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方法:选择500例慢性乙肝携带者,分为7~14岁组、15~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65岁5组。5组患者分别填写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结果:7~30岁患者以HBeAg阳性为主(68%),30~65岁以HbeAg阴性为主(83.4%)。7~14岁,证型以不典型证为最常见,脾虚次之;15~20岁,以脾气虚证型为最常见,湿热或中阻次之;21~30岁,以脾气虚证型为最常见,肝气郁结及肝胆湿热次之;31~40岁及41~65岁均以肾阴虚较常见,血瘀阻络次之。HBeAg阳性患者以脾虚证型最常见,肝胆湿热及湿热中阻次之;HBeAg阴性患者的证型以血瘀阻络最常见,肾阴虚次之。结论:30岁以上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需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草清肝汤加减在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湿热中阻型乙肝活动期患者均于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就诊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草清肝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胎蛋白(AF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HBV-DN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对于湿热中阻型乙肝活动期患者而言,联合二草清肝汤加减有助于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红兵  徐舒  李鹏 《新中医》2007,39(8):28-2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初诊慢性乙肝患者96例,口服阿德福韦,每次10mg,每天1次,治疗12月。结果:阿德福韦对各证型慢性乙肝的抗病毒疗效:治疗1年及停药半年随访,HBeAg阴转、HBV-DNA阴转,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效果明显优于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ALT复常率治疗半年、1年及停药半年随访,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阿德福韦对于湿热中阻型和肝郁脾虚型有较好的疗效,对于肝肾阴虚证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万凌峰  高加齐  邵铭  赵红兵  骆家富 《河北中医》2011,33(10):1510-1511
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分为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 2类[1]。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的临床研究对象较多的集中在HBeAg阳性CHB患者,我们以益气健脾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阴性CHB脾虚湿热证37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及肝生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载量及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指标变化,评价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对照组为单用阿德福韦酯。疗程均为24周。观察用药前、用药12周、24周时的肝生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DNA载量、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降低HBV DNA载量,改善肝生化指标和临床症状。在部分指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肝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杞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2组均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治疗组再予柴杞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HBs Ag水平的变化,同时评估其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24周TBi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ALT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周时AST、ALT、TBil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周血清中HBV-DNA、HBeAg、HBs Ag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后12周(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BV-DNA、HBeAg、HBs Ag水平在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1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杞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热中阻型乙肝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中医辨证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各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随着病情的活动、病程的推延,HBV水平逐渐下降。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慢乙肝患者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各型与湿热中阻型相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证型的HBV水平呈一定规律性,提示病毒滴度与中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一定关系。湿热中阻和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和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关系,从中医辨证方面为拉米夫定抗病毒的选择时机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52周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用药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从而确定中医证型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结果:52周时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均以肝胆湿热型为最高,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52周时拉米夫定耐药率以肝胆湿热型较低,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用药前注重中医辨证分型,对提高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有益,从而对用药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采用清肝汤治疗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型慢性病毒性肝炎133例,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中医分型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CHB患者65例和非家族型CHB患者95例,分别进行HBV-DNA载量、肝脏病理检测,并进行中医临床分型。结果:统计结果显示:CHB以湿热中阻为主,家族聚集型与混合型并无显著差异。而且湿热型HBV-DNA载量高(80.0%),肝脏炎症反应较明显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低。结论:CHB以湿热中阻为主,家族聚集性CHB中医分型与混合型并无显著差异,但家族聚集性CHB病毒高载量、肝脏病理损伤较严重,这些都成为家族性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加减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湿热并重HBeAg阳性慢性乙型黄疸肝炎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的对比。方法:采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型乙型黄疸肝炎57例。结果:治疗组ALT、AST、TBiL、HBV-DNA指标恢复正常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的治疗。结论:说明该方法治疗湿热并重HBeAg阳性慢性乙型黄疸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抗病药物的早期疗效,从而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崔学军  彭一 《陕西中医》2012,(9):1114-1115
目的:探讨自拟清肝汤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取我院自拟清肝汤(黄芪、党参、白花蛇舌草、巴戟天、白术、茯苓、当归、枸杞、赤芍、白芍、虎杖等)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2,P<0.01);两组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8.78,P<0.01;χ2=7.69,P<0.01);治疗组治疗后AST、AL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清肝汤辅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确切,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HBeAg转阴率高,HBV-DNA含量明显降低,肝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二草汤直肠滴注治疗湿热瘀阻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湿热瘀阻型ⅢA型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以二草汤煎汤100mL直肠滴注,并保留1晚,1次/d;对照组予前列闭尔通栓1粒塞肛,1次/d,并配合口服药物盐酸莫西沙星片,1次/d,每次0.4g,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中医症状积分、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和卵磷脂小体数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50/55)显著优于对照组(83.6%,46/55)(P<0.05)。结论:二草汤直肠滴注治疗湿热瘀阻型ⅢA型CP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清幽益胃汤治疗胃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幽益胃汤治疗脾胃气虚、湿热阻络型幽门螺旋杆茵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口服清幽益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茵阳性胃炎6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而对照组为83.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清幽益胃汤治疗脾胃气虚、湿热阻络型幽门螺旋杆茵阳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分型与病毒负载量及其复制性关系,选取275名慢性乙肝患者,观察血清HBV—DNA、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含量。结果:实证湿热内阻型HBV—DNA处于中高载量,提示病毒含量与湿热轻重密切相关,湿热越重者病毒含量越高;虚证组患者中病毒复制活跃,提示虚证患者存在免疫耐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乙肝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我们运用验方乙肝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003年7月~2005年7月我们用乙肝轻治疗乙肝60例,设对照组60例,对乙肝轻验方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门诊的慢性乙肝患者,入选病例按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按2002年4月南宁会议《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修订稿)》慢性肝炎中正虚邪留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等3个证型。观察病例120例,6个月内均没有进行过抗病毒治疗,乙肝表面抗原(HBsAg)均呈阳性,乙肝e抗原(HBeAg)115例阳性,5例阴性;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两种不同中医证型的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两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sAg定量的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第12、24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中阻型有较好的趋势;治疗48周及停药随访第24周,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定量下降情况肝郁脾虚型优于湿热中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患者疗效优于湿热中阻型。  相似文献   

19.
自拟清化和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62例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陶峰(518052)关键词:清化和胃汤,湿热阻胃,胃脘痛笔者采用清化和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胃脘痛62例,并与临床常用的三九胃泰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治疗组62例,男性45例,...  相似文献   

20.
董怀璋  李创业 《河南中医》2012,32(9):1153-1154
目的:观察清肝降酶汤治疗热毒炽盛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清肝降酶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下降,在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病毒应答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肝降酶汤治疗热毒炽盛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