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452例乳癌中78例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与非青年乳癌无明显差异。早中期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预后相似,而Ⅲb、Ⅳ青年乳癌5年死亡率高,病期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乳癌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要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在条件许可下,可以保乳治疗,并作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胃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新鲜组织标本共88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结果:88例胃癌组织中,有35例发生了FHI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0%.55例表达FHIT蛋白,阳性率为63%.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均有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组织甲基化率、FHIT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失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发事件,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引起FHIT基因失活并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自杀基因CD/5-FC系统对胰腺癌的杀伤作用及作用机制,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 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包装、扩增,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化CD腺病毒液,体外转染人胰腺癌细胞,并给予前药5-FC,观察其体外杀伤效果;并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直接注入CD腺病毒液,随后腹腔内注入5-FC,观察CD基因的原位治疗效应。含CD基因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包装纯化后,检测病毒滴度为2×1011pfu/ml,将重组腺病毒转染胰腺癌细胞株后,可见5-FC对转导入CD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胰腺癌细胞毒性较低,体内实验显示CD基因原位转导对裸鼠胰腺癌疗效较明显。腺病毒介导CD基因,不仅转染效果强,而且加用5-FC后,可直接或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胰腺癌细胞或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RNA干扰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l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人工合成靶向Hedgehog信号通路活化关键因子Glil的siRNA(Glil siRNA)和对照无关siRNA(Con siRNA),应用脂质体将其转入人胃癌细胞SGC-7901,48 h后收集细胞,分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同时应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靶基因Glil、Hedgehog活化标志基因PTCH1、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基因CDKN1A(p21)和抗凋亡基因Bel-2的表达变化.结果:以单纯转染剂对照组为参照,siRNA转染后48 h,Glil siRNA和Con siRNA的抑制率分别为(53.33±6.06)%和(13.33±6.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1,P=0.005,n=3;G0/G1期分别为(80.67±4.51)%和(66.00±3.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0,P=0.005,n=3;凋亡率分别为(15.97±1.76)%和(7.77±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1,P=0.01,n=3;GlilsiRNA转染细胞内Glil、PTCH1、Bcl-2和CDKN1A(p21)基因的相对(参照单纯转染剂)表达分别为对照的0.24±0.11、0.43±0.09、0.52±0.13和2.10±0.30.分别与Con siRNA相比4条基因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9,P=0.001,n=3;t=8.645,P=0.001,n=3;t=4.940,P=0.008,n=3;t=5.962,P=0.004,n=3.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可以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l的表达,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有效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长,诱导凋亡,可能成为治疗胃癌新的生物靶向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杀基因系统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 (cytosinedeaminase ,CD)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 pAdTrack CMV CD ,与骨架载体pAdEasy 1在细菌内重组为 pAd CD ,经 2 93细胞包装、扩增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化高效的CD腺病毒液 ,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观察CD基因的原位治疗及微血管形成抑制情况。结果 含CD基因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 ,包装纯化后 ,检测病毒滴度为 2× 10 11pfu/ml,体内实验显示CD基因原位转导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成具有较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 腺病毒介导CD/ 5 FC自杀基因系统 ,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 ,而且还可通过抑制移植瘤微血管的形成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戴观荣  张晨芳  李黎 《广东医学》2003,24(7):700-700
乳腺巨纤维腺瘤在临床上少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侧乳房的无痛性肿块 ,瘤体常较大 ,直径≥ 7cm ,呈圆形或椭圆型 ,同侧淋巴结多无肿大。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及绝经前期女性 ,易与乳癌、乳腺叶状囊肉瘤等疾病混淆[1 ] 。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juvenilefibroadenomaofthebreast)发生于青春期的乳腺肿瘤 ,一般在 3个月至 1年内迅速生长 ,较少见。我院在 2 0 0 2年间先后收治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4例 ,均为青年女性 ,年龄最大 1 9岁 ,最小 1 1岁 ,平均年龄 1 4 3岁 ;其中 2例乳房未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D10表达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70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其中包括15例滤泡性腺瘤、15例腺瘤性甲状腺肿、30例乳头状癌(包括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10例滤泡性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结果9例滤泡型乳头状癌中,7例表达CD10(77.8%),10例滤泡性癌中8例表达CD10(80.0%);CD10在非滤泡型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腺瘤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均不表达。结论对CD10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胰腺分裂(PancrerasDivisumPD)是在胚胎发育第7~8周背侧和腹侧胰管系统末能融合所致,为最常见的胰管变异[1]。一般认为,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左右[2]。早在17世纪,人们即已认识到它的存在。但直到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技术出现以后,这一解剖异常的临床意义才为人们所重视。1胰腺分裂的胚胎发生正常胰腺由胚胎时期十二指肠上的两个囊突发育而成。约在胚胎第35天出现腹侧和背侧芽突。腹芽形成大部分胰头和钩突,背芽形成胰头其余部分及胰体和胰尾。随着胚胎发育,腹胰绕十二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安全性及个体化原则。方法:将采用FTS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置的180例择期胃肠手术患者(FTS组)与采用标准方法处理的110例患者(传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其一般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消化道瘘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TS组的总体并发症及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FTS组的消化道瘘发生率较传统组有增高趋势(2.2%vs0.9%,P>0.05)。结论:FTS可显著降低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如应用不当可能增加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因此,FTS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CD10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D10免疫标记乳腺肌上皮细胞的能力.方法:收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76例(纤维腺瘤、腺病、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性叶状肿瘤、导管内癌、囊内乳头状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10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在41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D10阳性的肌上皮细胞连续地环绕于增生的小导管的周围,敏感性可达100%(41/41).但在囊性扩张的小导管周围,CD10阳性细胞不连续,甚至不见阳性细胞.所有乳腺上皮细胞均为阴性,CD10在区别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时特异性为100%(41/41).导管原位癌的癌细胞巢外周的阳性细胞由完整到不完整、到完全缺失不等.在浸润性癌中,癌巢周围不见阳性细胞.除少许的癌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D10外,其余的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都不表达CD10.结论:CD10标记肌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肌上皮细胞的又一有效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