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坤  刘丹  马晓波  贺振新  程沈菊  罗珊  曾云  聂波   《四川医学》2023,44(5):509-513
目的 探讨供者因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发生aGVHD的患者为发病组,其余纳入未发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临床资料,分析供者因素对aGVHD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8例患者发生aGVHD,发生率为45.2%,其中Ⅰ~Ⅱ度为21例,Ⅲ~Ⅳ度为7例。发病组供者平均年龄(35.7±6.2)岁,明显高于对照组(27.1±3.8)岁(P<0.05);发病组供者、受体性别不同率、ABO血型不合率、HLA不全相合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病组(P<0.05);发病组供者白蛋白浓度、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数量与未发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供者年龄、供者、受体性别不同(男供女)、ABO血型不合、HLA不全相合是allo-HSCT后aGVHD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25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在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白血病患者进行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巴利昔单抗预防aGVHD,增加了造血干细胞输入剂量,观察造血重建和aGVHD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重建造血,红系恢复明显加快,无1例需要输血,无1例病人发生感染。3例均发生Ⅰ-Ⅱ度aGVHD,无严重aGVHD发生。结论:巴利昔单抗在HLA全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加大病例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蒙渡  张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3):364-366
随着各个骨髓库及脐血库的不断扩大,HLA配型技术的日趋成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预防经验的不断积累使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Marrow unrelated donorHCT,MUD-HCT)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移植后免疫学方法的应用更使Allo—HC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与血缘供者干细胞移植(Marrow related donor HCT,MRD—HCT)相比虽更易发生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以及广泛型慢性GVHD(cGVHD),在造血恢复速度及造血恢复率,总体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以及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ation related mortality,TRM)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例MDS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同胞全相合供者4例,亲缘间单倍型供者4例.预处理方案为改良BU/CY 4例,地西他滨桥接BU/CY 2例,FLU-IDA/FLU-BU 1例,FLU-BU/CY 1例,同胞全相合移植采集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给予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血缘单倍型移植采集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GVHD预防采用CSA、短程MTX及吗替麦考酚酯(MMF),预处理期间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随访时间1~13个月.结果 8例患者全部完成造血重建,顺利出仓.粒系植入时间为11.2 d,巨系植入时间为15.8 d,经STR-PCR检测均为完全供者型.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例,因自行停用抗排异药物导致Ⅳ度aGVHD并于移植后4个月死亡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2例;移植后复发1例,死亡1例,存活6例.结论 allo-HSCT治疗MDS安全有效,对中高危MDS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宜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5.
Dou LP  DA WM  Zhao DD  Wang C  Lu XC  Kang HY  Yan P  Wang FF  Zhu HY  Li HH  Gao CJ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1-31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150例汉族人群中KIR的基因型分布、7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45例接受HLA相合亲缘移植、非去除T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IR2DL1的基因分布频率为100%,KIR2DL2为20%,KIR2DL3为100%,KIR3DL1为95%。96%的供者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45例HLA相合亲缘供者中,36例患者KIR不合,占总人数的80%,其中35例患者KIR2DL1不合,1例KIR2DL2/2DL3不合,31例KIR3DL1不合。HLA相合亲缘供者移植患者中KIR2DL1不合组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细胞病(aGVHD)发生率(31%)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急性髓性白血病中KIR及KIR2DL1不合组的aGVHD发生率(18%)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淋巴系统疾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HLA相合亲缘供者HSCT后供受者间KIR不合组aGVHD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非血缘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美国T h o m a s教授因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突出贡献获1990年诺贝尔医学奖。寻找H L A相合供者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在欧美国家也仅有30%的患者能找到H L 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我国,由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8例SAA患者接受allo-HSCT,其中1例接受亲缘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allo-HSCT,4例接受单倍体相合allo-HSCT,3例接受非血缘全相合allo-HSCT.预处理方案:非亲缘及亲缘全相合移植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单倍体相合移植采用FLU+CTX+马利兰(BU)+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亲缘全相合移植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单倍体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除以上药物外,加用CD25单克隆抗体和霉酚酸酯(MMF).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0~17 d,中位时间为12.5 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9~25 d,中位时间为13.8 d,植入证据检测证明为完全供者造血.5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血症,3例合并出血性膀胱炎,2例发生急性和慢性Ⅰ~Ⅲ度GVHD,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纯红再障.8例全部存活,存活时间为9~38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20个月.结论 亲缘、非亲缘全相合及单倍型相合的allo-HSCT均是治愈SAA的有效方法,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的晚期主要并发症,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移植后疾病非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同胞全相合、非血缘全相合、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 HSCT,尤其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 PBSCT)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非清髓移植后或复发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使得cGVHD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自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生存期超过1年以上的allo HSCT患者(其中同胞全相合17例,亲缘间单倍体移植21例), 现将c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联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haplo-H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收治的27例SAA患者进行UC-MSCs联合haplo-HSCT治疗的资料,观察移植后细胞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干细胞全部植入成功,无MSC回输不良事件发生.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8~ 21)d及14(10~26)d;Ⅱ~Ⅳ度和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7%和22.2%,cGVHD发生率为50.0%,广泛性仅为15.4%;2年OS为76.3%.