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回院复查患者37例,均进行了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支架、支架血管及非支架血管的通畅程度,分析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56个支架,51个(91.07%)支架通畅,CT平扫图像显示支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冠状动脉血管密度与支架内密度相一致,支架近段未见狭窄情况,支架远端图像表现正常。多数前降支血管CPR图像显示近段见金属支架影,管腔通畅,4例患者合并钙化斑块影;3个支架出现狭窄或闭塞,CT平扫可见支架内见低密度影,CPR图像与血管横断面图像显示,管腔狭窄率约30%-70%,增强扫描中1个支架内未见造影剂影,于毗邻出见纤细侧枝循环血管影。CPR图像在27支血管中,显示支架前软斑块10个,局部管腔无明显狭窄,中段见钙化斑块;硬斑块5个,混合性斑块3个,远端软斑块5个,硬斑块2个,混合性斑块2个。心脏VR图像及心脏VR tree图像均可明显显示患者冠脉血管见金属支架影,发现37例患者中,21支血管出现非支架血管狭窄,其中单支血管13例,双支血管8例。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直观、立体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是否再次发生狭窄情况,能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19例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结果,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和安全性。方法 19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均为急性期;2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经CTA检查发现,2例表现为共济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10例采用GDC栓塞治疗,7例采用Neuform支架结合GDC治疗,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采用单纯Neuform支架瘤颈成形术。结果本组无并发症及死亡患者。100%栓塞12例9,0%栓塞5例2,例椎动脉小宽颈动脉瘤单纯行支架成形术,7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2例单纯支架成形患者两个月后复查动脉瘤消失。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对于宽颈动脉瘤应采用球囊辅助或支架成形栓塞以提高栓塞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综合征患者的CTCA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CA检查,其中2例于术后各复查1次CTCA.[结果]3例患者术前CTCA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与术中所见相符;其中2例患儿出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CTCA示双侧冠状动脉未见扩张,左心室增大,符合“婴儿型”;1例患儿婴儿期无症状,CTCA可见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扩张迂曲,左、右冠状动脉间见多条侧枝血管吻合,符合“成人型”;1例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左肾重复畸形.[结论]CTCA技术是ALCAPA综合征诊断、分型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检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在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术前共检查出狭窄血管25支,小于70%的狭窄血管9支,大于70%的狭窄血管16支,其中16支大于70%的狭窄血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超声检查支架位置正常,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管腔未见明显再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和随访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就诊的11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头部3D-CTA检查.后进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89例,动脉瘤瘤颈夹闭术(81例)和介入栓塞术(8例),行手术和血管介入患者1周后全部行CTA复查,比较术前3D-CTA与DSA结果.结果:89例患者CTA枪出颅内动脉瘤97个,DSA检出颅内动脉瘤93个.其中5例CTA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小动脉瘤和3例后交通动脉小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4例CTA检查阴性,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3D-CTA对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为95.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与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8.1%.结论:3D-CTA诊断结果与2D-DSA或/和手术诊断符合率较高,应灵活地结合CTA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达到最大稗度上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筛查价值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行TCD与CTA筛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10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病人行CAS。术后6个月病人均行TCD检查,24例病人行CTA与DSA检查,55例病人行CTA检查,29例病人行DSA检查。将TCD、CTA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TCD和CTA与之比较,术前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一致性极好。支架植入后应用TCD与CTA随访,二者与DSA随访结果的符合率达100%。结论 TCD与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诊断可靠性好,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支架治疗前后的评估中替代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并经动脉造影证实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24例,19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3例同期行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2例球囊成形术后复发狭窄患者再次接受了支架植入术.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后近期疗效较好,所有患者的血压和肌酐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2例再狭窄者行支架植入术后肾功能亦明显改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筛查和治疗后随访,移植肾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介入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升级的Diamond-Forrester法(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ethod,UDFM)和Duke临床评分(Duke clinical score,DCS)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验前概率与冠脉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因稳定型心绞痛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先后行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的患者523例,分别用UDFM和DCS估算每例患者患冠心病的验前概率。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验前概率、CTCA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理论验后概率根据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结果523例患者中有385例(74%)CCA结果为阳性。与UDFM相比,DCS将更多的CCA结果阳性患者分入高验前概率组(46%vs 23%,P<0.0001)。DCS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UDFM[0.77(0.73,0.82)vs 0.71(0.66,0.77),P=0.0009]。根据DCS估算结果划分的低、中和高3个验前概率亚组中,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4%、98%和97%,94%、87%和55%,91%、94%和93%及96%、96%和77%。中验前概率亚组的理论验后概率十分接近实际验后概率(阳性:94.7%vs 93.6%,阴性:3.7%vs 4.0%)。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CS比UDFM更适用于冠心病验前概率的估算。将按DCS估算的验前概率与CTCA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CTCA的诊断准确性,并避免过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血管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其中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00例被检者中35例CT未见异常,65例见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和狭窄(其中10例因心率>80次/min,或因吸气,屏气不好,致使部分三维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显示欠佳,出现阶梯样伪影;11例可疑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见搭桥血管形成;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管腔通畅,无明显再狭窄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可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首选方法,图像质量受心率、呼吸和对比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5例行颅内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植入支架12个,椎动脉植入支架8个,大脑中动脉植入支架1个,2例在植入支架时同时使用保护伞。结果所有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狭窄<20%。术后发生颈动脉窦反应3例,失语1例,随访3个月,无血管再狭窄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安全、能改善血流,降低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CTC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SC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ATP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CTCA检查,并与DSA进行对比研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性检验kappa值。