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敏  董晓静 《职业与健康》2011,27(3):308-309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天津市汉沽区某高级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高二高三年级采取停课1周的措施;对高一年级病例回家隔离治疗7 d;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 d的医学观察。采集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停课1周后,降低了暴发高峰,但复课后疫情仍然持续了47 d。整个疫情持续69 d。全校累计病例269例,皆为学生,罹患率为14.94%。采集3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经检测其中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停课措施,可明显降低暴发高峰。但在社区广泛传播阶段,复课后出现了病例低水平持续存在,甚至出现小高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 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2009年8月26日至9月7日期间,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2例,疫情持续13 d;采集34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该起疫情为茂名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感染。  相似文献   

3.
杨跃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01-2702,2710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开封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等。[结果]疫情持续13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40例,其中12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甲型H1N1核酸阳性。109名密切接触者经过7d医学观察,未发生续发病例。[结论]此次疫情为开封市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通过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并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疫情监测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9年9月西宁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乡镇中学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发病3d内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收集学校所在社区部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结果疫情持续14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96例,罹患率为18.46%。采集5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27份甲型H1N1核酸为阳性,阳性率为50.94%。302名密切接触者未发生被感染病例。275份社区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10.18%。结论西宁市首起乡镇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引起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同类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河池市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等。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累计发病6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例为甲型H1N1流感,男生发病41例,女生发病28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46:1。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严格执行校园内的晨午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一起学校猩红热暴发疫情,为今后猩红热暴发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天津市小学发生的一起猩红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集发病班级健康学生和老师咽拭子标本进行血平板分离培养。结果本起暴发疫情发生于2016年11月1日-12月19日,疫情持续49 d,波及学生775例,学生累计发病42例,罹患率为5.42%,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和扁桃体炎为主。在发病班级采集189例健康学生咽拭子标本,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为5.82%,其中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班级学生感染比例较大。疫情处置措施得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引起大范围流行。结论暴发疫情中,病例早期发现、隔离是关键,健康人群中隐性感染者的追踪和管理需加强,各项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使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对某高校和相关联的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病例进行调查,并对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结果该起疫情为句容市首起输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由某高校波及相邻某中学,疫情持续19d,某高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313例,罹患率为41.44‰,7次采集62份现症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其中25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相邻中学共发生流感样病例40例,罹患率为12.67‰,采集8份现症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其中6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流感样病例的严格隔离是迅速阻断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学校疫情的防控需要重点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小学发生的一起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因。方法对该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4年5月12日—6月3日某小学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43例,罹患率为1.31%;临床特征为高热、咽痛、咳嗽,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疫情波及2个年级4个班,发病有聚集性,其中四(4)班罹患率最高,为52.54%;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持续23天,5月22日达到发病高峰。采集12例现症病例的咽拭子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8例患者腺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6.67%。结论发生在某小学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与现症病例密切接触是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泽  杨汝松  王树坤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30-3231,3237
