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54-2对烫伤早期大鼠小肠粘膜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烫伤后早期给山莨菪碱(654-2)对大鼠小肠粘膜组织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及HE染色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 h和48 h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后肠粘膜组织病理改变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各时间点HSP70表达均较烧伤组明显升高,烫伤早期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较烫伤组明显减轻.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明显,早期应用654-2对烧伤早期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654-2明显增强烧伤早期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细胞内HSP70表达,这可能是其保护肠牯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烫伤后早期肠粘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B组)、亚砷酸钠预处理组(SA组)及亚砷酸钠 槲皮酮预处理组(sA Qu组),另取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Western blot检测HSP70蛋白表达情况,于30%TBSA Ⅲ度烫伤后3、6、12、24、48h检测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变化,肠粘膜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后观察肠粘膜损害情况。结果 亚砷酸钠预处理可显著诱导HSP70蛋白表达,槲皮酮预处理可明显抑制HSP70的诱导;SA组伤后各时相点小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B组,大鼠烫伤后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A组伤后多数时相点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B组,SA Qu组小肠组织病理评分及血浆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与B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亚砷酸钠诱导的HSP70表达增加可明显减轻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的肠粘膜屏障破坏,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减少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3.
HSP70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严重烧伤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并观察诱导热休克反应对烧伤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B组)、亚砷酸钠预处理组(SA组),于致伤前及30%TBSAⅢ度烫伤后3、6、12、24、48h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Ⅰ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严重烧伤后3h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伤后48h达高峰。大鼠烫伤后3h血清心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即开始明显升高,伤后12h达高峰。亚砷酸钠预处理可显著诱导机体的热休克反应,SA组伤后多数时相点血清cTnⅠ含量显著低于B组,且波动幅度较小。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即可引起心肌组织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强,HSP70蛋白可能在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中发挥其内源性抗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烧伤早期SD大鼠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黄的影响,探讨大黄对烧伤后大鼠肝脏可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75只(昆明医学院动物科提供),建立大鼠烫伤模型(TBSA30%),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烫伤组(烧伤组)、烫伤后大黄治疗组(治疗组)。分别选择伤后3、6、12、24、48、72h及5d7个时间点,氯胺酮针剂(80mg/kg)腹腔麻醉后剖腹取肝脏组织。治疗组伤后5min内给予大黄灌胃,以后每间隔12min灌胃一次。采用病理形态学及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对照组肝脏组织结构完整无损伤,烧伤组早期SD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SD大鼠肝脏组织损伤较烫伤组明显减轻。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各实验时间点均观察到不同数量的凋亡小体,尤以72min凋亡小体数量最多。经大黄治疗后,细胞损伤明显减轻,核染色分布均匀,核仁明显,线粒体结构清晰,接近正常。结论:严重烧伤早期SD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明显。早期应用中药大黄能够减轻伤后肝脏的损伤,同时中药大黄可能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而抗细胞凋亡是其重要的细胞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烫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n=5)、烫伤组(n=10)和实验组(n=10)。实验组于建模成功后5 min给予山莨菪碱3 mg/kg,而烫伤组则于伤后5 min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方式均腹腔内注射。其中烫伤组和实验组分别于伤后6、12 h后处死大鼠,采集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P-HS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利用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烫伤组和实验组的凋亡细胞数在6、12 h较假烫组明显增高,实验组凋亡细胞数在6、12 h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与烫伤组比较,6、12 h实验组脑组织P-HSF-1和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增强严重烫伤大鼠脑组织HSP70的表达来减轻烫伤后脑细胞凋亡。山莨菪碱能够促进脑组织HSF-1的磷酸化可能是其诱导HSP70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烫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烫组(n=5)、烫伤组(n=10)和实验组(n=10).实验组于建模成功后5 min给予山莨菪碱3 mg/kg,而烫伤组则于伤后5 min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方式均腹腔内注射.其中烫伤组和实验组分别于伤后6、12 h后处死大鼠,采集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P-HS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利用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烫伤组和实验组的凋亡细胞数在6、12 h较假烫组明显增高,实验组凋亡细胞数在6、12 h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与烫伤组比较,6、12 h实验组脑组织P-HSF-1和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山莨菪碱可能通过增强严重烫伤大鼠脑组织HSP70的表达来减轻烫伤后脑细胞凋亡.山莨菪碱能够促进脑组织HSF-1的磷酸化可能是其诱导HSP70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烫伤后水肿小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表达变化及早期喂养对其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6)、单纯烫伤组(S组)(n=42)和早期喂养组(EF组)(n=42),其中N组、S组又分为1、4、8、12、24、48、72 h七个时相点,每时相点各6只.