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成金  王羊  王烈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4):296-298,295
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deaminase,CD/5-氟胞嘧啶(5-FC)系统作为大肠癌尤其是结肠癌肝转移基因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但其治疗的靶向性比较低;我们前期大量的细胞实验已经证明癌胚抗原(CEA)转录调控序列(TRS)可以调控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在CEA阳性的结肠癌组织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针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的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方法 以大肠杆菌大量扩增制备含有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pCMVCD质粒并经酶切电泳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pCMVCD质粒是否含有所需要之CD目的基因。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法将pCMVCD质粒转染进入SHG-44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定名为SHG-44/CD细胞)。结果 pCMVCD质粒经测序证实含有CD目的基因。脂质体介导pCMVCD质粒成功转染了SHG-44细胞。结论 建立了作用于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的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为后续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介导法将CD基因转染U251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取名为U251/CD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5-FC作用于U251/CD细胞,MTT法测定活性细胞比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5-FC培养液内5-FU的浓度。结果:U251细胞获得了质粒的成功转染。基因转染使G418抗性细胞(U251/CD细胞)对5-FC高度敏感。未转染的U251细胞对5-FC不敏感,IC50 约为6 500 μmol/L,而转染基因后 IC50 约为10 μmol/L。并且加入不同浓度的5-FC后,U251/CD细胞培养液内均能检测到5-FU。结论:5-FC对CD基因修饰U251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在体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or, TK/GCV)、胞嘧啶脱氨酶/5 氟胞嘧啶(cytosine deaminase/5 fluorocytosine, CD/5 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人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K/GCV组、CD/5 Fc组、TK CD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 CD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 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SW480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更好,TK/GCV与CD/5 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 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 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ryCDglyTK,研究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是否能控制新型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在CEA阳性结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vvCDglyTK表达载体和分别由CEA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EAyCDglyTK、pcDNA3.1(-)CMVyCDglyTK表达载体,以磷酸钙纳米为载体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yCDglyTK基因的表达,并用MI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结果LOVO细胞在感染以上三种质粒表达载体后均有yCDglyTKmRNA表达,且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ela细胞在纳米-pcDNA3.1(-)CM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有yCDglyTKmRNA表达,对5-FC的敏感性增强,而在纳米-pcDNA3.1(-)CEAyCDglyTK及纳米-pcDNA3.1(-)C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则没有yCDglyTKmRNA表达,5-FC对其亦无杀伤作用。结论该实验构建的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能使融合自杀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从而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系探讨甲胎蛋白特异启动元件介导的靶向性肝癌基因治疗.方法将2.2 kb的重组人甲胎蛋白(AFP)基因顺式调控元件克隆于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上游,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LX2.2CD.再以此载体和另一不含AFP基因调控元件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CD2分别转染3种肝癌细胞系和1种肺腺癌细胞系,筛选出整合CD基因的抗G418克隆,并进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结果5氟胞嘧啶(5FC)对用LX2.2CD转染的AFP阳性肝癌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而对AFP阴性的肝癌细胞和非肝癌细胞无杀伤作用.结论在细胞水平实现了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的作用。方法 细胞培养 ,细胞转染 ,药物敏感性实验 ,观察旁观者效应 ,动物实验。结果 腺病毒载体可以转染所有已建立的前列腺癌细胞株 ,但是每种细胞株转染所要求的载体浓度以及暴露时间不同。转染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高峰出现在不同的时间 ,但一直持续到 11天以后。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可以使前列腺癌细胞株提高对 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在LNCap和RM - 1细胞株中 ,只有 5%的细胞转染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就可以引起 10 0 %的细胞杀伤效应。在动物实验中 ,用 40 0MOI转染过的肿瘤细胞建立小鼠皮下肿瘤并同时腹腔注射 5-氟胞嘧啶 ,可以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结论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细胞株对 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腺病毒介导的CD基因在人胰腺癌细胞中的靶向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 (E .coliCD)基因在胰腺癌细胞中靶向性表达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方法】将含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胰腺癌SW1990细胞 (CEA )、Capan 2细胞 (CEA-)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 ,观察CD基因在 3种细胞中的表达及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腺病毒介导CD基因仅在SW1990细胞中呈专一性表达 ,转导CD基因的SW1990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含CEA启动子的CD基因疗法可能是胰腺癌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移及其与5-氟胞嘧啶(5-FC)联合应用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CD基因转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细胞,加入含5-FC的培养液培养,MTT法检测培养孔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5-FC对转染了CD基因的NUTU-1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并随着腺病毒滴度和5-FC浓度的增加,该作用不断增强。此外,5-FC可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CD基因转染细胞周围未转入该基因的NUTU-19细胞。结论:CD基因转移联合5-FC作用对NUTU-19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含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制备及体外抑瘤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制备含胞嘧啶转氨酶(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D)并进行体外肿瘤的自杀基因治疗。方法:构建含CD或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在293细胞内重组包装后,体外感染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6,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氟胞嘧啶(5-FC)进行肿瘤杀伤效果观察。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用制备的Ad-CD液感染C26细胞,并予以不同浓度5-FC后,肿瘤细胞生长受不同程度抑制,而对照组细胞和原位转LacZ基因的C26细胞的生长未出现明显的变化。