目的调查、分析和处置此次H5N1禽流感农场暴发疫情的流行情况,探讨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对养殖场的35018只鸡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密切接触人员隔离和医学观察,采集职业暴露者的咽拭子标本,通过荧光RT-PCR方法检测,对疫点周围农民开展调查。结果 2012年3月27日-4月8日,控制住H5N1禽流感疫情,标本核酸检测为阴性,密切接触人员和疫点周围农民均无流感样临床症状。结论此次H5N1禽流感动物暴发疫情,通过卫生和农业两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方法有效,未发生人感染疫情。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某起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提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咽拭子标本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确定疫情的流行强度和暴发原因。结果 该次疫情持续约20 d,累计发病53例,罹患率为3.84(53/1380),12例患者咽拭子标本结果为6份甲3型阳性和6份阴性。首发病例及续发病例带病上课、教室无定期通风、同一寝室多班级学生混住和流感疫苗免疫空白是引起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执行晨检和因病缺勤追因制度,及时隔离治疗病人,教室和宿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对学生洗手宣传,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积极推广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上综合措施是学校流感疫情防控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发展,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市2015年1月 - 2017年12月发生的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情况;开展接触者筛查及随访追踪,判断患者之间的传播情况。结果 11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共13例指示患者,其中 9例涂阳肺结核、3例涂阴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监测发现7例,校医报告发现3例,有6例发病在寒暑假。患者就诊延迟和诊断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1(16.5,30.5) d和27(10.5,46) d。首次筛查密切接触者的患者检出率(4.68%)高于扩大筛查一般接触者(0.32%),1年随访期间共筛查出续发患者19例。结论 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结核病宣传教育、新生入学体检、疫情主动监测、接触者分级筛查和随访筛查等是有效防控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 分析上海市 2 0 0 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流行病学特征 ,初步评价防制效果。  [方法 ]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相关资料和控制措施。  [结果 ] 2 0 0 3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 ,19个区县有 5个区报告SARS病例共 8例 ,发病率为 0 .0 5 / 10万 ,其中 5例由疑似转为临床病人 ,发病主要集中在 4月份 ,均为 2 0岁以上成年人。除 1例为接触感染 ,其余 7例均为非本地感染病人。经治疗 6例治愈出院 ,2例死亡 (为 60岁以上者 )。病人密切接触者 3 3 3人中发生 1例病人 ,续发病率为 0 .3 %。医务人员中无一人感染 ,家庭和社区内未发生集聚性发病。  [结论 ] 上海市SARS病人以非本地感染为主 ,续发病率低 ,采取及时有效地隔离病人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是切断传播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的经验教训,为今后处理同类事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对2009年9月南昌市西湖区的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与病例治疗,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医学观察,学校发热病人异常信息排查。结果 3名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源接触史,到校时间短,未引起学校内疫情传播流行,经治疗痊愈出院。其30名密切接触者在7天的医学观察期间,体温正常,未出现流感样症状,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结论疫情发生后,疾控中心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学校领导予以积极配合,开展多项防控措施,在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校内疫情暴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安市某高校一起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评价控制效果,为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积累经验。方法采集体温在37℃及以上,或有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之一者的鼻咽拭子,用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用SPSS17.0分析资料,Х^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罹患率。结果2009年9月西安市某高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发病例已经找到,全校累计发生流感样病例(ILI)337人,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59人,确诊高峰集中在9月2、3日,呈单蜂右偏态分布。确诊病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院系分布和公寓楼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聚集性。结论2009年9月西安市某高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采取停课、封校、隔离治疗现症病人、消毒、健康教育、预防性服药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调查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HTN9禽流感病毒,经救治后痊愈出院。患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通过扩大监测流感病例160例和职业人群858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当地活禽交易市场鸡咽拭子标本检出2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鸡来源于外省。[结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暂无证据人传人,未发现人群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仍需开展扩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完善对感染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起某医院内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运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本次流感暴发疫情报告病例29例,罹患率5.66%;采集10份患者咽拭子标本,均呈甲型HI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本事件为甲型HIN1流感暴发疫情;加强通风,严格落实隔离、消毒等措施是控制疫情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年度我市流脑疫情和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做好合肥市流脑疫情的预测预警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病例作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样进行实验室病原学分析。结果2004年全市新发流脑病例70例,发病率为1.5/10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30.8%,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和学生为主,3~4月份是发病高峰。对28名病例的1 092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检验发现,C群带菌率在1.3%~30.9%之间,A群带菌率在2.2%~8.5%之间。发生疫情学校的学生采用应急服药和接种A C流脑疫苗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预测2004年冬2005年春我市局部地区A、C群流脑病例可能增多。在流脑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做好疫苗和相关药品的储备,同时对重点人群(20岁以下)进行大范围的A C流脑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及医学观察情况,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对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定确诊病例。结果 1 665名密切接触者中在医学观察期发病的有10例,占全市所有确诊病例的30.30%,10例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多为确诊病例近亲属,与确诊病例最晚接触时间最长为8 d,最短为0 d。10例密切接触者病例构成了6起家族聚集性疫情。结论 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某市积极追踪确诊病例传播证据链,及时确定密切接触者,将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人群纳入密切接触者管理,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市近1/3的病例在医学观察期发病,做到了传染源有效管控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阻止了聚集性疫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