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在北京地区10家分中心进行为期1年、针对705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观察,通过专家组指导,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网络技术和聚类分析建立中医证候模型,分析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学规律。结果:调查共纳入广泛性焦虑症的症状61项,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建立61项症状的关系模型,提取了9个证候要素和5个证候靶位;运用聚类分析提取了8个证候类型。将两种方法重合的结果进行筛选,并结合专家经验和中医理论,确定广泛性焦虑症的6个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化火、肾虚肝旺、痰热扰心、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心肾不交,并制订了《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草案)》。结论: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网络和聚类分析在中医证候建模、挖掘证候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适合应用于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肺癌转移发生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方法以既往临床肺癌病例为对象,根据中医脏象理论,对患者转移灶所属部位及临床证候学表现进行收集,并按照脾虚痰湿、阴虚热毒、气阴两虚、气血瘀滞4个证型对各种不同器官的转移进行证候学评分。归纳、总结转移及证候学评分情况并将该证候与所发生之转移部位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肺癌转移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规律。结果①气阴两虚证是最常见的证型,占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证型分布例次的40.34%;②在每种证型中,各不同转移器官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肝转移中各证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癌出现不同中医证候可以提示其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既往感染状态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按照《京都胃炎分类》中的方法,收集内镜下表现符合Hp既往感染胃癌前状态特征的205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浅析其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主要病位证素为肝、脾、胃,涉及的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火热、湿浊、血瘀、血热、痰浊、食积,经聚类得出肝胃气滞兼脾气亏虚证、脾胃湿热兼气阴两伤证、湿热瘀阻证、胃气壅滞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共6个证型。结论 应用《京都胃炎分类》中的内镜观察方法,结合Hp既往感染病史及病理结果,所获得的Hp既往感染状态下胃癌前状态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能够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较为准确的辨证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9):1953-1957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素特点、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62例MMA脑损伤患儿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探讨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MMA脑损伤患儿病位证素以心、脾、肾、肝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精亏、阴虚、阳虚、痰、湿、血瘀;中医证候表现为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滞证和脾虚肝亢证5类;证型分布比例分别为心脾两虚证30.3%(49/162)、脾肾阳虚证29.6%(48/162)、肝肾亏虚证17.3%(28/162)、痰瘀阻滞证14.8%(24/162)、脾虚肝亢证8.0%(13/162)。其中,不同年龄段患儿证型分布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证候学依据和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尿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素特点、证型分类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162例MMA脑损伤患儿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及系统聚类方法,探讨其中医证候规律。结果:MMA脑损伤患儿病位证素以心、脾、肾、肝为主,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精亏、阴虚、阳虚、痰、湿、血瘀;中医证候表现为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滞证和脾虚肝亢证5类;证型分布比例分别为心脾两虚证30.3%(49/162)、脾肾阳虚证29.6%(48/162)、肝肾亏虚证17.3%(28/162)、痰瘀阻滞证14.8%(24/162)、脾虚肝亢证8.0%(13/162)。其中,不同年龄段患儿证型分布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MMA脑损伤患儿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为中医药诊治本病提供证候学依据和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7.
