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采用放免方法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人的尿缓激肽排泄量、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结果:肝硬化有腹水患者尿缓激肽排泄量显著降低;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肾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共同参与肝硬化水钠潴留及腹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对46例慢性肝病(包括17例中度慢性肝炎、14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基础状态下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并对其中24例患者作了速尿激发试验,12例作了心得安抑制试验,14例作了氯沙坦抑制试验。研究心得安与氯沙坦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以便为肝硬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结果:慢性肝炎中度(CH-中度)和肝硬化代偿期(CLC)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而Ald醛固酮显著增高;失代偿性肝硬化(DLC)伴腹水患者血浆AT-Ⅱ、Ald均显著高于正常人水平(AT-Ⅱ为190.90±147.48 vs 46.65±5.27 ng/ml,Ald为568.00±70.70 vs 86.00±37.50 ng/ml);经速尿激发后,所有受试者血浆AT-Ⅱ、Ald均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口服心得安以后,血浆AT-Ⅱ均显著下降;但口服氯沙坦以后,血浆AT-Ⅱ则显著上升。提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Ⅱ和Ald水平显著升高,与腹水形成有密切关联;速尿可刺激肾素释放,升高血浆AT-Ⅱ、Ald水平,故不宜滥用;心得安与氯沙坦可分别作用于β受体(βR)和AT-Ⅱ1型受体(AT-Ⅱ1R),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在肝硬化治疗中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3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24小时尿激肽排泄量进行测定,并同63例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前者24小时排泄量为19.2±10.7微克,后者为24.2±11.7微克,前者似低于后者,但统计处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与Lieberthal等报道黑人的情况相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尿激肽排泄量与血尿素氮、血钙、血钾、尿钠及尿钾排泄量或血压水平都无明显关联;与PRA、血ATⅡ及尿醛固酮排泄量也无显著相关,与国外有些报道不一致,原因何在,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1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人的血浆心钠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化腹水时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相关。在有腹水的患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测定可作为估计疗效、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这些患者的心钠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或醛固酮之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肝硬化时这几种激素的释放、代谢调控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5.
袁波  马青  李雯斐  李治鹏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1):1394-1399
背景 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除原醛症外,临床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及血醛固酮水平升高,但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偏少,研究结论也不一致。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肾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相关性,探讨伴高醛固酮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此类患者的早期治疗、延缓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以中国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6篇文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885例、健康对照者1 438例。NOS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6篇文献评分均在5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血浆肾素活性〔MD=0.40,95%CI(0.04,0.76)〕、血浆醛固酮水平〔MD=60.03,95%CI(22.28,97.79)〕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的卧位肾素活性〔MD=-1.27,95%CI(-1.37,-1.16)〕和立位肾素活性〔MD=-1.67,95%CI(-1.88,-1.46)〕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卧位醛固酮水平〔MD=0.07,95%CI(0.06,0.09)〕、立位醛固酮水平〔MD=0.22,95%CI(0.05,0.3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与血压正常者相比是有差异的。无论是卧位采血还是立位采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肾素水平是低于血压正常者的,而醛固酮水平是高于血压正常者的。(2)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肾素活性与醛固酮水平变化方向不一致,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醛固酮血症系非肾素依赖性的不适当醛固酮水平增高。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中,应包含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6.
水盐代谢激素的变化在肝硬化腹水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观察了肝硬化腹水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肾前列腺素(PGs)的代谢变化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肝硬化失代偿病人伴腹水27例(DC)组,肝硬化代偿病人17例(CC)组,正常人16例(NC)组。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AI)、醛固酮(ALD)、尿PGE_2、6-keto-PGF_(1α)、TXB_2。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按Tauxe方法,用指数曲线拟合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_1)及24小时尿钠定量(UNaV/24h)按本院常规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7.
