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结果 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 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 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结论 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 b-Ⅲ区。对于cN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 b-Ⅲ区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60岁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心理痛苦情况。方法 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85例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IMRT前、后心理痛苦程度和痛苦问题前瞻性调查。IMRT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全组中位年龄为66岁(60~85岁)。调查显示IMRT前、后有73%、87%患者出现心理痛苦(P<0.001),显著痛苦分别为6%、35%(P<0.001)。IMRT前主要痛苦问题(>10%发生率)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口腔疼痛、经济问题、紧张、睡眠问题和鼻腔干燥,IMRT后显著增加的痛苦问题为口腔疼痛、便秘、进食、恶心和鼻腔干燥。性别(OR=5.520,95%CI为1.437~21.212,P=0.013),疗前PG-SGA评分(OR=1.220,95%CI为1.048~1.421,P=0.010)和是否有医疗保险(OR=0.230,95%CI为0.053~0.995,P=0.049)是IMRT前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职业(OR=2.286,95%CI为1.291~4.050,P=0.005)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OR=0.089,95%CI为0.029~0.276,P<0.001)是IMRT后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结论 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痛苦发生率高,IMRT后痛苦加重,主要为治疗相关的痛苦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接受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后放疗的作用价值。方法 2000—2013年收治83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Ⅰ期25例、Ⅱ期58例。全组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案化疗,62例接受了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21例未接受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5年样本数18例,5年OS、PFS和LRC率分别为89%、84%和9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ECOG≥2分和IPI≥2分是OS的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肿瘤≥5 cm、ECOG≥2分和IPI≥2分是PFS和LRC的影响因素。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基础上加入巩固性放疗比未放疗者提高了5年PFS、LRC,分别为94%比58%(P=0.003)、100%比61%(P=0.000),OS有增加趋势(94%比71%,P=0.063)。结论 早期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加CHOP为主方化疗后巩固性放疗显著改善了PFS、LRC率,并可能改善OS率,需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腮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13例腮腺淋巴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8.5个月,所有患者均先行手术+放疗。结果 全组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33岁。确诊时局限于腮腺9例、区域淋巴结转移4例,均为Ⅰ b、Ⅱ区。UICC2010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1、6、5例。11例患者手术病理标本EBER检测10例阳性。全组无死亡事件,3年总生存率100%,3年无进展生存率76%,3年局部控制率92%,3年无远处转移率84%。结论 腮腺淋巴上皮癌发病率较低,病变与EBV相关,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疗前应除外鼻咽癌转移至腮腺的可能。目前治疗模式是以手术+放疗,总体预后较好,治疗失败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2000-2010年本院共收治经免疫组化确诊130例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其中鼻腔的109例、韦氏环的21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116例、ⅡE期14例。单纯放疗30例,单纯化疗2例,放化疗联合98例。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5年者78例。完全缓解率全组为89.2%,ⅠE、ⅡE期的分别为88.8%、92.9%(χ2=0.02,P=0.837),单纯放疗、放化疗联合的分别为86%、96%(χ2=1.44,P=0.230)。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瘤生存(DFS)率分别为58.0%和57.2%,ⅠE、ⅡE期患者5年OS分别为60.6%、36.3%(χ2=0.25,P=0.615),5年DFS分别为59.7%、36.3%(χ2=0.21,P=0.648);单纯放疗、放化联合的5年OS分别为70%、48%(χ2=0.01,P=0.933),5年DFS分别为66%和48%(χ2=0.09,P=0.764)。单纯放疗、放化联合的主要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7%、54.1%(χ2=41.38,P=0.002)。原发灶照射剂量(χ2=3.18,P=0.005)、ECOG评分(χ2=2.97,P=0.008)与OS相关。
