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993年1月至2019年12月CNKI、VIP、WanFang收录的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中医辨证论治本病的证候和方药规律。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文献中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的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临床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3篇,通过整理分析得出39个中医证候,其中脾肾两虚、风盛血热、气不摄血、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血热、风热、瘀血、湿热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脾虚、阴虚、气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肾、脾、肺、肝四脏;共得方剂145首,其中自拟方53首,成方92首,二者以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风剂为主;中药206味,分为13类,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当归、茯苓等为常用药。结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病位在肾、脾、肺、肝;风、热、湿、毒、瘀、虚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活血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兼以应用祛风药;治疗中应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磁场颌骨愈合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一种低频脉冲电磁场颌骨愈合仪,该仪大小为了11.2×7.4×3.6cm利用特制的可塑形治疗线圈安置于颌骨骨折部位,在治疗线圈中通以频率2.2Hz的脉冲方波电流,使其在骨折部位激发出低频脉冲电磁场,线圈几何中心磁场平均值约为1.9Gs,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仪有明显促进骨愈合的作用,临床应用颌面骨折15例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在基理上作者支持第二信使学说,即电磁场可能是通过激活骨折处成软骨细胞的溶菌酶来促进新骨生长的  相似文献   
3.
瘢痕是机体皮肤组织受到创伤或烧伤等不良应激后引发受损部位发生一系列的损伤修复反应,最终以结缔组织修复而告终,形成一种与正常皮肤结构和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组织形式。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够分泌各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且可以促进瘢痕组织内血管生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降解异常堆积的胶原,重塑瘢痕组织;对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MSCs应用于瘢痕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回顾近年发表的文献,从MSCs对瘢痕组织治疗机制的再生愈合、抗炎效应、抗纤维化作用、免疫调节等研究方向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内信号转导负调控蛋白Smad6,7表达变化与益气活血法中药制剂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6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西药蒙诺组、假手术组,每组5只。益气活血法中药提取液(生黄芪15g,当归10g,赤白芍10g,丹参30g,黄芩10g,车前草15g,牛膝15g等)经水提醇沉得4.4kg/L生药提取液。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其中前5组行单侧输尿管梗阻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手术。假手术组打开大鼠腹腔后分离左侧输尿管,并不结扎即关闭腹腔。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西药蒙诺组,于手术前2d给予灌胃给药0.072mL/(kg·d),0.036mL/(kg·d),0.018mL/(kg·d),10mg/(kg·d),1次/d,连续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③实验评估:6组大鼠于术后14d麻醉后处死,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Smad6,7蛋白表达,通过医学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Smad6,7蛋白的积分光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大部分肾小管管腔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数目明显减少。中药大剂量组、中剂量组、西药蒙诺组较模型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扩张情况明显减轻。Smad6,7蛋白主要在肾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表达,在模型组它们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且分布面积减少,两组间积分光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西药蒙诺组Smad6,7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面积增加,积分光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以通过诱导肾组织Smad6,7蛋白表达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益肾降压方对肾实质性高血压 (RPH )大鼠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 )的影响。方法 :采用肾大部切除法建立 RPH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 (益肾降压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 )、西药组(开博通 )、模型对照组 (生理盐水 )及正常动物对照组。每日灌胃 1次 ,连续 8周。第 8周后采血 ,测定血浆 ET和 NO的含量。结果 :RPH模型大鼠血浆 NO水平明显下降 (P<0 .0 5 ) ;中剂量的益肾降压方和西药开博通能明显升高 NO(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P均 <0 .0 5 ) ,而对 ET则无明显作用。结论 :益肾降压方可能通过影响 RPH大鼠 NO水平来实现其降压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撕裂伤产生的气囊、液气囊及液囊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命名、关系和性质、分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以期提高和统一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来通过CT动态观察的外伤性肺血肿25例,根据肺撕裂囊腔壁是否有脏层胸膜构成,分为胸膜下血肿与非胸膜下血肿,重点观察囊腔气液量的演变情况。结果 25例共47个血肿,单发11例(44%),多发14例(56%)。胸膜下血肿15例32个病灶,气囊3个、液气囊19个及液囊10个,其中前二者3、7、14和18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16、4、1、1个;追踪到22个(22/32,69%)病灶完全吸收时间为平均72天。非胸膜下血肿10例15个病灶,液气囊9个,液囊6个,无气囊,其中液气囊在3、7和16天以内分别演变为液囊者5、3、1个;11个(11/15,73%)病灶追踪到完全吸收时间平均95天。本组共31个气囊或液气囊均演变为液囊,且对33个(33/47,70%)完全吸收的病灶追踪中未见一个逆变为气囊或液气囊。结论肺血肿可由肺撕裂伤的气囊或液气囊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也可因肺撕裂伤直接形成,且血肿形成后不再逆变。建议将其分为胸膜下和非胸膜下血肿二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螺旋CT常规扫描、MPR及CPR技术重建图像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3例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25例,胆管癌12例,胰腺癌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常规扫描结合MPR、CPR图像诊断准确率为9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图像结合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具有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为主要特征的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模型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10只,变应性鼻炎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变应性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和变应性哮喘模型鼻黏膜及肺组织中EOS、MC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哮喘组大鼠卵清蛋白激发后出现了典型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症状(评分〉5分),鼻黏膜和肺组织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且两组鼻黏膜和肺组织中EOS、MC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卵清蛋白致敏SD大鼠能够成功建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有望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的诊断、治疗及研究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及组织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