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采用电针刺激大鼠腧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大鼠胰岛抵抗指数(HO-MA-IR)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在16周后隔夜空腹,以2%戊巴比妥钠(45mg/kg体重)麻醉,经下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结果 空腹血糖(FBG)正常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模型组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模型组比电针组增高(P<0.05);电针组较之西药组有下降趋势,但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改善NASH大鼠HOMA-IR而发挥治疗NA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胰岛素抵抗(IR)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以范建高经典造模法造模。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在造模12周后分别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经下腔静脉采血,迅速按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检测血清空腹血糖( FBG)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R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比电针组增高(P<0.05);电针组较西药组有下降趋势,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明显性意义( P>0.05)。正常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降低( 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是其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碳酸氢钠,缓解期加服别嘌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痛风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7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白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抗生素、局部穿刺引流加用中药肝痈安消汤治疗,对照组35例用单纯西医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变化、血象复常、脓肿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1),临床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对中医消化疾病脾胃湿热症的病机、治疗及病例进行了分析,湿与热合,困阻脾胃是脾胃湿热症的病机,清利湿热,重在祛湿;理气化湿,气化湿亦化是脾胃湿热症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及通过病案列举加以说明.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常见的实证,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通过本文的分析,让我们对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论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自拟健脾益气、补肾扶正方,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98例均为我院1997年4月~2000年1月肝病专科门诊或肝病科住院的患儿,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14岁,平均9.7岁;  相似文献   
8.
9.
3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学特点,进一步阐述其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2例(Child A级和Child B级各100例,Child C级102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表达频数超过50%以上的症状、体征有:抑郁64.57%,两胁不适53.11%,尿黄64.90%,脉弦55.63%,脾大61.26%,肝表面不光整83.42%,神疲乏力83.77%,多梦寐差54.30%,腹胀57.62%;②血瘀(肝络瘀阻)证素94.37%,气虚84.80%,阴虚54.30%,气郁78.80%,气滞44.37%,气逆35.78%,湿48.68%,热42.72%;③Child A级患者以肝气郁结和湿热蕴结为主,Child B级患者证型分布比较平均,Child C级患者以水湿内阻和瘀血阻络为主.结论:邪毒(湿热)、肝络瘀阻和正气亏损代表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和证候特点,至于其他临床表现,则属于次要证候或兼夹证候;目前的辨证分型方案存在临床操作棘手、结果判断可靠性差的严重问题,应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新模式,以取代目前通行的辨证分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