结论:应用腺病毒载体转CD基因进行体外肿瘤治疗效果明显,为自杀基因应用于体内结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 h后取其上清液,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空白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2.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 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同系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腺病毒联合丙氧鸟苷(GCV)或/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PCR可检测到腺病毒DNA中含CD及TK基因、无E1基因。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GCV+5-FC治疗后,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0),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有协同作用(P=0.04),优于腺病毒注射联合GCV以及腺病毒注射5-FC。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结论 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或/和5-FC能有效治疗膀胱癌,融合双自杀基因CD-TK/(GCV+5-FC)系统对膀胱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CD-TK/GCV或CD-TK/5-FC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系统为基础的神经系统胶质瘤治疗方法.方法:利用高温分解铁有机物法以2-吡咯烷酮和乙酰丙酮铁为原料制备出Fe3O4 MNP,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磁性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以Fe3O4 MNP为载体将CD基因转染U251胶质瘤细胞,检测Fe3O4 MNP对质粒pCMVCD的结合与保护能力.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CD基因在U251细胞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5-FC化疗后U251-CD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结果:制备出粒径为(10±2)nm的Fe3O4 MNP;使用Fe3O4 MNP作为载体将CD基因成功转染U251细胞;脂质体转染组转染率为(39.23±12.12)%,而示Fe3O4 MNP转染组转染率为(67.35±11.19)%,2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Fe3O4 MNP作为载体转染的U251-CD细胞CD基因稳定表达,并呈时间相关性增强表达模式;U251-CD细胞加入5-FC后能显著抑制U251细胞生长.结论:Fe3O4 MNP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Fe3O4 MNP/CD/5-FC系统可作为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酪氨酸酶启动子调控的CD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酪氨酸酶(Tyr)启动子并探索其调控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在黑色素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CR法从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基因组中克隆Tyr启动子片段并与正常序列比较,并于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中调控CD基因(TyrCD)。测体外表达和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来源于B16基因组的Tyr启动子重要反式作用位点未见突变。该Tyr启动子可使CD基因在B16中特异表达。转TyrCD的  相似文献   

15.
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诱导结肠癌SW620细胞死亡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分别诱导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方法】用80μg/ml 5-氟尿嘧啶和25μg/ml奥沙利铂分别作用SW620细胞8h,并应用AnnexinV—FITX/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进行检测,观察凋亡细胞的比例。【结果】80μg/ml 5-氟尿嘧啶处理8h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比例上升约11.9%(P〈0.01);25μg/ml奥沙利铂处理8小时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比例上升约21.4%(P〈0.01)。【结论】在特定条件下,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均能明显诱导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细胞凋亡;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要强于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出阳性克隆菌,加入5-FC厌氧条件下培养24h后取其上清,加到B16-F10细胞培养液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阳性克隆菌可正确表达UPRT基因。与对照组比较,CD组、UPRT组及CD/UPRT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与CD组及UPRT组比较,CD/UPR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CD/UPRT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损伤性改变,而CD组、UPRT组变化不如前者。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UPRT基因可明显增强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1(mdr1)调控的胞嘧啶脱氨酶-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融合基因(CD∷UPP)联合5-氟胞嘧啶(5-FC)后对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mdr1-CD∷UPP基因分别转染2对人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SKOV3/Taxol及非耐药细胞株A2780和SKOV3,加入含5-FC的培养液培养,5 d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5-FC对转基因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高于转基因的非耐药细胞,随着5-FC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通过旁观者效应5-FC可杀伤周围未转基因的耐药细胞。结论mdr1-CD∷UPP靶向自杀基因联合5-FC后对紫杉醇耐药细胞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5-FC自杀系统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利用Survivin启动子替换pEGFP-N1载体上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SurP-EGFP,通过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确定Survivin启动子的特异性;将酿酒酵母的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克隆在pSurP-EGFP中,构建成重组载体pSurP-CD,转染肿瘤细胞后利用毛细管电泳仪检测前药5-氟胞嘧啶(5-FC)的转化效率,同时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GFP的表达表明Survivin启动子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CD能够有效地将5-FC转化为5-FU,显微镜观察和流式分析表明了Survivin启动子介导的CD的抗肿瘤效果.结论 Survivin启动子能有效地介导CD自杀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靶向性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构建、包装含CD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构建含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基础上,以重组表达载体pLCDSN转染包装细胞PA317,pLCDSN整合入PA317染色体中。结果:CD基因获得表达且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以该假型逆转录病毒感染NIH/3T3细胞,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整合入NIH/3T3细胞染色体中,CD基因获得表达。5-FC对有CD基因表达的包装细胞PA317(pLCDSN)和NIH/3T3(pLCDSN)产生杀伤毒性。结论:我们已成功地构建、包装了含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CDSN且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该工作为以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基因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杀基因治疗是一种富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新方法。自杀基因导入细胞后可通过直接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bystandereffect)发挥作用。大肠杆菌嘧啶脱氨酶 (CD) / 5 FC自杀基因系统是继HSV TK/GVC系统后得到广泛关注的新的基因治疗系统 ,导入CD基因的细胞可将无毒的前药氟胞嘧啶 (5 FC)代谢成细胞毒性产物——— 5氟脲嘧啶 (5 FU)从而杀死细胞。控制自杀基因的靶向性保护正常细胞组织不受伤害是自杀基因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癌胚抗原(CEA)是胃肠道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在结肠癌合并肝转移或复发时 ,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