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肿瘤局部相关因素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N0期食管鳞癌患者GTV内复发的影响,并分析对10年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5-2010年收治的根治性放化疗临床N0期食管鳞癌患者374例进行回顾分析。284例累及野照射,90例择性淋巴结照射。69l例同期放化疗,38例序贯放化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出现GTV内复发143例(38.2%),GTV内复发者GTV最大横径(GTV-D)、GTV体积(GTV-V)和GTV-体积/长度(GTV-V/L)均显著长于GTV内未失败者(P=0.008、0.043、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TV-D、GTV长度(GTV-L)、GTV-V和GTV-V/L判断GTV内复发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3.5cm、5.5cm、24.0cm3和4.6cm2(P=0.000、0.003、0.000、0.000),且其值较大者GTV内复发比率均大于其余组(P=0.000、0.002、0.001、0.000)。GTV-L和GTV-V/L为影响GTV内复发的因素(P=0.021、0.009)。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3.2%和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联合化疗、GTV-D和GTV-V/L为影响生存的因素(P=0.027、0.000、0.018、0.009、0.034)。生存时间≥5年的主要死亡原因仍与肿瘤相关。结论 食管癌肿瘤局部相关因素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临床N0食管鳞癌患者GTV内复发有显著影响,可作为GTV内复发的预测指标。GTV-D和GTV-V/L为显著影响患者10年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化疗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复发部位和生存时间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复发和生存时间,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58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手术组334例,放化疗组252例。手术组共有129例复发(局部区域复发36例,远处转移93例),放化疗组共有118例复发(局部区域复发79例,远处转移39例),两组复发部位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5,P<0.01)。手术组和放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9.5月和23.5月,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手术治疗后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根治性放化疗后的复发则以局部区域复发为主。手术治疗的生存结果优于根治性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食管癌患者IMRT后食管瘘及出血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2014年在本院行根治性IMRT的128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食管瘘或出血发生分为对照组105例与严重并发症组23例(食管瘘12例、食管出血11例),χ2分析比较组间差异,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初诊存在胸背部疼痛、临床分期为cT4期、肿瘤大体类型(为溃疡型)、GTV体积>50 cm3、GTV最大横径>2.45 cm均是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瘘及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42、0.042、0.019、0.046、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分型(为溃疡型)(P=0.01,HR=0.329,95%CI为0.142~0.763)、GTV最大横径(>2.45 cm)(P=0.009,HR=3.805,95%CI为1.404~10.312)是影响食管瘘及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瘘及出血的发生严重制约IMRT疗效,对于溃疡型和GTV最大横径>2.45 cm的食管癌患者应优化放化疗方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食管鳞癌患者CT图像GTV与非手术T分期关系及各级GTV体积的生存率,探讨GTV体积对食管鳞癌三维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9年间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223例,三维放疗处方剂量50~70 Gy。依据不同百分位间距将GTV体积按3、4分级法分别划分为3、4个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非手术T分期与GTV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8.2%,随访时间满3年者163例。非手术T1+2、T3、T4期患者GTV体积中位数分别为19.31、33.69、41.25 cm3,呈正相关(P=0.000)。GTV 3分级3个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3%、24%(P=0.000),4分级4个组的分别为55%、51%、31%、24%(P=0.004)。GTV体积中位数≤35、>35 cm3患者首位死因均为局控失败(57.9%∶52.1%),大肿瘤死于未控及出血较多[21.9%∶9.4%(P=0.046)及13.8%∶3.1%(P=0.029)],2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GTV体积与非手术T分期呈正相关,GTV体积3分级法和4分级法均可用于评价预后,3分级法与预后关系更为紧密。肿瘤体积较大者放疗后未控、出血率高于小肿瘤患者,治疗相关死亡风险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亚组患者在同期放化疗中的生存分析,寻找适宜同期放化疗的患者人群。方法 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2—2012年间一项术前同期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进行分析。222例患者接受中位剂量69.96Gy放疗(27.56~76.00Gy),同期顺铂化疗中位剂量250mg (100~570mg)。接受调强放疗者98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同期放化疗组104例,单纯放疗组118例。两组局部复发率、区域失败率相近(均P>0.05),同期放化疗有降低远处转移趋势(14.4%∶24.6%,P=0.058)。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期化疗对N早期患者增加了无局部复发生存(P=0.009),而对年龄≤55岁、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趋势(P=0.052、0.066);对T4期、N3期、非调强放疗治疗、下咽癌患者增加了无远处转移生存(P=0.048、0.005、0.001、0.004),而对男性、高中分化鳞癌、非手术治疗有提高的趋势(P=0.064、0.076、0.063)。