结论 ⅠE、ⅡE期鼻腔、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放化联合与单纯放疗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较重;原发灶照射剂量、ECOG评分是影响OS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鳞癌(squamous cell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每年全球新发生病例约50万,其中2/3为Ⅲ、Ⅳ期.目前国内尚缺少全国范围SCCHN发病率资料,据天津市1981-2002年统计,男、女发病率分别为8.17/10万和4.6/10万,占所有癌症比例的5.1%和2.7%.局部晚期病变通常指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分期Ⅲ~ⅣB期病变,包括了多种T、N期组合,既有预后较好的T1~2N1期也有预后差的T4N2~3期.传统上手术联合常规分割放疗是局部晚期病变主要治疗手段,治愈率约在30%~70%,对于不可手术病变单纯放疗的疗效则更差[1-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非每日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校位能否改善摆位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剂量分布影响。方法 对14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开始后连续5次用KVCBCT检测摆位误差,并将其均值作为系统误差预测值,若其>1.5 mm则在第6次离线校位。假设通过移床能完全校正系统误差,那么从第6次起实际各方向摆位误差值加上离线校位值可得到未行校位时的摆位误差值,在治疗计划系统中通过等中心移位重新计算剂量来模拟应用非每日校位策略前后摆位误差所致的剂量变化。结果 对10例系统误差预测值>1.5 mm者摆位误差明显降低了靶区剂量:98%大体肿瘤体积(GTV)所接受剂量(GTV-D98)平均减少3.8Gy(Z=-2.81,P=0.005),原发灶临床靶体积(CTVns) D95( CTVns-D95)平均减少4.8Gy(Z=-1.96,P=0.050),高危CTV1 -D95平均减少1.0Gy(Z=-2.82,P=0.005),低危CTV2-D95减少不明显(Z=-0.13,P=0.900)。应用非每日校位后明显减少了摆位误差的三维方向位移总量,均值从3.6 mm减少为2.6mm(t=2.00,P=0.000),GTV-D98平均增加3.8 Gy(Z=-2.70,P=0.007),CTVns-D95平均增加5.0Gy(Z=-2.15,P=0.030),CTV1 -D95平均增加0.9Gy(Z=-2.80,P=0.005),减少了危及器官剂量增加>3%、5%患者比例。结论 应用非每日KVCBCT校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对鼻咽癌IMRT剂量分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初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中约2/3为Ⅲ~Ⅳ期病变[1],对于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病变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加术后放疗,但手术切除也会对相当多患者造成明显发音、吞咽、换气等功能障碍[2-3],同步放化疗的应用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器官功能保留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正常组织分次照射基于肺纤维化影像学改变的全肺平均剂量-效应模型,定量分析分割照射相比单次照射的生物学效应及耐受剂量关系。方法 采用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进行X射线全肺野照射,分别给予梯度剂量0、2.0 Gy×5次、4.0 Gy×5次、6.0 Gy×5次、7.0 Gy×5次、8.5 Gy×5次。照射后24周行CT扫描成像,CT图像三维重建后经三维分割算法获得肺部平均密度与肺部体积值,并分别据此进行Boltzmann模型放射生物学建模。结果 照射后24周CT图像三维重建冠状位图像提示剂量依赖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同一时间点肺组织全基因组芯片与组织病理学研究均提示与影像学改变高度吻合。经放射生物学建模,分次照射诱导肺密度改变的全肺平均剂量(Dmean)中位剂量为(30.80±0.80)Gy(校正R2=0.97);引起肺体积减小的中位剂量为(31.31±7.07)Gy(校正R2=0.92)。基于影像学参数的剂量-效应曲线提示,肺组织对分次照射的耐受性相比单次照射显著提高。结论 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肺密度与肺体积改变对X射线的依赖性不仅取决于总剂量大小,也与分割次数、分次剂量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隔周持续静脉泵注恩度联合同期放化疗对不可切除Ⅲ期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2015年共73例患者入组,年龄31~69岁,男52例、女11例,鳞癌41例、腺癌19例、大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2例。ⅢA期27例、ⅢB期36例。第1、3、5、7周每天接受恩度7.5 mg/m2持续泵注5 d,第2周开始接受6~7周的3DRT 60~66 Gy分30~33次,同期依托泊苷50 mg/m2第1—5天加顺铂50 mg/m2第1、8、28天重复化疗两程。CTCAE3.0评估不良反应。完成治疗后4周按RECIST 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63例进行评价。1例患者因2级肾功能不全、1例因4级骨髓抑制未行第2程化疗,61例均完成治疗。完成治疗后4周评价疗效,CR 8例,PR 40例,SD 11例,PD 4例,客观缓解率76%。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3例,3+4级贫血9例,3+4级血小板减少10例。3级恶心或呕吐3例,3级放射性食管炎8例,1+2、3级RP分别为12、2例。未观察到2级以上心血管毒性发生。中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21例死亡,15例死于肺癌进展。中位PFS 14.8个月。1年PFS、OS分别为51%、78%。结论 恩级泵注给药提高了患者依从性,联合同期放化疗不可切除Ⅲ期NSCLC近期疗效和耐受性良好,疗效评价尚需进一步累积病例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