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2.
15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证候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 采取横断面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全面收集NAFL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症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患者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生,以40~5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34.2%,男女发病比例为3.07∶1.中医证侯依次为肝郁脾虚(39.4%)、痰湿内阻(24.5%)、痰瘀互结(18.7%)、肝肾不足(9.8%)和湿热内蕴(7.6%).结论 脾虚肝郁是NAFLD最常见的证候,而痰湿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56例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肪肝(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取横断面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全面收集FL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症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倦怠、体胖、胁肋不适、腰膝酸软;前3位的脉象是脉弦、细、滑。在临床证候群中,脾虚肝郁占46.79%、痰湿中阻占30.77%、肝肾不足占27.56%、痰瘀互结占22.44%等;证候与临床严重程度和病程的关系:轻度FLD中脾虚肝郁明显最多见,中度FLD中痰湿内阻最多见,重度FLD中肝肾不足最多见;5年以内脾虚肝郁最多见、痰湿内阻次之,5年以后肝肾不足和痰瘀互结最多见。结论脾虚肝郁是FLD最常见的证候,痰湿是形成FLD的重要病理因素,肾虚在FLD的病机转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体检人群脂肪肝中医证型与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证型与年龄、性别、肥胖、生活习性、相关疾病、生化指标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脂肪肝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占总数的66.6%,痰浊壅阻证(34.1%)和肝郁脾虚证(27.7%)在5个证型中占主导地位,男性患者痰浊壅阻证所占比例最大(36.2%),而女性患者则以肝郁脾虚(39.4%)及肝肾不足证(27.3%)多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饮酒人群中。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以肝肾不足证最多见,伴有高脂血症或胆囊改变者以痰浊壅阻证及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结论:痰浊壅阻证和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不同年龄、性别、饮酒习惯及伴随疾病间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脂肪肝156例,临床分为五型: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蕴阻、痰癖互结、肝肾不足。按症状的不同程度评分,统计脂肪肝的各种症状及证候出现的频率和积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等;还有对脂肪肝临床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囚素的相关性的研究等,通过以上研究,对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治疗上应注重其不同的病机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更好的防治脂肪肝。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CT定量检测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成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用来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气滞>湿热>肾虚>痰湿>脾虚>血瘀>心虚>气虚>阴虚>阳虚.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中医证候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的病理生物学指标与各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疾病证候病机的病理因素。方法:规范采集35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信息,记录完整的诊治资料,建立数据库,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信息指标进入多变量分析,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影响证候的主要因素。结果:建立了6个不同证型(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和气虚血瘀)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论:肝实质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是肝硬化基本病机“气虚血瘀”的病态基础之一;慢性炎症和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湿热和瘀热的病态基础;肝肾阴虚与瘀热内蕴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具有其生物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情志证素的分布特点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资料、证素相关四诊信息、血脂指标。采用"证素辨证法"理论对证素进行诊断分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肝证素的诊断率最高,占78%。病位证素肝、肾、脾明显高于其他。病性证素湿、气滞、气虚、阴虚明显高于其他。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脂载脂蛋白(ApoA1)均与肾、阴虚证素呈负相关,且随着证素程度加重,HDL-C、ApoA1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中医病位病机主要责之肝,其次为肾、脾。病性特点为虚实夹杂,虚多为阴虚、气虚,实多为湿和气滞。而肝气郁滞、肝肾阴虚考虑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中与中医情志相关的主要病机。HDL-C、ApoA1降低,定位在肾,定性为阴虚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调查重庆市1 950例NAFLD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生化及CT结果,分析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生化、CT的相关性.结果 1 95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湿浊内停、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证分别占36.62%、27.69%、19.38%、10.10%、6.21%;不同证型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肝肾阴虚证(35.54%)最多,其次为痰瘀互结证(15.23%);湿热蕴结证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较高;肝肾阴虚证空腹血糖(FBG)水平较高;肝郁脾虚证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FBG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以湿热蕴结证分布最多,肝肾阴虚证重度脂肪肝比例最高,不同辩证分型可能对临床指标及疾病转归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结果]3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临床中以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型为主,分别占40.91%、31.31%和13.89%。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而脾肾阳虚患者病毒处于低复制状态。[结论]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与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有显著相关性,湿浊之邪与乙肝病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根据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的资料,对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对64个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64个公因子,提取其中特征根值〉1的18个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组合进行初步诠释。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为肝、心、脾、肺、肾、胃、胆;病性类为气滞、热(火)、痰、湿、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提示的常见证候有16个,虚证类为肝阴虚、心血虚、心胆气虚、肾阴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实证类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胃气滞、胃火炽盛、湿热内阻、气郁痰阻、痰湿中阻;虚实夹杂类为脾虚湿阻、肝郁脾虚。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初步提取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辨证规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采集,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总结及频次分析,最后总结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四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肾阴亏虚型为34%,湿热内蕴型为33%,痰瘀互结型22%,肝郁气滞型1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可分为肾阴亏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和肝郁气滞型,其中以前两证型为主,对日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候要素有:病位方面为肝、胆、脾、肾、胃、中焦、络;病性方面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热、气郁、血瘀、毒、寒、水、痰.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工瑞泰LG-D1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2名医师根据每位疲劳性亚健康者的表现进行辨证。[结果]24个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型中,有16个证型与虹膜表现存在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证与卷缩轮紧缩和肠环狭窄呈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钠环呈正相关,与皮质代谢环呈负相关;肝火炽盛证与压力环呈负相关;肝胃不和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肠环色重和忧虑型呈负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神经源性呈正相关;心脾两虚证与过大瞳孔和蓝环呈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色素斑和钠环呈正相关;痰热内扰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肺脾气虚证与酸性刺激环呈负相关;湿热蕴脾证与卷缩轮紧缩和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脾气虚与压力环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多形腺体型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忧虑型呈负相关;肺气虚证与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肾阳虚证与胃环异常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呈正相关,与老化弧呈负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其虹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