结论 UC-MSCs联合haplo-HSCT对无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的SAA患者疗效可行有效,可作为SAA患者挽救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20年里,随着医学技术和新药研制的发展,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疗效的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植入失败仍是allo-HSCT术后面临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HLA不相合、病毒感染、供者高龄、原发病未缓解、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ABO血型不合、T细胞去除术、减剂量预处理方案、有核细胞数较低等均是导致植入失败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供者特异性抗体在半相合植入失败中的作用引起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移植失败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evere aplastic anemia-Ⅰ,SAA-Ⅰ)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1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并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移植物选用G-CSF动员的外周血加骨髓干细胞混合移植方案,同时加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方细胞.预处理采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方案+福达拉滨,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CD25单克隆单抗.结果 14例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平均时间10.7 d,血小板>20×109/L平均时间13.3 d.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Ⅱ度2例,Ⅲ~Ⅳ度5例,3例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联合hUC-MSC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Ⅰ安全可行,白细胞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2016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行异基因HSCT的32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 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常见的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异基因HSCT 后 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323 例行异基因HSCT的患者中,发生CNS并发症的有32 例,发生CNS 并发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2( −1~584) d,常见的症状为意识障碍(78.1%)、抽搐(59.4%)、头痛 (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中性粒细胞植活情况、血小板(platelet,PLT) 植活情况、血清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供者选择是影响 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分别P=0.011,P<0.001,P=0.006,P<0.001,P=0.035)。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PLT 植活延迟或未植活、合并aGVHD为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和2 年OS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55%±9% vs 89%± 2%,37%±11% vs 85%±3%;均P<0.001);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DFS)和2 年DFS均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55%±9% vs 88%±2%,29%±11% vs 83%±3%;均P<0.001);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 mortality,TRM)和2 年TRM 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45%±9% vs 8%±2%, 58%±11% vs 11%±2%;均P<0.001)。结论: PLT植活延迟或未植活、合并aGVHD为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 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异基因HSCT患者PLT植活延迟或未植活,或是合并aGVHD时,需警惕CNS并发症的发生。与 未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发生该并发症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强度预处理方案对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ALA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血液内科2002年3月至2010年8月38例ALAL患者临床资料.标准清髓性预处理方案为全身放疗+环磷酰胺或白消安+环磷酰胺;超强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全身放疗+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在人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相关移植患者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HLA不相合相关移植及无关移植患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9例患者接受标准预处理方案;19例接受超强预处理方案.移植后38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5年累计总体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35.5%和25.7%;标准预处理组和超强预处理组5年0s率分别为20.2%与48.1%(P=0.233)、DFS为6.5%与43.1%(P:0.031).38例患者移植后5年白血病累计复发率为58.9%,标准预处理组和超强预处理组分别为87.6%和30.4%(P=0.003).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强预处理及慢性GVHD为DFS的保护因素(P=0.001、0.031).结论 在allo-HSCT中应用超强预处理能改善ALAL患者的生存及减少复发,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对ALAL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in the conditioning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for 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ALJAL). Methods A total of 38 ALA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wo conditioning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2 to August 2010. The standard conditioning included TBI+Cy or Bu+Cy,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included Fludarabine+Ara-C+TBI+Cy. Cyelosporine A(CsA)and methotrexate (MTX) were administered in patients with human leukocyte antigen-matched sibling donor. And CsA, MTXplus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 and/or mycophenolate were used in all patients with HLA-A-mismatched related donor and unrelated donors transplants f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prophylaxis.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ALAL Results Among 38 ALAL patients,19received the standard conditioning while another 19 the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All patients achieved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OS)and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DFS)were 35. 5%and25. 7%respectivelv. The 5-year OS rates were 20. 2%and48. 1%(P=0. 233)and DFS 6. 5%and 43. 1%(P=0. 031)in the standard and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5-year cumulative relapsing incidence was 58. 9%in all patients and 87. 6% vs 30. 4% in the standard and intensifted conditioning groups respectively(P=0. 003). Through a COX regression model for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and chronic GVHD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DFS (P = 0. 001,0. 