采用30%TBSA Ⅲ度烧伤大鼠模型,用干湿重法、ELSIA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检测烫伤后不同时间段小肠组织含水量和AQP-1的表达变化.结果 S组伤后4h小肠组织含水量增加,伤后48h达到高峰;伤后8h小肠组织AQP-1表达降低,伤后48h降至低谷;AQP-1的表达量与其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EF组较S组AQP-1的表达量增加,小肠组织含水量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P<0.01).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小肠组织AQP-1表达量逐渐下降,水肿程度逐渐升高,于伤后48h分别到达高峰及低谷,两者呈负相关.早期喂养可以通过增加AQP-1的表达来减轻小肠的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HSP70在评价手术创伤程度中的意义。方法建立不同肝切量的大鼠创伤模型,1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创伤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动态观察各创伤组术后2、8、12、24、48 h肝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创伤组伤后HSP70的表达迅速增加,8 h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48 h降至正常水平,随着肝切量的增多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论手术创伤后肝组织HSP70表达升高,于8 h达到峰值,提示HSP70可能是创伤后早期参与肝细胞损伤机制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肝切量的增加,HSP70的表达增高,提示HSP70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肝脏手术创伤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严重烫伤大鼠肠黏膜组织中Wnt5a动态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8只SD大鼠,将大鼠背部浸入恒温水浴盆(92℃)中20s达Ⅲ度烫伤,制作烫伤创面,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单纯烫伤组(烫伤组)、烫伤后胰岛素治疗组(治疗组)。伤后取肠组织观察大体变化,取肠道黏膜HE染色后,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分别于烫伤后6,12,24,48h四个时相点观察,取肠黏膜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nt5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烫伤组和治疗组Wnt5a均有显著表达,对照组有少量表达(P<0.05),伤后6-12hWnt5a的表达持续升高,烫伤组于12h开始表达逐渐减少,24h后表达又重新增多,治疗组在48h表达达到最高峰,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Wnt5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烫伤早期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较烫伤组明显减轻。结论:严重烫伤早期SD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Wnt5a可能是反映烧伤脓毒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情况,应用地塞米松进行干预,并探讨作用机制. 方法 44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12只)、ALI组(16只)和地塞米松(DEX)组(16只).术后6、12、18、24 h后分别处死大鼠.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肺组织HSP70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HSP70蛋白的表达. 结果 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肺组织HSP70 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增加趋势,至术后18 h达到高峰.ALI、DEX组在各时间点的肺组织HSP70mRNA和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P值均<0.01),DEX组在各时间点的肺组织HSP70m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ALI组(P值分别<0.05、0.01).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HSP70mRNA和HSP70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HSP70在脓毒症ALI大鼠中的表达上调,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改善脓毒症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严重烫伤大鼠肠黏膜组织中Wnt5a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48只大鼠背部浸入恒温水浴盆(92℃)中20 s达Ⅲ度烫伤,制作烫伤创面,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单纯烫伤组(烫伤组)、烫伤后胰岛素治疗组(治疗组)。伤后取肠组织观察大体变化,取肠道黏膜HE染色后,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分别于烫伤后6、12、24、48 h观察,取肠黏膜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nt5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烫伤组和治疗组Wnt5a表达均有显著表达,对照组有少量表达(P<0.05),伤后6~12 h Wnt5a的表达持续升高,烫伤组12~24 h开始表达逐渐减少,24 h后表达又重新增多,各组在48 h表达达到最高峰;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Wnt5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烫伤早期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较烫伤组明显减轻。结论:严重烫伤早期SD大鼠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Wnt5a可能参与了烧伤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胰岛素能减少其表达,可能是其保护肠黏膜机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大鼠肾脏机械性损伤后对肾脏组织IL-6和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非创伤对照组、单纯创伤组、创伤后给予乌司他丁组。采用自由落体生物撞击仪撞击大鼠脊肋角复制创伤动物模型。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创伤后1h、6h、12h、24h、36h肾脏组织中IL-6和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肾脏组织中IL-6和HSP70蛋白均呈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创伤组在创伤后1、6、12、24h点IL-6表达增强(P<0.05),6h点HSP70表达增强(P<0.05)。创伤后注射乌司他丁组各时相点肾组织中IL-6表达明显低于单纯创伤组(P<0.05),HSP70表达在1h、24h、36h点明显高于单纯创伤组(以1h点最为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IL-6的过度表达,上调HSP70的表达,改变两者表达的比例,在创伤早期(以1h点为著)对大鼠肾脏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限小肠黏膜中热体克蛋白70(HSP70)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大鼠根据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限,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0min,30min,1h,2h,3h,6h,12h,24h,48h,72h,96h共12组(每组6只).在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组织学形态,TUNE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 ①大鼠小肠历经热缺血40min后,再灌注0~96h大致经历了潜伏期、急性期、交错期、恢复期4个阶段的形态变化.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组织学病理改变,开始于潜伏期,加重于急性期.