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验证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ymMa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从OMIM、GeneCards、TTD、DrugBank数据库检索脊髓损伤的靶点。通过venny软件获取补阳还五汤与脊髓损伤的交集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药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 共得到补阳还五汤中活性成分106个,作用靶点225个,脊髓损伤靶点1315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12个。补阳还五汤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鞣花酸、木樨草素、常春藤皂苷元等药物活性成分治疗脊髓损伤。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达到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Model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L-BYHWD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M-BYHWD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H-BYHWD组)。Model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4组大鼠行脊髓左侧半横断损伤;模型组不行药物干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3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补阳还五汤连续灌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组大鼠经补阳还五汤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损伤区脊髓组织内GFAP和Nestin表达情况,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补阳还五汤干预后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期Model组大鼠(P<0.05)。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GFAP表达出现明显上调,补阳还五汤干预后GFAP表达出现下调。M-BYHWD组和H-BYHWD组大鼠脊髓组织GFAP表达明显低于同时期Model组(P<0.05);H-BYHWD组大鼠GFAP表达在术后3~7d明显低于同时期M-BYHWD组(P<0.05),而术后14~28d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补阳还五汤干预的脊髓组织Nestin表达水平均高于同时期Model组(P<0.05);中、高剂量组Nest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时期低剂量组和Model组(P<0.05),而中、高剂量组之间Nestin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和运动功能的康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表达减少瘢痕形成、上调Nestin表达促进神经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总量统计矩的数学模型与参数关系,示范性地用补阳还五汤中11种成分进行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研究,探讨其量-时关系,包括代谢时间和色谱保留时间关系。方法 采用HPLC/MS法测定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甲苷等11种成分的药物浓度,并根据已建立的中药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的总量统计矩数学模型,计算药物动力学与谱动学参数。结果补阳还五汤中11种成分的药物动力学总量统计矩参数分别为AUCT为432.9 ng·h·m L-1,MRTT为2.185 h,VRTT为5.259 h2;CLT为82.95 m L·h-1;VT为139.9 m L;95%的代谢时间区间为[0,6.680]h。谱动学的VUCT为457.5 ng·h·min·m L-1;MCRTT为5.625 min;VCRTT为7.949 min2<...  相似文献   

4.
<正>肩袖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亦是造成肩周围疼痛及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1-2],严重干扰患者的学习与生活[3]。目前肩袖损伤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和手术两方面,治疗方式多样,但缺乏相对突出的金标准[4]。张氏姜枝活血汤是浙江省富阳张氏骨伤继承人张绍富经验方,主要运用于上肢损伤,能够促进上肢的功能运动,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治疗急性肩部疾患有明显的优势[5]。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损伤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各1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空白组和损伤对照组造模后予蒸馏水1m L灌胃,补阳还五汤组造模后予补阳还五汤1m L灌胃,均1天1次,连续3天。各组分别于术后1、7、14天观察其行为学BBB评分,14天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细胞凋亡(caspase-3p20、Bcl-2与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1行为学观察评分:术后7、14天补阳还五汤组与损伤对照组下肢功能均有恢复(P0.05),且补阳还五汤组较损伤对照组恢复更明显[(9.05±0.95)分比(5.75±1.97)分,(12.6±1.55)分比(8.80±3.34)分,P0.05]。2免疫组化检测:补阳还五汤组caspsase-3p20阳性细胞数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少[(16.70±2.21)个比(20.30±4.13)个,P0.05];补阳还五汤组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增加[(10.57±0.97)个比(6.42±3.20)个,P0.05];补阳还五汤组Bax阳性细胞的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少[(18.29±2.21)个比(21.14±2.41)个,P0.05];补阳还五汤组VEGF阳性细胞的表达较损伤对照组多[(11.75±1.03)个比(9.50±1.30)个,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提高脊髓损伤部位VEGF的表达,使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促进骨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基底节区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或者脑血管动脉瘤等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临床常表现为头痛、偏瘫和偏盲等,严重者导致死亡[1]。研究显示[2],当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大量的细胞因子、血浆蛋白和血肿成分被释放到脑组织中,激活补体的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加重脑组织损伤。研究显示,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出血中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消除[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参与各种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和炎症性病理过程[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脊髓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剂量为40 g·kg-1·d-1)、金纳多组(剂量为45.5 mg·kg-1·d-1);采用Allen's法复制中度SCI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1周;连续给药2周后,取各组脊髓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PAF-R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PAF-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组及金纳多组均可抑制脊髓组织PAF-R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两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少PAF-R数目,抑制PAF-R活性,从而阻断PAF发挥损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阐释补阳还五汤在神经保护方面抗脑缺血损伤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研究载体,收集各味中药的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选择通过保护神经元从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5个谷氨酸受体的7个活性位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上述化学成分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毛蕊异黄酮、刺芒柄花素、川芎哚和芍药新苷等大多数成分可同时作用于2个或2个以上的谷氨酸受体活性位点,体现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位点发挥保护神经元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且大多数成分来源于君药黄芪,少数成分来源于臣药当归尾和佐药川芎、赤芍、红花,与补阳还五汤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一致。结论初步揭示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位点发挥保护神经元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以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同时也为研究抗脑缺血损伤中药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汪鑫  张洪义 《中国医刊》2023,(8):813-815+808
