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胸腺联合移植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心脏的抗排斥作用.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心胸腺联合移植,通过移植心存活时间、病理学检查、CD4 ,CD8 T细胞的浸润及检测血中和移植心中IL-2和IL-4水平,观察移植胸腺的作用.结果:对照组移植心平均存活(6.0±0.76)d,保留胸腺的大鼠行心胸腺联合移植其移植心平均存活(6.88±0.64)d(P<0.05);胸腺切除后行心胸腺联合移植可明显延长移植心的存活达(14.13±5.82)d(P<0.01),短期应用环孢素则可使移植心长期存活:在移植心获长期存活组其移植心及胸腺的病理改变及CD4 ,CD8 T细胞的浸润均很轻微,且其血清及移植心组织中的IL-2降至较低水平,而IL-4则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无论保留或切除受体胸腺,心胸腺联合移植均有利于移植心的存活,而且胸腺切除后心胸腺联合移植对移植心有更显著的保护作用,短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则可诱导大鼠对同种异体移植心脏的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鼠同种异体心脏异位移植,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对移植心的影响.方法用供体脾细胞(SC)在心脏移植前21d预处理受体鼠,术后1周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0mg/kg.检测移植心存活时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CML).结果胸腺注射脾细胞抗原联合短期应用CsA组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较其他组显著延长(P<0.05),移植心耐受的受体鼠中MLR增殖活跃,产生免疫耐受的受体鼠的T细胞对供体鼠的靶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抗原预处理受体同时联合短期应用CsA,可诱导产生移植心脏的免疫耐受,且诱导移植耐受的抗原量以2.5×107脾细胞为好.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在移植前21天将供体脾细胞分别注射到受体的胸腺、脾脏、静脉、皮下,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后1周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CsA)10mg/kg。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较其它组显著延长,受体对供体靶细胞没有出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胸腺注射洪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能成功诱导免疫耐受,胸腺内特异性T细胞克隆消除可能与免疫耐受的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将SD大鼠胸腺内预注射脾细胞抗原以诱导移植耐受,4~7d后行异位同种心脏移植,术后1周每天注射环抱素A10mg/kg。胸腺内牌细胞注射联合短期使用CsA组的移植心平均存活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抗原县为25X10’腺细胞来诱导耐受的效果较好。受体对供体靶细胞不表现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声明,经胸腺内注射异基因脾细胞,联合短期应用CSA能诱导免疫耐受,诱导耐受的抗原县以2.5X10’为好,且这种移植耐受是抗原特异性的,使移植物存活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紫外线处理供体脾细胞经胸腺途径透导免疫耐受对同种异体移植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只,对照组单纯作皮肤移植,实验组在移植前8d作胸腺内脾细胞悬液注射。结果:实验组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红细胞免疫反应及迟发性超敏反应未见明显增强,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非紫外线处理供体脾细胞经胸腺途径也能诱导出较高程度的移植免疫耐受,MHC-Ⅱ抗原并不影响耐受诱导。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环孢素对大鼠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同种异基因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后采用不同方案给予小剂量环孢素的免疫抑制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移植术后不进行免疫抑制;小剂量环孢素短期给药组:移植术后当天起给予2mg/(kg·d)小剂量环孢素,连续10d;小剂量环孢素长期给药组:移植术后当天起长期给予2mg/(kg·d)小剂量环孢素,直至供心死亡或实验终止(术后40d)。记录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组供心存活时间为:对照组(6.83±0.93)d;小剂量环孢素短期给药组(16.25±1.70)d;小剂量环孢素长期给药组(38.42±2.50)d。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小剂量环孢素短期给药组移植心脏出现大量单个核炎症细胞渗出和浸润,心肌实质损伤严重,与之相比小剂量环孢素长期给药组心肌实质损伤较轻,冠状动脉内膜出现增生性病变。结论使用同种异基因SD和Wistar大鼠建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短期给予2mg/(kg·d)小剂量环孢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移植心脏的急性排斥反应,长期给药能够诱导移植心脏发生慢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诱导新生大鼠免疫耐受。方法 :将Wistar大鼠或豚鼠脾淋巴细胞通过胸腺途径分别注射给新生SD大鼠 ,8~ 10周龄时分别行同种Wistar大鼠或异种豚鼠供心移植 ,观察移植心存活的时间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胸腺内注射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者接受Wistar供心移植 ,供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平均存活 >6 0 4d(P <0 0 0 1) ;而胸腺内接种豚鼠脾淋巴细胞者接受豚鼠供心移植 ,供心平均存活仅 9 8d(P >0 0 5 )。结论 :单一胸腺内接种同种脾细胞可以诱导新生大鼠的免疫耐受 ,但不能诱导异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在移植21天将供体脾细胞分别注射到受体的胸腺,脾脏,静脉,皮下,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后1周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10mg/kg。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XEG TQSFNY GUFQ时间较其它组显著延长,受体对供体靶细胞没有出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非紫外线处理供体脾细胞经胸腺途径诱导免疫耐受对同种异体移植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4只,对照组单纯作皮肤移植,实验组在移植前8d作胸腺内脾细胞悬液注射。结果:实验组皮肤移植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红细胞免疫反应及迟发性超敏反应未见明显增强,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孢素A和舒莱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作用,评价联合用药的药效。方法:不同剂量环孢素A和舒莱单一或联合用于大鼠心脏移植,术后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取移植心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血清IL-2和IL-4水平。结果:单一及联合用药均能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而且移植心存活时间越长,其发生排斥反应的程度就越轻。在急性排斥时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而移植心长期存活者IL-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环孢素A和舒莱可有效地抑制同种异体的移植排斥反应,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春可能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DSBM),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 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最佳。结论 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 (DSBM) ,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 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 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最佳。结论 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 ,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NBD多肽预处理的供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供体源性BALB/c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并以NBD多肽预处理(NBD多肽-DC,在小鼠心脏移植前7 d,将NBD多肽.DC输至受者C57BL/6小鼠体内.