②与对照组相比,HSP70在缺血再灌注组表达增强(P<0.05).结论 ①小肠在短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及组织学病理改变.大多数小肠黏膜细胞经历短暂的凋亡前期反应后则进入恢复阶段,最终结果是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修复.②HSP70参与了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动态监测机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严重烫伤大鼠肝脏热休克蛋白90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肝脏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严重烫伤后不同时相肝脏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量改变,通过免疫组化进一步观察HSP90α在肝细胞胞核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严重烫伤后72h内肝脏HSP90α的表达明显升高,尤其以12~48h更为显著,在48h左右肝细胞核内还出现HSP90α的异位高表达。结论 严重烫伤可以引起肝脏HSP90α异常高表达,这可能是严重创伤早期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鼠肝损伤后不同时间Neuritin 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表达,探讨Neuritin 和HSP60 在大鼠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126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肝损伤组、骨折组和正常组,分别检测各组术后6 h、12 h、1 d、3 d、5 d、7 d 和14 d 7 个时间点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并取肝组织行苏木精- 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及Neuritin、HSP60的表达。结果 肝损伤组大鼠血清ALT、AST 浓度在6 h、12 h、1 d 时高于骨折组、正常组(P <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表明,肝损伤组大鼠Neuritin 和HSP60 的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点(6 h 除外)高于骨折组、正常组(P <0.05),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骨折组大鼠HSP60 的表达水平在12 h、1 d 时高于正常组(P <0.05),骨折组大鼠Neuritin 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euritin 与HSP60 相互作用,可能是促进肝损伤修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HSP70与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脑出血组(36只),采用白体血注入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70与Bcl-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示HSP70与Bcl-2在脑内广泛表达,模型组HSP70出血后6h出现阳性细胞表达,24h有较明显的表达,72h阳性细胞表达仍在增加;Bcl-2阳性细胞12h表达开始增加。48h达高峰。结论 急性脑出血后大鼠脑内HSP70与Bcl-2表达均增强,二者均以皮质和海马区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氯胺酮对烧伤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 烧伤对照组(B组)(n=52)和烧伤氯胺酮组(BK组)(n=52)3组。其中B组和BK组分别于给药3、6、12、24?h后处死大鼠,采集脑组织,每组各时间点8只。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HSP70的表达。其余的大鼠分别在3、6、12、24?h,2、4、8、10?d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结果BK组和B组的HSP70表达在3、6、12、24?h强于N组(P<0.05),12?h达高峰;BK组HSP70表达在3、6?h强于B组(P<0.05),BK组第10天的存活率也高于B组(P<0.05)。结论氯胺酮可增强严重烧伤早期大鼠脑组织HSP70的表达,这是氯胺酮保护烧伤后脑组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计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肺组织的变化及氯胺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氯胺酮干预组(KTM组),每组16只.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氯胺酮干预组术后静脉给予50mg/(kg·h)氯胺酮.术后12 h检测肺湿重系数,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数及肺组织中HSP 70的变化.结果 与SAP组相比,氯胺酮干预组能明显提高SAP术后12 h肺组织HSP 70水平(P<0.05),并降低肺湿重系数、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和细胞数水平(P<0.05).结论 SAP肺损伤后HSP 70明显增加.氯胺酮可能通过上调肺组织内HSP70的表达起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郇姗姗  宋晓聪  胡丹  曲彦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5):421-423,426
目的探讨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脑缺血低氧模型大鼠脑组织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携带全长HSP70基因vAd-HSP70,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注射24、487、2 h后脑组织HSP70mRNA的转录水平。大鼠随机分为缺血低氧组(HI组)、vAd-HSP70静脉注射转染缺血低氧组(vAd-HSP70组,静脉注射转染vAd-HSP70的48 h后予缺血低氧处理)和正常对照组(NC组),各25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各组2、24、487、2 h及7 d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含HSP70重组腺病毒后可检测到HSP70基因的有效表达,且在注射48 h后表达水平最高,与247、2 h比较有显著性(F=18.58,P<0.05)。缺血低氧后大鼠脑组织中HSP70的水平增高,在缺血低氧后24 h达高峰,并在24~48 h内维持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vAd-HSP70组HSP70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I组,在2、48、72 h差异有显著意义(F=85.36~866.67,q=6.71~88.43,P<0.05)。病理学检测显示HI组大鼠脑组织有较严重的缺血损伤性改变,vAd-HSP70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轻。结论外源性HSP70可在大鼠脑组织有效表达,并可减轻脑缺血低氧后病理损伤,对大鼠缺血低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规律及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各组又分为12 h、1 d、2 d、3 d、7 d 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注入尾状核2μL生理盐水,脑出血组注入大鼠尾状核2μLⅣ胶原酶。血肿抽吸组是在脑出血模型制作6 h后进行血肿抽吸。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Caspase-3含量脑出血组较血肿抽吸组及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5),血肿抽吸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HSP70表达在12 h出现,3 d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12 h出现,在3 d时达高峰,第7天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Caspase-3蛋白高表达说明在脑出血第3天神经细胞凋亡和损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且对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早期对脑出血进行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