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上给药均依托血液、淋巴系统吸收、转运、分布到全身靶组织。本文探讨神经末梢吸收药物途径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12期间的有关皮内、穴位注射、贴敷的文献,检索词“神经末梢、吸收、皮内、穴位、注射、贴敷”,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删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然后查找余下的文章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固平行对照组,为未采用经皮内、穴位注射或敷贴者。治疗组为经皮内、穴位注射或敷贴者。排除标准:明显不随机的临床实验。质量评价主要考察治疗的真实性,调查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20篇关于研究神经末梢吸收和皮内、穴位注射、贴敷的随机对照试验,1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篇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无论是传人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在其末梢部位都存在着一定选择性的吸收功能。当药物被分布到神经末梢部位后,特别是皮内、穴位、黏膜和某些部位的肌肉等神经末梢密集区,可被神经末梢吸收到神经细胞内.并随轴浆远程转运到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脊髓前角的胞体及其轴突、树突,进而到达相应的中枢神经部位及所联系的组织、器官,在局部形成较高药物浓度发挥药物作用。对一些小分子亲水性药物,还有可能通过神经细胞的缝隙连接实现跨细胞转运,从而发挥更广泛的作用。结论:在特定区域的皮内及穴位等神经末梢丰富的部位给药,可通过“神经末梢吸收一轴浆转运一缝隙连接传递一靶组织、靶器官效应”发挥作用。、由于该途径给药可在对应的靶组织、靶器官局部形成较高浓度,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神经细胞自噬途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t-PA组、化痰通络方联合rt-PA组(简称中药组),每组采用6 h、1 d、3 d和7 d 4个时相。采用自身栓子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rt-PA组与中药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入rt-PA(浓度为5.67 mg/kg)及联合化痰通络中药(浓度为7.2 g/kg)干预,每日2次。于相应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区组织中Beclin1及LC3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4个时相中Beclin1和LC3蛋白的相对丰度值均明显增高(P0.05);采用rt-PA和rt-PA联合化痰通络法干预后,4个时相内Beclin1与LC3蛋白的相对丰度值均明显下降(P0.05);且rt-PA联合化痰通络组下降更加显著,与rt-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可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自噬途径中Beclin1与LC3蛋白的表达,部分抑制神经细胞的过度自噬,进而保护神经细胞损伤,从而更好的防治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缺血再灌注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有效成分补骨脂素、齐墩果酸、淫羊藿苷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月龄雄性SMAP8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补骨脂素组、齐墩果酸组、淫羊藿苷组及模型组。同时另取同龄段的抗快速衰老亚系1(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分别给予补骨脂素(50 mg/kg)、齐墩果酸(50 mg/kg)、淫羊藿苷(20 mg/kg)灌胃,对照组与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次0.3 m L,每日1次,连续灌胃4周后断头取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SMAP8小鼠大脑皮质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SMAP8小鼠大脑皮质中SOD、CAT和GSH-Px活性较同龄SAMR1小鼠明显降低,模型组大脑皮质SOD、CAT和GSH-Px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大脑皮质中SOD、CAT和GSH-Px活性均高于模型组,对于以上指标,补骨脂素、齐墩果酸、淫羊藿苷3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对SAMP8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从而可以达到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多样,但均不够系统全面。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价方法,选择适合的评价手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对规范其临床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临床检查、量表评价、实验室检查及营养评估等方面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有30名患者取得明显效果,35例取得进步,7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27名患者取得明显效果,28例取得进步,14例无明显变化,6例恶化,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男性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①选择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测定60例血液透析男性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的水平,与55例正常男性性激素水平进行对照研究。②监测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的血压、睾酮水平、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超滤量,彩色B超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睾酮水平较正常男性组明显下降;伴发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的睾酮水平显著下降;年龄大,透析前肌酐、尿酸(UA)、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伴发高血压及有心血管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睾酮水平、年龄、高血压、血清白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调控上述因素可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日益普遍。更多患者选择,更多医院开展,更多医生介入……一面是繁花似锦的专业前景,一面是纷繁复杂的病例现状。面对这一现状,严谨、规范、可控、可重复是毋庸置疑的解决之道。在这一原则下,术前对病例难易程度的分析及美学、外科、修复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决定了医生选用何种术式,如何修复,最终走向何方。目前业界使用较为广泛的种植病例分类评估体系是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ITI)于2007年3月在西班牙马略卡岛共识研讨会制定的SAC(straightforward简单、advanced复杂、complex高度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证实的16例MAC肺病患者和15例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的CT表现、常见病变的分布特点进行四格表x2检验.由于患者总例数<40例,用确切概率法计算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中肺实变影(28/31)、支气管扩张(28/31)、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树芽征(28/31)的影像学表现多见.MAC肺病患者上叶发病优势(10/16)高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15)(确切概率法,P<0.01).MAC肺病患者以空洞型为主(11/16),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以结节支气管扩张型为主(11/15)(确切概率法,P<0.05).MAC肺病患者肺实变、空洞病变、小叶中心性结节影及树芽征累及肺区范围(分别为55/96,33/96,68/96)多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分别为26/90,18/90,48/90)(确切概率法,P值分别为<0.01、<0.01、<0.05).MAC肺病患者于右肺中叶(11/16)及左肺舌叶(12/16)出现肺实变者多于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均为4/15)(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和脓肿分枝杆菌肺病的CT表现有一定相似性,但亦有各自一定的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