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慢性心力衰竭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CHF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衰程度将CHF组患者分为NYHA心功能Ⅱ级组31例、心功能Ⅲ级组35例和心功能Ⅳ级组32例.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Gal-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以及甘油三酯,分析血清Gal-3与NT-proBNP、hs-CRP、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①CHF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Gal-3[(32.69±12.37)μg/L vs(14.59±10.33)μg/L]、NT-proBNP[(2.64±0.47)pg/mL vs(1.18±0.39)pg/mL]和hs-CRP[(6.39±2.75)mg/L vs(3.41±2.46)mg/L]水平比较,CHF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和Ⅳ级组患者的血清Gal-3水平分别为(23.05±2.41)μg/L、(26.39±2.75)μg/L和(28.52±2.77)μg/L,血清Gal-3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957、0.7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31,P<0.05).结论 血清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OJ)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4~12月在我院消化二科住院治疗的OJ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在入院时及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3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清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分析OJ患者的sCD40L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ALT、AST、TBIL、DBIL、sCD40L、TNF-α和IL-8水平分别为(55.34±10.35)IU/L、(62.19±11.25)IU/L、(35.43±5.22)μmol/L、(8.94±2.58)μmol/L、(3.25±0.27)μg/L、(58.24±10.38)ng/L、(60.23±10.37)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2.17±5.32)IU/L、(36.27±6.78)IU/L、(10.19±4.58)μmol/L、(4.39±1.37)μmol/L、(2.84±0.32)μg/L、(34.52±9.26)ng/L、(43.69±11.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43.27±9.89)IU/L、(47.25±10.14)IU/L、(13.32±4.19)μmol/L、(6.18±2.97)μmol/L、(2.92±0.25)μg/L、(42.37±8.79)ng/L、(50.14±11.32)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J患者的血清sCD40L与血清TNF-α、IL-8、ALT、AST、TBIL及DBIL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OJ患者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上升,且其与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指标联系紧密,临床可通过监测血清sCD40L变化了解患者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杭永伦  周明术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85-2086,208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85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血清Hcy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血清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cy水平[(18.6±5.4)μmol/L]较对照组[(10.8±3.7)μmol/L]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患者Hcy水平随着Child-Pugh得分的升高而升高,各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治疗后Hcy水平[(16.5±4.7)μmol/L]较治疗前[(18.6±5.4)μmol/L]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判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97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高海拔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增高,心功能级组血尿酸为324.11±46.04μmol/L,级组为407.27±67.89μmol/L,级组为484.67±102.97μmol/L,3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显著(P<0.01)。高原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较其它病因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检测血尿酸水平,可做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着重于探讨尿酸与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例该院2016年1~12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依循Gensini积分分组,即A组(0~1分)6例、B组(2~20分)8例、C组(21~40分)8例、D组(>40分)8例,同时择取3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收集尿液标本与静脉血4ml,对比分析其尿酸与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结果: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分别为(11.62±3.33)μmol/L、(4.71±0.93)μmol/L、(6.95±1.27)μmol/L,均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冠心病患者尿酸为(372.44±32.51)μmol/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在冠心病病情进展后尿酸与Gensini积分逐渐增高,清胆红素逐渐降低,四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性.结论:尿酸联合血清胆红素检验能够有效的诊断冠心病,有利于临床评估患者的病变程度,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金双歧治疗,疗程5~7d,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出院时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含量为(61.06±35.7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89.38±49.98)μmol/L(P<0.05);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5.08±1.34)d,明显低于对照组(6.67±1.66)d(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93.80%,明显低于对照组56.25%(P<0.01)。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CHF伴HHcy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功能指标,如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14.27±5.42)μmol/L,较治疗前的(20.14±6.62)μmol/L下降显著,且其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9.58±6.5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VEF分别为(49.78±4.76)%和(46.83±3.26)%,较治疗的(42.89±4.54)%和(42.11±4.42)%明显升高,LVEDd分别为(51.41±6.32)mm和(55.36±6.24)mm,较治疗前的(58.62±6.15)mm和(59.37±7.18)m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伴HHcy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女性患者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心境障碍女性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抑郁发作53例、躁狂发作64例;另选择42例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比分析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心境障碍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42.02±2.85)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5±2.