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对年龄≤55岁、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以及非调强放疗患者提高了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P=0.017和0.039、0.041和0.039、0.006和0.022、0.001和0.017、0.007和0.033、0.030和0.024);而对下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可提高无进展生存(P=0.022)。结论 同期放化疗对年轻、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非调强放疗患者可以积极给予同期放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3DRTGTV受量差异对食管癌放疗LC及生存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并指导治疗。方法 2004—2010年548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60 Gy常规分割3DRT,根据治疗计划GTV实际受量差异进行分组。GTV高受量组201例,低受量组347例。Kaplan-Meier法计算LC、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5、7年样本数分别为456、216例。GTV高和低受剂量组1、3、5、7年LC率分别为83.5%、62.6%、57.5%、52.9%和71.3%、44.8%、41.7%、38.8%,OS率分别为79.6%、44.3%、34.0%、26.1%和66.3%,29.7%、21.8%、17.0%(P=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GTVDmin、GTVDmean、GTVD100为预后影响因素(P=0.000、0.001、0.000),GTV低受量组与高受量组相比相对T分期偏晚(P=0.035)、肿瘤体积较大(38.2 cm3:48.1 cm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GTV高低受量分组为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癌3DRT计划GTV剂量学保障及优质计划为生存获益因素。GTVDmin、GTVDmean、GTVD100实际受量低于处方剂量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应用3DCRT/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12月10所医疗机构2132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0岁占37.9%。颈段和上段肿瘤占33.9%,中下段和交界段肿瘤占66.1%。中位GTV+GTVnd体积41.6 cm3。Ⅱ期占32%,Ⅲ期占68%。1409例接受IMRT,723例接受3DCRT。EQD2≥60 Gy占86.1%。同步放化疗占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组1、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3.9%、41.7%、32.6%和62.2%、37.3%、3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EQD2及同步放化疗;而影响PF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及EQD2。按年龄≥70岁、肿瘤长度>5 cm、肿瘤体积≥41.6 cm3和Ⅲ期4项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预后模型,组间比较生存差异显著(P<0.001)。经PSM法配比后, IMRT在OS、PFS方面优势不显著(P=0.971;P=0.658),但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趋势(P=0.125)。结论 应用3DCRT或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S率较高。预后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患者生存情况,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再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安全性、疗效及影响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行3DCRT再程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应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未完成放疗,40例患者顺利完成放疗,3DCRT总有效率为80.0% (32/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5% (19/40)、20.0% (8/40).再程放疗中出现2+3级的放射性消化道反应19例(47.5%)、放射性肺炎14例(35.0%)、造血系统毒性反应6例(15.0%)、心脏毒性4例(10.0%),全组均未出现4度以上放射性损伤及治疗相关性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8.432,P=0.015)、放疗间隔时间(x2=7.006,P=0.008)、放疗剂量(x2=18.718,P=0.000)、大体肿瘤体积(GTV) (x2=10.121,P=0.006)、辅助化疗(x2=5.014,P=0.025)、肿瘤长度(x2=7.391,P=0.025)、野内复发(x2 =9.933,P=0.002)、肿瘤控制情况(x2=14.665,P=0.001)与预后密切相关;病变部位有影响总生存的趋势(x2=5.493,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2=4.759,P=0.029)、放疗间隔时间(x2 =4.139,P=0.041)、GTV (x2=4.799,P=0.024)、肿瘤控制情况(x2=4.501,P=0.030)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3DCRT再程放疗虽然毒性反应大,但其可提高近期疗效.年龄、放疗间隔时间、GTV、肿瘤控制情况是再程放疗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食管鳞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肿瘤进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2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并对其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微血管密度值为 2 3 .74± 9.49/ 2 0 0倍视野 ,N1组、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复发转移组和Ⅲ期 +Ⅳ期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别高于N0 组、根治性切除组、无复发转移组和Ⅱ期患者 (P <0 .0 5 ) ,高微血管密度组的术后生存曲线较低微血管密度组恶劣 (Logranktest ,P <0 .0 5 )。多因素分析表明微血管密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血管形成可促进食管鳞癌的进展 ,并导致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及生存率下降 ,检测微血管密度具有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危险因素,并依据结果讨论术后放疗靶区设计方案。方法 对2007—2012年间收治的 913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的因素,并比较高危人群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与腹腔淋巴结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疗后 37例出现腹腔淋巴结复发,复发率为4.1%;复发部位共53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低分化鳞癌、pT3+4期、术后病理阳性淋巴结数≥3个和术后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为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因素(P=0.032、0.001、0.009、0.000)。