<正>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3%~15%[1-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最有效的手段[3-4],R0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5]。1994年GAGNER和POMP[6]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该手术难度较大,如操作不当易出现血管损伤,且对胆道和胰腺重建的技术要求较高,是普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拮抗剂组、拮抗剂对照组,各14只。除手术对照组外,其余组采用线栓法诱导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14 d;补阳还五汤组、拮抗剂组和拮抗剂对照组在缺血后24 h灌胃补阳还五汤(13 g/kg);所有大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50 mg/kg),1次/d,连续14 d;缺血后第5天,拮抗剂组和拮抗剂对照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miR-199a-5p拮抗剂和miR-199a-5p拮抗剂对照10 nmol。采用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实时逆转录PCR检测miR-199a-5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 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P < 0.05或P < 0.01),减小梗死体积(P < 0.05),增加BrdU+/DCX+、BrdU+/NeuN+、BrdU+/vWF+细胞数(均P < 0.01),上调miR-199a-5p表达(P < 0.01),促进VEGF和BDNF蛋白表达(均P < 0.05);侧脑室注射miR-199a-5p拮抗剂后则逆转上述效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99a-5p增加VEGF和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均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CA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各个阶段,复苏成功率不高,甚至造成CA的病因不甚明确。SAH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诊断并不困难。而以CA为首发症状的SAH,由于心肺复苏无法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给诊断增加了困难。本文通过对16例以CA为首发症状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来提高SAH-CA的快速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乌药醇提取物(LREE)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易善复组(0.2736 g/kg)和乌药组(1 g/kg),每组8只。采用饮食高脂饲料复合梯度浓度白酒连续灌胃8周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造模的同时给予易善复、LREE进行干预;于第2、4、6、8周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实验期末,解剖,取肝脏,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脂肪病变程度,RT-PCR检测肝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水平。结果 LREE和易善复能抑制高脂饮食+酒精诱导的小鼠体质量增加[(38.6±2.9)g、(39.4±2.3)g比(42.3±1.9)g,P<0.05],实验期末,乌药组及易善复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PLC)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手术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是将人体体液或者血液中的某些微小的成分通过特殊的方法富集,再进行浓缩,扩增和荧光染色等处理后,用专门的设备进行检测,从而了解体液中具有的肿瘤或基因特征的信息,实现了对人体内的肿瘤相关状态从新的角度进行监测的方法。液体活检研究提供了可能早期发现肝癌,评估术后疗效和预后的新途径。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游离核酸(CFNA)和外泌体(exosomes)检测,它们在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方面各有特色,新近的PCR+分子测序技术将有助于此项研究。作者对肝癌液体活检的几种类型和特点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PEMFs)对SD大鼠跟腱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的跟腱,采用血管钳反复钳夹跟腱的方法,建立大鼠跟腱异位骨化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干预组,吲哚美辛干预组,空白手术组,HO模型组。分别观察X线表现,组织学观察以及对COX-2、BMP-2的检测。结果: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干预组,口服吲哚美辛组都能够不同强度预防异位骨化的产生,两组效果相差不大。 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和口服吲哚美辛能有效预防钳夹部位组织的异位骨化,促进功能恢复,但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具有安全有效且方便无副作用,值得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影像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病理确诊的5例血管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免疫组化、手术治疗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8岁,均有子宫肌瘤病史,其中2例行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史。2例血管内平滑肌瘤侵及右心房,表现为心功能受损症状;其余3例分别以腹部肿块、右下肢肿胀不适、下腹胀就诊。4例患者行超声及下腔静脉CT增强造影,2例行女性盆腔MR平扫+增强检查,1例行血管造影检查。5例患者均行血管平滑肌瘤手术切除术+血管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结论: 血管内平滑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影像学检查特征明确,结合临床表现及妇科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青龙汤联合中药热奄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脑死急性期证侯要素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受试者,入院时进行证候要素归类,NIHSS评分,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 ,载脂蛋白B(APOB)等。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证候风证得分与载脂蛋白A1有一定的相关性(P=0.033,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气虚证成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9,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证、气虚证与与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匹维溴铵联合胆舒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1---2016.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匹维溴铵50mg,tid,胆舒胶囊0.45g*2粒,tid,口服;对照组予胆宁片 5片,tid,口服,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症状总评分、胆囊炎症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 共纳入患者379例,治疗组194例,对照组185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合并胆囊结石比例、体质指数、肝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腹部症状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0.3 比6.7±0.65,P=0.02);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7% vs.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治疗后治疗组胆囊壁厚度(2.1±0.5比4.8±0.9,P=0.04)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胆囊炎症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8.6% 比 4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6/194)比12.2%(23/185),P=0.001]。结论:匹维溴铵联合胆舒胶囊能明显缓解慢性胆囊炎腹部症状,改善胆囊炎症,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G细针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肛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择期行肛肠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24 kg/m2,性别不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常规腰麻针罗哌卡因腰麻组(D1组)和25G细针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组(D2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术后8 h 及术后12 h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 h患者 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记录2组患者的补救镇痛率、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1组比较,D2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术后4 h Bromage 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 h和12 h 的VAS评分和补救镇痛率降低(P<0.05),而头痛、恶心、呕吐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G细针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科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并发症少且安全性较好,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感染科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39例,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7天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IL-10及内毒素LPS的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TBIL、ALT、AS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6、IL-1、LPS低于对照组, 而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TBIL、ALT、AST及PT、APTT、PTA、D-D、PLT 计数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P均<0.05),其中研究组中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血必净联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的炎症反应, 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