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41.12±2.64)g/L,明显低于躁狂组的(42.76±2.81)g/L,且二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的血浆总胆红素为(10.49±4.7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4±3.7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狂组患者的尿酸水平为(320.33±78.46)μmol/L,明显高于抑郁组的(278.85±65.62)μmol/L和对照组的(286.05±49.3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组尿酸水平和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境障碍女性患者存在抗氧化能力降低和氧化应激损伤,女性躁狂发作患者还可能存在嘌呤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和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 )及一氧化氮 (NO)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 方法 血清胆红素采用重氮法测定 ,Ox L D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酶法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选择性抑制法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通过 Friedward公式计算 ,血浆 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11.0 2± 3.0 1vs 14 .0 1± 4 .0 8μmol/ L ,P<0 .0 5 ) ,血浆 Ox L 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6 92 .2± 2 4 5 .7vs4 4 4 .1± 173.0μg/ L ,P<0 .0 5 ) ,血浆 NO水平低于对照组 (49.5 4± 16 .12 vs 74 .4 0± 17.5 0μm ol/ L ,P<0 .0 5 )。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 ,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 ,L DL氧化修饰形成 Ox L DL增多 ,使NO水平降低 ,致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 ,从而促进冠心病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母乳性黄疸(BMJ)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62例BMJ患儿(早发型BMJ组38例,晚发型BMJ组24例)血清TBA,同时对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并与伴生理性黄疸的30例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发型BMJ血清TBA为36.97±15.54μmol/L,早发型BMJ血清TBA为9.58±6.51μ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与对照组TBA(6.5±10.1μmol/L)比较,前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后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发型BMJ血清总胆红素和TBA呈正相关,r=0.412,P<0.05。结论晚发型BMJ血清TBA增高,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呈正相关,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hild-Pugh分级与Rockall评分对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33例,存活组67例。对比两组血清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水平以及患者Child-Pugh分级与Rockall评分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个评分系统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TBIL及Cr水平分别为(94.5±11.3)μmol/L、(132.8±28.2)μmol/L,均高于存活组(89.6±12.8)μmol/L、(120.6±31.5)μmol/L,而Alb水平为(24.1±5.3)g/L,低于存活组的(26.3±6.4)g/L(均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Child-Pugh分级C级的比例较高,为75.76%(25/33) vs 5.97%(4/67) (P<0.001),而A级及B级比例较低,为9.09%(3/33) vs 35.82%(24/67) (P<0.001)、15.15%(5/33) vs 58.21%(39/67) (P<0.001)。死亡组患者的Rockall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为(8.4±2.4) vs (2.1±0.4)(P<0.001)。Child-Pugh分级及Rockall评分系统预测短期死亡的AUC分别为0.759(95%CI:0.702~0.818, P=0.018)、0.785(95%CI:0.735~0.836, P=0.011);两者联合预测短期死亡的AUC分别为0.879(95%CI:0.811~0.942, P=0.003)。结论:Child-Pugh分级与Rockall评分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短期预后均有较高的价值,两种评分联合评价可显著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尿酸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80例高尿酸痛风患者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非布司他治疗,40例)和别嘌呤组(别嘌呤醇片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水平、 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1.2±132.5)μmol/L vs(816.9±164.0)μmol/L,P>0.05];治疗1、2、3个月非布司他组患者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别嘌呤组[(543.1±53.1)μmol/L vs(653.7±49.8)μmol/L,(351.3±36.8)μmol/L vs(511.2±49.8)μmol/L,(311.6±40.7)μmol/L vs(423.7±38.2)μmol/L,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疗效显著于别嘌呤组[95.00%vs.75.00%,P<0.05].非布司他组患者关节疼痛、肾功异常发生率低于别嘌呤组[2.50%vs 17.50%,0.00%vs 15.00%,P<0.05].结论 高尿酸痛风患者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尿酸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检测在脑梗死突发事件中的相关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德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发病≤2周) 62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6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受试者入院72 h内的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85±0.36) mmol/L vs (1.36±0.21) mmol/L, (4.9±1.5) mmol/L vs (4.5±1.1) mmol/L, (1.56±0.39) mmol/L vs (1.43±0.28) mmol/L, (83.1±11.5) mm Hg vs (75.2±10.3) mm Hg, (132.5±22.4) mm Hg vs (117.3±19.8) mm Hg, (5.9±0.3) mmol/L vs (5.3±0.9)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2.01±0.29) mmol/L vs (2.41±0.37) mmol/L].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均高于对照组[ (15.1±3.8) μmol/L vs (12.1±3.5) μmol/L, (4.6±1.1) μmol/L vs (3.9±1.3) μmol/L, (10.5±2.1) μmol/L vs (8.1±1.4) μmol/L] (P<0.05)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16.1±3.7) μmol/L比 (11.9±2.9) μmol/L、 (4.9±1.1) μmol/L比 (3.6±1.1) μmol/L、 (11.2±2.1) μmol/L比 (8.2±2.3) μmol/L] (P<0.05) .