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1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回院复查患者37例,均进行了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支架、支架血管及非支架血管的通畅程度,分析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56个支架,51个(91.07%)支架通畅,CT平扫图像显示支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冠状动脉血管密度与支架内密度相一致,支架近段未见狭窄情况,支架远端图像表现正常。多数前降支血管CPR图像显示近段见金属支架影,管腔通畅,4例患者合并钙化斑块影;3个支架出现狭窄或闭塞,CT平扫可见支架内见低密度影,CPR图像与血管横断面图像显示,管腔狭窄率约30%-70%,增强扫描中1个支架内未见造影剂影,于毗邻出见纤细侧枝循环血管影。CPR图像在27支血管中,显示支架前软斑块10个,局部管腔无明显狭窄,中段见钙化斑块;硬斑块5个,混合性斑块3个,远端软斑块5个,硬斑块2个,混合性斑块2个。心脏VR图像及心脏VR tree图像均可明显显示患者冠脉血管见金属支架影,发现37例患者中,21支血管出现非支架血管狭窄,其中单支血管13例,双支血管8例。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直观、立体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是否再次发生狭窄情况,能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主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34例(其中包括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后,9例支架置入术后)受检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结果34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6.9%,优良率87.97%,心率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48,P=0.014)。结论在控制心率(70次/min)下,优化检查方法,64层螺旋CT能显示冠脉所有1-3级分支及大部分4级分支,是无创、简便、优良、准确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冠脉支架置入术及搭桥后的评价与随访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林霞  周炜 《中外医疗》2009,28(28):6-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35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35例病例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共计356个节段,成功率91.28%。其中SCA共显示73个节段冠脉有中、重度狭窄(≥50%),其结果与冠状动脉成像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95.3%,准确性为94.7%,阳性预测值为92.9%,阴性预测值为97.6%;支架术后7例,共11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2例,共4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早期筛查及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置入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冠心病支架术后复诊患者先后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两者结果相比较。结果:31例受检者,共植入支架58枚,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1.4%,分析其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为93.19%,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5.35%,Youden指数为0.827,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4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利用增强扫描重建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再现技术重建(VRT),其中11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冠状动脉造影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原因。结果16层螺旋CT平扫可测定钙化积分,增强扫描MPR、MIP及VRT重建像能多角度各向同性地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绝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MPR及MIP图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优于VRT图像。VRT重建像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优75.0%(78/104),良14.4%(15/104),差10.6%(11/104),优良率为89.4%。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有主动脉根部造影剂浓度、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等。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53例,管壁钙化斑块50例,非钙化斑块24例,管腔狭窄36例,管腔闭塞1例,搭桥血管2例,血管内支架6例。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可疑冠心病的1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后处理,其中33例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三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2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优良率达87.3%;心率〈60次/min、61~70次/min和〉71次/min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占91.4%、83.3%和55.6%,三种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2.836,P〈0.01);重建相位在70%时,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优良图像率分别为99.2%、96.8%、91.3%和87.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463,P〉0.05);33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489个可比节段),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有意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5.8%、80.7%、97.0%和94.1%。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但图像质量受心率等因素影响较大,需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对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DSA证实的61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冠脉血管造影资料,应用64层螺旋CT二种不同成像方法即标准算法及高分辨锐利算法对冠脉血管进行造影及血管后处理,分别分析二种不同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及血管钙化的显示情况。结果61例患者共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80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标准算法成像显示血管通畅55支,血管内钙化22支,再狭窄25支,敏感度为95.1%,特异性为96.2%;高分辨锐利算法成像显示血管通畅59支,血管内钙化18支,再狭窄21支,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98.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层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其中高分辨锐利算法成像对钙化的显示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冠状动脉病变(44例冠心病,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成像,血管三维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结果58例冠状动脉病变三维成像图像质量中,优20例,良29例,差9例,优良率达84.5%。44例冠心病患者中,35例图像优良,其中31例VR,MIP及CPR显示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且与DSA相吻合,诊断正确率为88.6%;4例为假阳性;9例图像质量较差不能用于诊断。3例冠状动脉肌桥血管,VR及MIP图像均显示为右侧冠状动脉一大分支血管进入右心脏壁内走行。9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VR,MIP及CPR图像均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置入部位、长度、形态,均未见移位、变形及狭窄。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VR图像显示搭桥血管起源及数量;搭桥血管无狭窄、阻塞及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无创伤性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对扫描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和优化.方法对50例怀疑冠心病或冠心病复查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探讨心率替代功能的应用价值.结果 (1)心率替代功能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CT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2)心率70次/min以下的单扇区重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要求.根据心率选择心率替代功能的使用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技术要求及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其中25例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率为95.8%,特异性为94.3%。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支架管腔、钙化病变显影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和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时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43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4.7%、准确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 64层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对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因怀疑存在冠心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5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着重分析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共纳入分析血管为600支,平均心率为69.20±8.80bmp,心率波动范围1-38bmp,平均心率变异性8.50±6.75%,共有94.3%(566/60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与冠脉图像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平均心率越慢,心率波动范围越小,心率的变异性越小,冠脉的图像质量越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的心率范围下提供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减低心率,减少心率的变异性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占伟  邵芳  于维雅 《当代医学》2009,15(33):40-4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收集2009年1~9月在我院同时进行冠脉64排螺旋CT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的54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把那些64排螺旋CT发现病变的冠脉图像作为阳性结果,没有发现病变的作为阴性结果,以冠脉造影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比研究,判断64排螺旋C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3.7%,特异性为97.8%。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血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怀疑有冠心病且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检查资料。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8例患者4个主要冠脉包括左冠脉主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72支检查中显影良好。冠脉CT结果显示病变(+)者共97例,显示无病变(-)者175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者101例,显示无病变(-)者171例。冠脉CT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均为(+)者94例,均为(-)者167例。68例可疑为冠心病患者冠脉CT诊断敏感性为93.1%,特异度为97.7%。结论冠脉CT成像具有非侵入性、费用低、灵敏、特异、准确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