多元回归分析病理T分期、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为影响腹腔淋巴结复发因素(P=0.011、0.000)。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和pT3+4期患者OS和LC,而对降低DMFS作用有限。结论 T分期和术后腹腔淋巴结阳性为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对pT3+T4期期和术后病理显示腹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大体肿瘤体积( gross tumor volume,GTV)对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例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GTV分级的病理T分期分布情况、5年生存情况以及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GTV 分级与T 分期总符合率为72.16%,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 Kappa =0.402,P<0.01)。随着GTV分级升高T分期逐渐增加,且相邻T分期GTV分布有重叠现象;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0,P=0.000)。 GTVⅠ级组和Ⅱ级组1、3、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GTVⅢ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局部区域复发率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远处转移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797)。结论随着食管癌患者GTV增大T分期逐渐增加,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GTV-T因素与肿瘤局部失败的关系。方法 整理并计算133例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GTV-T因素。包括:GTV-T体积,GTV-T最大管壁厚度(GTV-T区域中食管平面最大厚度),GTV-T体积/长度 (GTV-T体积除以GTV-T层面数计算病变长度)。结果 GTV-T区域治疗失败率与GTV-T体积呈正相关线性趋势关系。GTV-T肿瘤体积为36 cm3,最大管壁厚度为2.5 cm,以及体积/长度为5.3 cm2,可作为预估食管癌放疗失败风险的临界值。结论 根治性调强放疗大体肿瘤体积(GTV-T)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控制情况,预估食管癌的放疗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3.
349例食管癌IMRT为主的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食管癌IMRT为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影响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2年349例食管癌IMRT为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Kaplan-Mierer法计算1、3、5年LC率及OS率,Cox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 3、5年样本数分别为174、63例。全组患者1、3、5年LC率分别为 72.9%、61.2%、58.4%,OS率分别为66.5%、39.1%、24.0%。亚组分析显示<54.73 cm3组1、3、5 年LC、OS率均高于≥54.73 cm3组(P=0.001、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的1、3、5年LC率相近(P=0.393),1、3、5年OS率分别为62.7%、35.9%、20.4%和83.1%、53.3%、38.3%(P=0.003);CR、PR、NR者1、3、5年LC率和OS率均不同(P=0.000、0.000)。≥2级急性RP发生率为11.3%,≥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9.0%。肿瘤体积、近期疗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因素(P=0.038、0.000、0.008)。结论 食管癌IMRT为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随肿瘤体积增加和区域淋巴结转移出现,患者预后变差,近期疗效评价与LC和OS情况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131例食管鳞癌三维适形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磷癌放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7年本科非手术并采用CT模拟定位及三维适形放疗的131例Ⅰ~Ⅲb期食管磷癌患者资料和影响预后因素.放疗采用6 MV X线,靶区剂母60Gy分30次6周完成.结果 随访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40 cm3和>40 cm3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1%、64%、60%和43%、32%、28%(x2=13.16,P=0.000).T1+2期和T3期及T4期的分别为67%、59%、59%和62%、53%、50%及41%、28%、19%(X2=13.25,P=0.001).GTV≤40 cm3和>40 cm3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46%和45%、27%、7%(X2=21.55,P:0.000),T1+2期和T3期及T4期的分别为71%、50%、39%和68%、45%、25%及36%、18%、15%(X2=14.35,P=0.001),原发灶肿瘤长度≤5cm和>5 cm的分别为75%、50%、44%和53%、35%、18%(X2=5.99,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GTV、T分期均影响局部控制率(X2=7.07,P=0.008;X2=6.63,P=0.036),而生存率仅与GTV有关(X2=15.82,P=0.000).结论 食管鳞癌GTV可作为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TV越大者预后越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gross tumor volume(GTV)on prognosis of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in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 From Jan.2004 to Oct.2007,131 stageⅠ-Ⅲb patients with unreseetable esophageal carcinomas who received 3DCRT with 60 Gy/ 30f/6w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effectiveness of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 on survival was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Results The following-up