结果冠脉狭窄50%~70%23支,首过灌注减低18支(78.26%),延迟扫描心肌无强化。冠脉狭窄70%~90%17支,首过灌注减低15支(88.24%),延迟扫描心肌强化有8个区域。冠脉狭窄90%5支,首过灌注减低5支(100%),延迟扫描均见心肌强化。13个心肌延迟强化区内,心肌透壁增强6例(46.15%),非透壁增强7例(53.85%)。以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CTCA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4%、91.11%和90.48%、97.09%。MRMPI、CTCA与SC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6和0.88。结论MRMPI、CTCA与SC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高度的敏感度、特异度,MRMPI能有效检测心肌血流,CTCA能准确判断冠脉狭窄度,可为临床诊断及恰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价值。方法对9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双源CTA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评价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或再狭窄程度。结果95例患者的CTA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清晰显示桥血管196支.其中动脉桥91支,静脉桥105支。有37支桥血管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桥血管闭塞14支。结论双源CTA检查经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桥血管及冠状动脉本身,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提示非显著病变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以评价其对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入选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并接受CTCA检查的患者并进行临床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因胸痛复发人院治疗。分析基线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病变程度、斑块性质与MACE间的关系。结果共847例患者入选并完成临床随访,患者平均年龄为(61.7±12.7)岁,男性占53.8%。CTCA检查结果显示61.3%管腔正常,22.2%为轻度狭窄,16.5%为中度狭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0.3±2.2)个月,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MACE的惟一预测因素(HR=4.43,95%CI为1.78~11.05,P〈0.01);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较无冠状动脉病变者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1)。结论CTCA非显著病变者MACE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CTCA正常和轻度冠状动脉病变者MACE发生率极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房颤患者术前320排CT冠脉成像检查(CTCA)诊断冠心病准确性,探索其运用于心脏瓣膜病术前筛查冠心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5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持续性房颤患者,瓣膜术前先后接受320排CT冠脉成像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A)。通过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评价CT图像质量与平均心率的相关性。以冠脉造影为对照,从节段、血管及患者3方面计算CT诊断冠脉管腔内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值评价CTCA与CCA诊断冠心病的一致性。结果 35位患者平均心率94.7±21.4次/分,右冠状动脉中段与平均心率相关系数r=0.554、P=0.002,回旋支中段与平均心率相关系数r=0.558,P=0.016。在节段水平CT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99.4%、82.4%和 99.6%;血管水平:87.5%、97.6% 、82.4%和98.4%;患者水平:84.6%, 86.3%,78.6%和90.5%。Kappa值分别为0.843、0.828及0.699。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准确性较高,可运用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伴房颤患者术前筛查。  相似文献   

15.
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 )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期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材料及方法:回顾性收集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成像。共选择931段冠脉进行研究,其中95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狭窄:34段狭窄程度<50%,43段狭窄程度为50%~70%,18段狭窄>70%。结果:64排CTA对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50%~70%及>70%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57%、99.34%,81.08%、99.33%和87.5%、99.78%;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99.34%,83.33%、99.22%和87.5%、99.78%;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5%、90.2%及93.64%。常规冠脉造影及64排冠脉CTA成像对中度狭窄(50%~70%)及重度狭窄(>70%)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轻度狭窄(<50%)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冠脉CTA成像对中重度狭窄的冠脉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取代常规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参照,对比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56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周内接受CTCA、腺苷负荷MPI及CAG检查,CTCA将患者分为无冠脉病变组、非阻塞性冠脉病变组(冠脉狭窄<70%)及阻塞性冠脉病变组(冠脉狭窄≥70%),分别对比评价两种无创检测冠心病方法 的特点.结果 CTCA发现5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9例非阻塞性冠脉病变,32例阻塞性冠脉病变.腺苷负荷MPI提示26例未见异常,18例显示不可逆性的心肌灌注缺损,29例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以CAG为对照,CTCA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100%;而腺苷负荷MPI检测冠脉病变≥70%的病变,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3.3%,阴性预测值为76.9%.结论 CTCA与腺苷负荷MPI分别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与心肌缺血的功能学方面给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两者相辅相成,是无创的、全面的诊断冠心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张建军  冯越  吴伟峰  牟彩云  余蔚  刘铁 《浙江医学》2010,32(11):1601-1603
目的探讨快室率房颤(平均心室率≥80次/min)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快室率房颤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以4级图像质量(优、好、中、差)评价标准对冠状动脉各节段进行评价。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管腔狭窄≥50%节段与双源螺旋CTCA对照,评价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比其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快室率房颤患者均采用绝对值时间间隔重建,其中影像诊断医师A、B分别有14、13个节段图像质量无法评估。影像诊断医师A对≥50%狭窄节段评价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8%、90%、96%,影像诊断医师B的评价分别为75%、98%、87%、95%。双源螺旋CTCA与CAG对诊断≥50%狭窄病变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及两位诊断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双源螺旋CTCA在快室率房颤冠状动脉造影中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房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5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125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27例,其中左前降支与左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8例,左旋支缺如2例,冠脉开口于升主动脉11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瘘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诊断真实性及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我院6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以传统冠状动脉成像作为金标准,在VR、MPR、CPR重建的基础上分析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同时比较两项检查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64例患者共评价冠状动脉836个血管段,优良率为90.6%,可评价比例99.9%;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80.5%、98.1%、97.4%、85.0%、78.6%;CTCA组和CAG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5±8.10)mSv、(4.03±3.35)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00)。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应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查和复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学资料,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423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24例,其中左前降支与左旋支并行7例;左旋支缺如2例;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10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冠状动脉瘘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