、海松酸(2)、9α-羟基-1β甲氧基石竹烷醇(3)、6β-羟基-24-乙基-胆甾-4-烯-3-酮(4)、十六烷酸甘油酯(5)、丁香烷二醇(6)、decumbic acid (7)、正二十四烷(8)、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桫椤诺生A (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豆甾烷-3,6-二酮(14)、β-谷甾醇(15)和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龙骨风新苷A,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95%乙醇渗漉提取,采用反复硅胶柱,MCI,Sephadex LH-20,RP C18柱色谱分离等方法从狭叶米口袋地上部分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8个,分别为芹菜素(1),金圣草黄素(2),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3),香叶木素(4),4’,7-二羟基黄酮(5),木犀草素(6),3’,4’,7-三羟基黄酮(7),槲皮素(8);酚酸类7个,分别为间羟基苯甲酸(9),反式阿魏酸(10),异香草酸(11),对羟基反式肉桂酸(12),水杨酸(13),反式对香豆酸(14),原儿茶酸(15),(S)-2-羟基苯丙酸(16);香豆素类2个,七叶内酯(17),7-甲氧基香豆素(18);其他类,菜豆酸(19),布卢门醇A(20),(6S,9R)-roseoside(2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2)。结论:除化合物1,5,8,1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米口袋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竹叶兰中联苄类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竹叶兰干燥根茎中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硅胶、Sephadex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UV,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BGC-823抗肿瘤药理活性。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2,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7-di-hydroxy-1-(p-hydroxylbenzyl)-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4,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7-dihydroxy-1-(p-hydroxylbenzyl)-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3),反式阿魏酸二十四烷酯[(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henyl)-tetracosyl ester,4],反式阿魏酸二十五烷酯[(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henyl)-pentacosyl ester,5],十五烷酸(pentadecyl acid,6)。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联苄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除化合物3外,另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叶兰中分离得到,联苄类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开环型联苄类化合物3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闭环型联苄类化合物1和2。  相似文献   

11.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秦皮、秦艽、"十大秦药"[子州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及"太白七药"等大宗品种和特色草药均是"秦药"的代表性品种。"秦药"为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是陕西具有潜在发展价值与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秦药"的种质资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论述,并对"秦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半夏曲中4种优势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各样本的黄色素含量,为揭示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半夏曲中筛选出的4株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它们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利用糖类的产酸能力以及产淀粉酶、蛋白酶、黄色素的能力,同时测定半夏曲炮制过程中5个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色素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9℃、29~31℃、39℃,最适pH值分别为7.0、7.0、7.5、7.0。4种菌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具有产黄色素能力。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黄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69.875、69.875、71.750、119.500、137.875μg/g。结论 4种优势微生物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曹馨慈  徐金娣  孔铭  周桂荣  何毅  毛茜  李松林 《中草药》2020,51(7):1909-1913
目的建立蝉蜕Cicadae Periostracum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A和B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用于蝉蜕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UV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对4个基原40批市售药材的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优化的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流动相,2种成分能与其他色谱峰分开,并达到基线分离,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53%~102.75%,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均小于5%,样品在24 h内稳定;依据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含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能作为蝉蜕药材常规定量评价方法;40批蝉蜕药材可聚为3类,但2种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没有基原特征性。黑蚱蝉基原的蝉蜕商品中乙酰多巴胺二聚体的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来源的商品污染泥沙的量不同有关。结论山蝉、华南蚱蝉和蟪蛄基原的蝉蜕含有较高的乙酰多巴胺二聚体,且整体色谱特征与黑蚱蝉基原蝉蜕相似,是蝉蜕药材的潜在资源,严控泥沙应该是保证蝉蜕药材质量稳定一致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华山参(漏斗泡囊草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手段,对华山参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华山参正丁醇部位初步分离得到3个酰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甲酰基-N-阿魏酰基-1,4-丁二胺(1)、N-乙酰基-N-顺式阿魏酰基-1,4-丁二胺(2)、N-乙酰基-N-阿魏酰基-1,4-丁二胺(3)。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华山参丁二胺A、华山参丁二胺B;化合物3为首次从泡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张爽  刘宇婧  吴沿胜  曹颖  袁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2964-2969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准确、高效且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的物种鉴定技术。为了筛选出适合罂粟属的DNA条形码,从GenBank上获得罂粟属植物共69条序列,包括21条ITS序列,10条matK序列,8条psbA-trnH序列,14条rbcL序列和16条trnL-trnF序列。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了罂粟属的ITS,matK,psbA-trnH,rbcL,trnL-trnF序列的特征,通过计算序列的种内、种间距离,评估序列的Barcoding Gap和构建NJ,UPGMA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trnL-trnF不仅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差别最大,而且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重合较少,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罂粟;所构建的NJ和UPGMA系统发育树,也能将全部物种区分开。综合考虑,建议把trnL-trnF作为鉴定罂粟属植物的核心条形码,结合其他片段作为组合条形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