031 ). Conclusions The intensified conditioning in ALAL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HSCT may improve the long-term patient survival and decrease the relapse of leukemia. The graft versus leukemic effect has some efficacy in ALAL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HS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CD25单抗(antiCD25)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UD-HSCT)耐激素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2例次)白血病患者在UD-HSCT过程出现耐激素重度aGVHD后,接受标准剂量antiCD25与中低剂量ATG联合治疗后的效果以及生存率、感染、复发等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有8例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8例中,有2例分别在移植后3~3.5月再出现aGVHD达Ⅲ度,经再应用antiCD25联合ATG治疗均获完全缓解;12例次联合用药,中位起效时间5 d(3~10d).在完全缓解的10例次中,中位达到完全缓解时间12 d(8~30 d).生存时间超过3月以上的8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广泛性cGVHD4例;未见白血病复发情况.联合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真菌感染,反复CMV-Ag检测阳性者2例.移植后随访2年余,仍存活5例,生存时间均超过2年;有5例死亡,其中1例生存时间超过1年,4例生存时间小于6月.死亡原因包括:aGVHD2例,cGVHD引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真菌感染2例.结论 antiCD25联合中低剂量ATG治疗UD-HSCT后耐激素重度aGVHD,可能有较好的治疗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148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受者按不同的移植方式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85例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比较.结果:主要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BMT)组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时间长.ABO血型不合的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以及BMT PBSCT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巨细胞病毒(CMV)发生率及5年无病存活率与ABO血型相合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主要合并症及预后.ABO血型不合的PBSCT与BMT相比,红细胞输注量少,红系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刘靓  丁家华 《现代医学》2011,39(2):138-141
目的: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给30例接受移植的患者行移植后嵌合体检测,采集外周血提取DNA,对9个STR位点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扩增完成后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显影,再计算嵌合率。结果:30例患者均检测到供者细胞,24例达到完全嵌合(CC),6例形成混合造血(MC)。在移植后14 d,稳定植入的患者多数表现为CC。CC组的aGVHD发生率高于MC组,7例患者在复发前检测到嵌合率(donor cell,DC)下降,经相应免疫治疗后有3例达到CC。结论: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率的动态变化过程,PCR-STR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可根据嵌合状态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对患者的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i HS  Yu CL  Wang DH  Guo M  Qiao JH  Shi BF  Sun WJ  Zhang S  Sun QY  Yao B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208-211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造血细胞嵌合体的形成及演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治疗了42例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中位数年龄37岁(18-59岁)。非清髓预处理: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6周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并形成造血细胞嵌合体。18例形成稳定的完全供者造血细胞嵌合体(FDC),24例形成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MC)。其中15例逐渐转为FDC,5例保持稳定嵌合状态,4例发生移植排斥。42例中10例(23.8%)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FDC者8/18(44.4%),MC组2/24,FDC者的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MC患者(P<0.05)。42例中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FDC者4/18,MC者4/24,FDC患者的cGVHD发生率高于MC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FDC患者和M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及恢复时间,存活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随访2-43个月,仍存活31例(73.8%)。结论:NAST早期先形成高比例MC再逐渐转化为FDC即可显著减轻GVHD又不降低和影响疗效,可能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更理想的植入模式。  相似文献   

18.
Li C  Wang Y  Wu X  Pei F  He Y  Feng X  Liu 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5):691-69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抗人T淋巴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在重型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将重型β地贫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ATG-F分为2个剂量组(低剂量15 mg/kg组和高剂量30 mg/kg组)进行比较分析。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环磷酰胺,白消安,氟达拉宾赛替哌,以及ATG-F。结果两组在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上无差别。II-IV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为12.5%,9.4%,低剂量组有更高的发生趋势,III-IV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在低剂量和高剂量分别是12.5%和6.3%,但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的ATG-F组临床拟诊真菌感染患儿较低剂量组显著高(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2年的总的生存率分别是90.6%、93.8%。结论两组不同剂量的ATG-F作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is a curative therapy for many hematological diseases,but there are man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llo-HSCT,among which neurolo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接受不同数量供者CD4 CD25 调控T细胞(TReg)移植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和造血与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接受allo-HSCT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物中的TReg值和移植后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按移植供者TReg绝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0×10/kg为标准分为高TReg移植组和低TReg移植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TReg重建、GVHD发生及无病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 高TReg组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重建时间分别为 (8.62±2.29)d和 (12.69±5.74)d,低TReg组分别为 (8.88±2.71)d和 (15.18±6.71)d(P值分别为0.778和0.613),两组间WBC和PLT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 15 dCD4 CD3 ,CD45RO CD4 T细胞重建, 30dCD3 、CD4 CD3 T细胞重建明显快于低TReg组患者(P值分别为0.039、0.024、0.014、0.020).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 15 dCD4 CD25 TReg重建, 180 d与低TReg组相比明显加快(P值分别为0.013、0.005).高TReg组和低TReg组患者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61.54%(8/13)和94.12%(16/1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27),移植的供者TReg数与急性GVHD的发生程度呈负相关(rs=0.393,P=0.032).高与低TReg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40±16.10)%和(72.00±2.00)%,无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 供者TReg能促进allo-HSCT后免疫重建及CD4 CD25 TReg重建,降低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