结论 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检测, 能够了解患者胆红素水平, 有利于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同时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程度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黄疸105例,包括无窒息者40例,轻度窒息者40例,重度窒息者25例,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结果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27.5%、12.0%,3组的血清胆红素平均值分别为(206.5±49.6)μmol/L(、110.3±45.8)μmol/L、(58.7±24.3)μmol/L,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其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一氧化氮(NO)水平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方法确诊的肝性脑病30例,禁食蛋白质,空腹抽血,经重氮化反应法测量血清中的NO水平,与30例确诊的慢性肝炎血清中的NO水平比较;并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血清中的NO水平。结果①肝性脑病患者血清NO值为(105.9±29.5)μmol/L,慢性肝炎患者血清NO值为(67.5±18.9)μmol/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肝性脑病昏睡期和昏迷期血清NO值为(122.1±25.3)μmol/L,较前驱期和昏迷前期患者血清NO值(87.4±22.6)μmol/L为高(P<0.01);③肝性脑病患者血清NO值与血氨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肝性脑病患者血清NO值明显增高,并随着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提示NO水平增高可能是肝性脑病发病的有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四磨汤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四磨汤与茵桅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51.21±24.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5±22.58μmol/L(P<0.01)。提示四磨汤和茵栀黄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48例为病例组,其中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11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2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受检者的血清HCY水平,分析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并比较不同HCY水平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的关系.结果 148例患者中,轻度、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69例、52例与27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23.28±7.24)μmol/L和(22.34±8.46)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6±4.5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32,P<0.05);重度、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的HCY水平分别为(43.02±10.36)μmol/L、(29.12±10.21)μmol/L和(18.82±9.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1,P<0.05);HCY水平等级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72,P<0.01);HCY(+++)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为37.78%,明显高于HCY(++)组的20.41%和HCY(+)组的9.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老年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反映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而且有助于评估脑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CHF伴抑郁障碍70例(抑郁组)和CHF不伴抑郁障碍130例(非抑郁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eck抑郁问卷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随访观察死亡、因心衰恶化再住院事件。结果抑郁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INF-γ水平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22.56±6.27)ng/Lvs(18.58±5.95)ng/L;(29.96±6.23)ng/Lvs(24.43±8.40)ng/L;(20.34±4.45)ng/Lvs(16.56±5.87)ng/L和(176.79±37.89)ng/Lvs(156.39±34.01)ng/L,均P<0.01];Beck抑郁问卷积分与IL-1β、IL-6、TNF-α和INF-γ显著正相关(均P<0.01);2年随访期间抑郁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分别为40%vs19%和79%vs61%,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与CHF患者死亡独立相关(HR=1.126,P=0.000)。结论CHF患者伴抑郁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抑郁可能是CHF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小平 《四川医学》2006,27(1):88-89
目的观察妈咪爱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妈咪爱,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1.22±28.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9.87±23.11)μmol/L,P<0.01。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为(4.1±2.4)d,明显比对照组(7.1±3.2)d短,P<0.01。结论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急诊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L  Zheng SS  Xu X  Liang TB  Jin J  Shen Y  Zhang M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60-3463
目的探讨急诊肝移植救治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急诊肝移植标准和预后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6例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32例)与死亡组(14例)患者的术前各临床与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29d±460d,存活组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575.5(257~1766)d,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5(5~267)d;全组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3.9%、71.7%和69.6%;原发病为乙肝重型肝炎死亡比例达31.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的0%(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96.6μmol/L±50.6μmol/L vs190.4μmol/L±138.7μmol/L)、MELD积分(35.5±9.0vs42.3±8.6)和CTP评分(10.5±1.4vs11.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P和MELD评分各级别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移植能有效救治危重肝病患者;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与移植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MELD评分较之CTP评分能更好地评估急诊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