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甲状腺癌是一类常见的发生在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常见癌瘤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其他恶性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甲状腺癌的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亦有长足进步,这对于帮助了解甲状腺癌及其诊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与多种癌基  相似文献   
2.
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高于良性肿瘤,并与高发病年龄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院机能学实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机能学实验是按阶段分学科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强化、巩固课堂理论,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现行实验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培养21世纪高质量医学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机能学实验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携带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重组婴儿双歧杆菌应用于肿瘤的基因导向酶前药物疗法,利用厌氧菌趋低氧代谢的特性构建一种全新的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系统。方法PCR扩增CD目的基因、酶切后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片段,电穿孔法将重组体转染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体外检测CD基因的表达。结果携带自杀基因CD的重组载体成功地被转染进婴儿双歧杆菌,并能表达CD酶活性,当加入CD酶底物5-FC后,显示出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自杀基因CD的重组婴儿双歧杆菌,重组菌在体外显示出对B16-F10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GR-1对人乳腺癌多柔比星耐药细胞MCF-7/Adr的化疗增敏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EGR-1质粒进入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MTT法、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别检测MCF-7/Adr细胞早晚期凋亡、细胞增殖活性、EGR-1 mRNA和Caspase-3及P-gp蛋白表达.结果:稳定转染后,MCF-7/Adr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增加达(41.43±2.34)%,与阴性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多柔比星100 μg/mL浓度作用下,转染组MCF-7/Adr细胞存活率仅为35%,P=0.037;MCF-7/Adr细胞中EGR-1 mRNA增加了(79.4±1.8)%,P=0.008;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达(58.7±2.1)%,而P-gp蛋白质水平下调仅为(34.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EGR-1表达能有效逆转乳腺癌细胞多柔比星耐药,其可能与EGR-1上调耐药细胞中Caspase-3蛋白水平,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 h后取其上清液,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空白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UPRT)对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自杀基因系统抗瘤作用的增强效应。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GEX-UPRT,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出阳性克隆菌,加入5-FC厌氧条件下培养24h后取其上清,加到B16-F10细胞培养液中,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阳性克隆菌可正确表达UPRT基因。与对照组比较,CD组、UPRT组及CD/UPRT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与CD组及UPRT组比较,CD/UPR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且CD/UPRT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损伤性改变,而CD组、UPRT组变化不如前者。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UPRT基因可明显增强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厌氧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 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h后取其上清,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基因婴儿双歧杆菌对小鼠黑色素瘤的靶向性。方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转基因婴儿双歧杆菌,通过放射性体内参入示踪分析、组织厌氧培养及组织切片方法,观察转基因厌氧菌对黑色素瘤组织的靶向性。结果肿瘤组织的放射性强度逐渐增强,而正常组织放射性强度逐渐减弱;组织厌氧培养可见转基因厌氧菌在瘤组织内集聚增殖,组织切片可见瘤组织中有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的条杆状蓝色深染区域,而正常组织则无。结论婴儿双歧杆菌对小鼠黑色素瘤组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可将携带的基因靶向转运至实体瘤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