9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内科就诊的9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证候的发生频率、证候分值等,并据此分析证候与本病的联系强度及内在的关系.结果 CFS的中医证候发生频率在50%以上前5个证候分别为气虚、肝郁气滞、肝虚、心虚、肾虚;CFS的中医证候符合率的大小排序前5位依次为阳虚、肝郁脾虚、胆郁痰扰、气虚和心虚;分析出与CFS联系强度最为密切的三个证候为心虚、气虚和脾虚.结论 CFS的中医证候以心虚、脾虚、肝虚、气虚、血虚、胆郁痰扰、肝郁气滞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采用χ2检验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889例有阳性症状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常见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而对其证候要素与年龄进行χ2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头痛、头晕、健忘等36个常见症状;构建出8个因子30条目高血压证候模型,涉及的证候要素为阳亢、阴虚、阳虚、痰湿,病位为肝、脾、肾;可聚为痰湿壅盛、肝肾阴虚、肝火炽盛、肾阳亏虚4个证型。结果青年组以实证居多,老年组以虚证居多。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分为痰湿壅盛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肾阳亏虚证四大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正气亏虚的表现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诸病源候论》为我国第一部中医病因证候学专著,本文立足于《诸病源候论》对糖尿病肾病相关证候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分析其主要病机为肾脏气、阴两虚,治疗当以补气滋阴为主,此书为我国现代中医研究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关于血液透析中医证候文献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至2018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筛选出研究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研究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提取和分析,建立血液透析的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8篇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11个证候依次为:血瘀证、湿浊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风动证、水气证、血虚风燥证,其病位多涉及脾、肾、肝等,病性多为虚、湿、瘀等。结论:血液透析中医证候和症状描述反映了其临床的复杂性,本虚标实是血液透析患者基本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根据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的资料,对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对64个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64个公因子,提取其中特征根值〉1的18个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组合进行初步诠释。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为肝、心、脾、肺、肾、胃、胆;病性类为气滞、热(火)、痰、湿、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提示的常见证候有16个,虚证类为肝阴虚、心血虚、心胆气虚、肾阴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实证类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胃气滞、胃火炽盛、湿热内阻、气郁痰阻、痰湿中阻;虚实夹杂类为脾虚湿阻、肝郁脾虚。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初步提取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辨证规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工瑞泰LG-D1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2名医师根据每位疲劳性亚健康者的表现进行辨证。[结果]24个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型中,有16个证型与虹膜表现存在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证与卷缩轮紧缩和肠环狭窄呈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钠环呈正相关,与皮质代谢环呈负相关;肝火炽盛证与压力环呈负相关;肝胃不和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肠环色重和忧虑型呈负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神经源性呈正相关;心脾两虚证与过大瞳孔和蓝环呈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色素斑和钠环呈正相关;痰热内扰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肺脾气虚证与酸性刺激环呈负相关;湿热蕴脾证与卷缩轮紧缩和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脾气虚与压力环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多形腺体型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忧虑型呈负相关;肺气虚证与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肾阳虚证与胃环异常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呈正相关,与老化弧呈负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其虹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 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求治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影像学、生化及神经心理学检查。根据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抑郁症组和脑卒中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评价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以及中医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组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及气郁化火证积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脑卒中组主要以单证居多,而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中,以3证及以上的复合证居多,其中肝气郁结证合并气郁化火或阴虚火旺证的比例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肝气郁结证的比例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的最危险的中医证候是气滞血瘀证,脑卒中组心脾两虚证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的主要证候特征是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及气郁化火,其中脑卒中患者心脾两虚证具有年龄依赖性,而气滞血瘀证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独立的危险因素,证候越复杂,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情志证素的分布特点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资料、证素相关四诊信息、血脂指标。采用"证素辨证法"理论对证素进行诊断分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肝证素的诊断率最高,占78%。病位证素肝、肾、脾明显高于其他。病性证素湿、气滞、气虚、阴虚明显高于其他。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脂载脂蛋白(ApoA1)均与肾、阴虚证素呈负相关,且随着证素程度加重,HDL-C、ApoA1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中医病位病机主要责之肝,其次为肾、脾。病性特点为虚实夹杂,虚多为阴虚、气虚,实多为湿和气滞。而肝气郁滞、肝肾阴虚考虑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中与中医情志相关的主要病机。HDL-C、ApoA1降低,定位在肾,定性为阴虚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集216例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经验归纳出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 化学治疗开始前患者多表现为脾虚与肝郁两证,第2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脾气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肝实热证,第4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肝、脾、胃三脏阴血不足为主的证候,第6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出现心、肝、脾、胃等多脏腑不足的证候.结论 在辅助化学治疗期,患者中医证型总体以虚证为主;在化学治疗前期,主要为肝脾两脏的气病;随着化学治疗的延续,由阳病转为阴病;后期患者逐渐表现为类似五脏赢弱的证候.  相似文献   

18.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气滞>湿热>肾虚>痰湿>脾虚>血瘀>心虚>气虚>阴虚>阳虚.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