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16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研究显示约有4%~10%的患者因LPRD就诊于耳鼻咽喉科门诊,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LPRD的发病机制与多因素有关,临床上对此病的认识还不足,因此出现过度诊断、治疗不规范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联合智能机器手对急性脑梗死偏瘫(ACIH)患者手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03—2020-03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H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NBP氯化钠注射液+智能机器手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20 d后的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10 d、治疗2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手功能(最大握力、夹指压力)、脑血流情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峰值流速(Vp)和平均速度(Vm)]。结果治疗20 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10 d、治疗20 d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ADL评分、最大握力、夹指压力,ACA、MCA、PCA的Vp和Vm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P注射液与智能机器手联合治疗ACIH手偏瘫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手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病人进行目标导向的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2例AECOPD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BIS组以及对照组。BIS组在常规丙泊酚镇静基础上采用BIS监测,过程中通过调整病人的丙泊酚输注速度使得病人的BIS值维持于60~80之间。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镇静治疗,通过评估病人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调整丙泊酚用量,使得病人的SAS评分维持在3~4分之间;记录2组在第0、12、24、36、48 h的SAS分值以及在48 h时的丙泊酚用量以及意外拔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组间S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IS组病人在达到可靠镇静治疗的同时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AECOPD病人中进行BIS监测可以对病人实施可靠的镇静治疗的同时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病人的意外拔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大体形态分型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1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切除标本沿冠状位切成厚度约1 cm的切片并拍照,记录病理学特点.参照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大体形态分为结节型(1型)、结节突起型(2型)、结节融合型(3型)、浸润型(4型).比较4种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9例肝癌患者中,1型占20.17% (24/119),2型占25.21% (30/119),3型占21.85%(26/119),4型占32.77%(39/119).4种不同大体形态分型的肝癌患者年龄、HBsAg阳性、术前AF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T分期、微血管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499,x2=2.944,3.516,F=1.028,2.837,2.419,x2=6.606,12.73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患者术前AFP,4型显著高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3,1.851,2.083,P<0.05).患者手术时间,4型显著长于3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5,1.758,P<0.05);4型与2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1,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9,1.875,2.205,P<0.05).患者住院时间,4型显著长于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1.975,P<0.05);4型与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8,P>0.05).患者微血管侵犯,4型显著多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905,8.291,4.729,P<0.05).119例肝癌患者中,116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7.48%(116/119),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4~74月).119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73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2%、70.7%、63.4%;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1~70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3%、42.7%、11.4%.1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1 ~6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1%、82.5%、65.3%,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8个月(41 ~5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3%、66.7%、58.6%;2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52 ~ 60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2.6%、82.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51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4%、64.1%、64.1%;3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48 ~5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7.8%,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36 ~48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1%、62.3%、50.0%;4型肝癌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40 ~51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7%、51.5%、45.6%,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23 ~34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3%、31.6%、22.3%.不同大体形态分型肝癌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1,7.652,P<0.05).患者预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4型显著差于3型、2型和1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生存率:x2=4.823,6.131,5.785,P<0.05;无瘤生存率:x2=5.184,5.634,9.26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T分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3.516,6.687,6.165,7.97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 ~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4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646,2.397,1.617,95%可信区间:1.042 ~ 12.713,1.063 ~5.403,1.119 ~2.337,P<0.05).结论 肝癌的大体形态分型可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浸润型肝癌患者术前AFP高、术中出血量大、微血管侵犯发生率高,预后差.T3~T4期、微血管侵犯、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浸润型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疗前血液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头颈放疗科行放化疗的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据此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依据ROC曲线,放疗前NLR和PLR的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99、154.94。在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前NLR及PLR与患者预后相关(均P<0.05);放疗前低NLR组的生存时间为(62.26±1.88)个月,优于放疗前高NLR组[(51.17±3.94)个月,P=0.048];相较于放疗前高PLR组,放疗前低PLR组生存时间更长(P=0.014);而Cox多因素分析中临床分期、N分期、放疗前PLR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  结论  放疗前PLR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患者独立预后预测因子,推荐其作为辅助手段参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对方式特点,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4个省辖市市区和4个县抽取在校初高中学生11691人,使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学生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积极的合理化解释和问题解决。不同性别(t=-10.47,2.10;P0.05)、不同城乡类型(t=5.31,4.66;P0.05)中学生指向问题和指向情绪两种应对得分不同;初中和高中学生在指向问题的应对上无差别,在指向情绪的应对上有差异(t=-11.94,P0.05);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离异也对中学生的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相关分析显示,除问题解决和积极的合理化解释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偏爱无相关外,其他应对方式的各因子与父母的各种教养方式均有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整体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结论:河南省中学生应对方式具有性别、城乡、学段类型等差异,应对方式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法在检测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集患者同一天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后,采用免疫固定技术,进行显色后使样本呈现寡克隆条带。[结果] 经免疫固定电泳后在脑脊液中呈现寡克隆带或较弱的单克隆带,而在其血清中不存在,则提示为内源性合成免疫球蛋白。[结论] 采用酶标记抗血清的免疫固定电泳,检测脑脊液标本无需浓缩,灵敏度提高;脑脊液免疫固定电泳可用于检出内源性合成免疫球蛋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炎究竟系类风湿性病变,还是由强直性脊柱炎引起,既往文献大多支持前一说法。随着人们对二病的认识和区分,其归属问题也需商榷。笔者收集三家医院24例,从其临床和X线改变入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0~37岁。病史9个月~5年。均因足跟肿痛就诊。双  相似文献   
9.
白丽君  王鑫  何健 《新中医》2015,47(5):323-324
<正>裴正学教授是甘肃省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裴教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成为裴教授之硕士研究生,侍诊于前,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垂体瘤的验案3则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脑垂体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1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病理上可分为嗜酸、嗜碱、嫌色及混合腺瘤,垂体瘤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口服泼尼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78例,且此78例患儿均为首发且发病未到两周,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除采取常规方法外另予以口服泼尼松。两组患儿出院后仍需观察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儿的皮肤紫癜消退、消化道症状和关节肿痛缓解情况。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对照组患儿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和关节肿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P <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进行回访调查,实验组患儿无复发及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对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可采用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泼尼松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