报告3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心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值(P<0.0l);②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并发高血压者与血压正常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相近,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高,但心钠素与醛固酮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心钠素测定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递增法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肝硬化腹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递增法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例肝硬化患者,在护肝、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2组症状、尿量、腹水变化、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微量蛋白、24h尿钠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日尿量、腹水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微量蛋白及24h尿钠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少量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低血压及头晕等不适。结论对于Child—Pugh A级及Child—Pugh B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递增法服用厄贝沙坦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报告33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测定的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稳定期血浆(AT-Ⅱ)与正常对照没有差别,醛固酮比正常值增加2倍以上,无腹水的肝硬化病人AT-Ⅱ正常,而醛固酮比正常对照高2倍以上。有腹水的肝硬化病人AT-Ⅱ、醛固酮均较对照增高5倍以上。25例慢性乙肝患者于速尿激发后AT-Ⅱ水平显著增高。以上结果提示腹水形成与有效血容量降低及肾素、AT-Ⅱ和醛固酮系统(RAAS)兴奋有关,故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强利尿剂要有限量,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分别检测34例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后血浆及脐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并与20例正常孕妇比较。结果表明,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正常孕妇相似。与正常孕妇比较,分娩前子痫前期孕妇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升高、醛固酮显著降低,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素/醛固酮比值升高1.75倍;分娩后,两组孕妇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中醛固酮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测定48例息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结果显示:急性期,PRA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Ⅱ及Al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AⅡ及Ald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越重,RAAS活性增强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0例,空腹采血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并计算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对其中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再行肾上腺薄层CT扫描,并行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结果:460例患者中,ARR>25者56例,经肾上腺薄层CT扫描、血液生化和血清钾检测后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48例。ARR应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为10.43%,诊断符合率为85.71%。48例患者中合并低血钾者18例,占37.5%。结论: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临床的应用可使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作为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不同分级和不同年龄患者中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变化的规律。方法:原发性高血压172例,按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3组,按年龄分为4组。分别测定不同组间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浓度。结果:不同分级高血压组间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55岁分界,≤54岁各年龄组和≥55岁各年龄组之间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活性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醛固酮在各年龄组间活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在54岁以下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明显增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在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中无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肾素活性在肾上腺占位病变功能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因肾上腺占位于内分泌科住院后又于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29例,其中无功能瘤67例,嗜铬细胞瘤53例,库欣综合征5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6例,神经节细胞瘤18例,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术前立位肾素水平.结果 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的肾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功能瘤、库欣综合征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P<0.0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水平最低(P<0.01),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患者之间的肾素水平,库欣综合征与无功能瘤患者之间的肾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立位肾素活性明显受抑,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的立位肾素活性明显升高,而库欣综合征的患者肾素活性与无功能瘤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立位肾素活性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早期诊断(附18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早期诊断及各型间鉴别。方法:对我院10a来收治的18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APA)11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5例、ACTH依赖型醛固酮增多症1例、混合型1例。结果:18例均有高血压,16例有低血钾。根据血、尿醛固酮升高,血浆肾素活性低,血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PRA)>400,安体舒通试验阳性等做出PA诊断。早期低钾表现明显,CT等影像检查呈单侧病变,直立位醛固酮不增高、应用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后反应缺乏主要见于APA患者,IHA与之相反。结论:高血压患者伴自发性低钾或给予利尿剂后发生难纠正的低钾,均应警惕PA;A/PRA>400是APA患者较可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患者血浆心房钠尿肽、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的变化郝丽平,张忠兵,王育敏(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空军兰州医院同位素室)关键词肝硬变,心房钠尿肽,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中图法分类号R575.21我们用放射免疫法对肝硬变患者30例血浆心房钠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严格限钠已有争论,本文将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非限钠饮食与限钠饮食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乏力、进食情况),血钠、尿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肾血流量、利尿效果、腹水消退及肾功能损害情况作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以下简称“原醛”)Conn(1955)首先报道并命名(故又称“Conn氏综合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醛固酮分泌率,血浆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排量均高于正常,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却显著降低,故易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区别。原醛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目前由于醛固酮和肾素放射免疫测定等技术在国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征及OSAHS对APA及IHA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PA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APA(70例)及IHA(53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其分为合并OSAHS(APA-、IHA-OSAHS患者共96例)组和未合并OSAHS(APA-、IHA-nonOSAHS患者共27例)组。OSAHS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亚组。对APA、IHA合并与未合并OSAHS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及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进行比较。  结果  ① 127例PA患者中APA患者占55.1%(70例),IHA患者占41.7%(53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患者占3.2%(4例)。PA-OSAHS患者99例,占78.0%,其中APA-OSAHS患者49例,占APA患者的70.0%(49/70),IHA-OSAHS患者47例,占IHA患者的88.7%(47/53)。②APA-OSAHS组年龄、男性构成比、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血尿酸、血肌酐均高于APA-nonOSAHS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APA-nonOSAHS组(P<0.05);IHA-OSAHS组BMI和腰围高于IHA-nonOSAHS组(P<0.05)。③中重度OSAHS-APA患者与轻度或无OSAHS-APA患者比较,血浆肾素活性水平升高,ARR值降低(P<0.05);中重度OSAHS-IHA组与轻度或无OSAHS-IHA组比较,血浆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及AR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PA患者中,OSAHS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且OSAHS会加重PA患者的糖脂及尿酸代谢异常。中重度OSAHS可使APA患者肾素水平升高、ARR值降低,但对IHA患者RAAS系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钠与不限钠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及尿钠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90例,按照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限钠饮食,观察组采取不限钠饮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及尿钠的变化。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ADH及尿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0 d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水平依次为(1.4±0.4)ng/L、(113.8±31.5)ng/L、(270.5±32.9)ng/L,对照组依次为(3.3±0.5)ng/L、(217.4±27.2) ng/L、(690.4±4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钠水平为(269.7±5.4)mmol/d,对照组为(185.1±6.6)mmo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利尿基础上采取不限钠饮食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