应用Cu-T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病理分析检测排斥反应程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受者脾脏T细胞对供者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并用ELISA方法测定受者血清Thl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NBD多肽-DC可使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延长至(21.83±3.54)d,较PBS对照组的(6.66±1.21)d明显延长(P<0.01),降低排斥反应病理分级(Stanford 1~2级),能诱导受者脾脏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使受者小鼠血清INF-γ和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NBD多肽预处理的供体源性DC能够诱导针对移植供者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受者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低反应性及Th1/Th2免疫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与供肝非实质细胞(NPC)输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排斥反应组、免疫耐受组,每组20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受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供心存活时间为(30.83±2.55)d,排斥反应组为(8.15±2.08)d,差异有显著性(t=24.46,P<0.01)。术后7、14 d排斥反应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均高于免疫耐受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免疫耐受组,术后7 d血清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t=4.50~16.20,P<0.01)。结论免疫耐受的形成与Th1/Th2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由于组织配型和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目前慢性排斥仍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致使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5~10年或更长)存活率明显偏低,而移植患者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感染、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移植耐受)的方法是解决移植排斥,避免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Han CH  Li HF  Wang YX  Zhang M  Wang Y  Yin M  Min ZL  Zheng K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27-1332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前体(DCp)的成熟过程和同种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作用,评价预先用霉酚酸酯处理的供者DC在诱导同种移植物受者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并阐述可能的机制。方法(1)在骨髓来源的DCp培养过程中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和霉酚酸酯,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ELISA方法检测其白细胞介素(IL)12的分泌,并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能力。(2)24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A组C57/BL6受者接受BalB/c小鼠供者心脏进行异位移植,B组C57/BL6受者在移植前7d注射未经处理的BalB/c供者DCp后进行异位移植,C组C57/BL6受者在移植前7d注射经霉酚酸酯处理的BalB/c供者DCp后进行异位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霉酚酸酯显著抑制了外源刺激下DCp的成熟过程,抑制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降低IL12的分泌并显著抑制其同种T细胞激活能力(P<0.01)。接受未成熟DCp回输的受者移植心脏组(组B、组C)存活期显著长于单纯移植组(组A),而以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DCp(组C)可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得到进一步的延长,并且显著抑制了TH1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霉酚酸酯对DCp的成熟和功能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induction of immune tolerance and suppression of allograft rejec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in the study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 effect of immune therapy with anti-CD40L mAb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yclosporine A (CsA) on the recipient survival and Th1/Th2 cytokine profile was studied to elucidate its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and role in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 model of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modified Kamada’s technique. Recip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control group): SD→SD; group B (group of rejection): SD→Wistar without any treatment; group C: SD→Wistar with CsA monotherapy from day 1 to day 5; and group D: SD→Wistar with CsA from day 1 to day 5 and anti-CD40L mAb on day 0 and day 2. The survival of the recipients in all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ELISA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blood on post-transplant day 7. Results The survival period of recipients in groups A (&gt;60 days) and D (&gt;60 day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B (13.8±2.4 days). The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 2 (IL-2) and interferon γ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the level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was higher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ontrast, the serum levels of IL-4 and IL-10 in group D were elevat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in group B (P&lt;0.05). Conclusions Combined immune therapy can prolong the survival of allografts.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h2 cytokine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uction of tolerance and suppression of rejection, is beneficial to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recipients and allograf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免疫耐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者、受者,建立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对照组术前术后未给予任何免疫干预措施;雷帕霉素组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天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联合组将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于术前第7d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者,并在术后第0天至第6天给予雷帕霉素灌胃.结果 对照组、雷帕霉素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组、联合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6.9±1.9)、(12.3±3.0)、(17.0±3.4)、(20.8±3.6)d.方差分析提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NK检验提示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雷帕霉素能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联合供者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延长免疫耐受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