rate was 100%.By univariate analysis,the 1-,2-and 3-year local tumor control rates were 71%,64%and 60%for patients with GTV volume≤40 cm3,and 43%,32%and 28%for those with GTV volume>40 cm3(X2=13.16,P=0.000).respectively.The 1-,2-and 3-year local tumor control rates were 67%,59%,59%for T1+2 patients,62%,53%,50%for T3 patients,and 41%,28%,19%for T4 patients,respectively(X2=13.25,P=0.001).The 1-,2-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8%,53%,46%for patients of GTV volume≤40 cm3 and 45%.27%and 7%for patients of GTV volume>40 cm3(X2=21.55,P=0.000).The 1-,2-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1%,50%and 39%for patients with T1+2,68%,46%and 25%with T3,and 36%,18%and 15%with T4,repectively(X2=14.35,P=0.001).The 1-,2-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for patients with tumor length≤5 cm were 75%,50%and 44%,compared with 53%,35%and 18%with tumor length>5cm(X2=5.99,P=0.014).By multivariate analysis,GTV volume and T stage were likelv to b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ocal tumor control rates(X2=7.07,P=0.008;X2=6.63,P=0.036).Only the GTV volum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X2=15.82,P=0.000).Conclusions GTV volume is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The larger the GTV volume is,the worse the prognosis will b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检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K-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2个周期的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检测患者放化疗前后的血清TK-1水平,分析TK-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放化疗后不同TK-1水平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放化疗后,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平均TK-1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较放化疗前降低(P﹤0.05);放化疗前,患者的TK-1阳性表达与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放化疗后,TK-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为35.14%,低于TK-1阴性患者5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P﹥0.05);TK-1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短于TK-1阴性患者的20个月(Z=3.981,P﹤0.05).结论食管癌局部复发患者的TK-1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步放化疗后血清TK-1水平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监测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所有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中位放疗剂量60Gy。治疗后1~3月评价肿瘤的治疗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3~103月)。3年总生存率47.6%,中位存活时间35月。总体反应率70.9%(73/103),完全缓解率41.7%(43/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的反应(P=0.000)、至复发的时间(P=0.028)及ECOG评分(P=0.090),有益于总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的反应(P=0.000)及ECOG评分(P=0.010)为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放化疗后,共70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39例局部复发,22例远处转移,9例远处转移伴局部复发。结论:同步放化疗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失败模式,并依据其失败模式讨论术后放疗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7-2010年符合入组条件的227例pT3N0M0期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主要分析其单纯手术后失败模式,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来探讨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辅助性放疗意义及适合人群。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LR、DM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治疗后出现胸腔内LR 58例(25.6%),DM 27例(11.9%),其中10例为LR+DM。单纯胸腔内纵隔淋巴结复发所占比率为50%(29/58)。单因素分析显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3、5年OS率低于胸中、下段患者(P=0.000),而其胸腔-区域复发率高于后两者(P=0.047);低分化鳞癌患者3、5年OS率低于中高分化鳞癌患者(P=0.005),而其DM率高于后者(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为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14、0.010);病变部位为影响患者胸腔内LR的影响因素(P=0.046);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为DM的影响因素(P=0.000)。结论 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行常规胸腹两野根治术后胸腔内LR为其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且胸上段食管癌高于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建议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胸上段患者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