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98例结直肠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7、MMP-9蛋白表达.结果 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6%和77.6%)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分别为10.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7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的瘤体大小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腹腔微转移与否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MP-7和MMP-9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7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1).结论 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清外泌体膜1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mRNA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我院行胃癌切除术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患者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量,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量的关系;对98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术后3年内存活率,比较存活亚组(n=62)与死亡亚组(n=36)患者入组时的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T1-MMP mRNA表达水平对术后3年内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 98例患者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水平(0.96±0.1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80±0.09)(P<0.05);患者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98例患者术后3年存活亚组入组时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死亡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胃癌组织、癌旁组织MT1-MMP mRNA表达水平对患者术后3年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有一定局限性(AUC=0.760、0.691),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联合检验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单一检测(AUC=0.813)。结论 胃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TNM分期及浸润程度相关,可一定程度上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在大肝癌(瘤体直径>3 cm)及小肝癌(单肿瘤结节且瘤体直径≤3 ca)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T1-MMP mRNA在22例大肝癌及12例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T1-MMP蛋白在53例大肝癌及40例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T1-MMP蛋白在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7),但其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浸润及转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21;P=-0.001).[结论]调控MT1-MM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关键环节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进行,大肝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小肝癌强与其高表达MT1-MMP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uopmteinase,MT1-MMP)在大肝癌(瘤体直径〉3cm)及小肝癌(单肿瘤结节且瘤体直径≤3cm)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肿瘤细胞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T1-MMP mRNA在22例大肝癌及12例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T1-MMP蛋白在53例大肝癌及40例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T1-MMP蛋白在大、小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7),但其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MT1-MMP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浸润及转移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21;P=0.001)。【结论】调控MT1-MMP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关键环节可能是在转录后水平进行,大肝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小肝癌强与其高表达MT1-MMP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中的OSCC组织及11例正常组织中EMMPRIN和MMP-7的表达水平,并采用RT-PCR检测其中18例OSCC组织及5例正常组织中MMP-7 mRNA的表达.结果 EMMPRIN在OSCC组织中阳性率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MMP-7在O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MMP-7 mRNA在OSC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EMMPRIN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7表达则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相关性分析显示EMMPRIN和MMP-7之间呈正相关(r=0.801).结论 EMMPRIN和MMP-7异常表达与OSCC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EMMPEIN可能诱导产生MMP-7,进一步导致OSCC的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6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4和TIMP-2的表达水平,分析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和80.0%,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1)。MMP-1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关联,在浸润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94.1%和94.3%,显著高于未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A+B期的68.2%、73.1%和76.0%(P<0.05)。TIMP-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关联,在浸润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64.7%和62.9%,显著低于未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A+B期的81.8%、88.5%和92.0%(P<0.05)。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1.0,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TIMP-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二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7.
姚广裕  何萍  杨名添  刘民锋  叶长生 《重庆医学》2012,41(24):2459-2461,2452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关系,提供MT1-MMP参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证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中MT1-MMP、VEGF-C和D2-40的表达,分析MT1-MMP与VEGF-C、LMVD的关系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MT1-MMP、VEGF-C的阳性表达以及肿瘤的淋巴管的高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增加相关。MT1-MMP阳性的患者中VEGF-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T1-MMP阴性的患者(86.0%vs 43.2%,P=0.000)。MT1-MMP阳性的患者中LMVD的平均值明显高于MT1-MMP阴性的患者(30.2个vs 25.1个,P=0.000)。结论 MT1-MMP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是参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31-MV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正常切缘组织中MMP-14和CD31-MVD的表达.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切缘组织中MMP-1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①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MP-14阳性表达率以及CD3 1-MVD值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②MMP-14的表达及CD31-MVD值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③MMP-14的表达与CD31-MVD呈正相关性(P<0.05);④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的高表达和CD31标记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8例乳腺癌,28例乳腺癌前病变、40例增生性病变、40例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MP3和EMMPRIN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种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各20例中MMP3 mRNA、EMMPRIN mRNA的表达,分析各指标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 density ,IOD)值。结果:镜下观察可见MMP3、EMMPRIN及MMP3 mRNA、EMMPRIN mRNA在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均较增生性病变、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强。MMP3、EMMPRIN及MMP3 mRNA、EMMPRIN mRNA在癌和癌前病变组中的IOD值较增生性病变、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组高(P<0.01),且在后3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P3、EMMPRIN和MMP3 mRNA、EMMPRIN mRNA在癌和癌前病变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MMPRIN蛋白在乳腺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各病变组中,MMP3 mRNA与EMMPRIN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但MMP3和EMMPRIN蛋白的相关性在不同病变中有所不同。结论:MMP3、EMMPRIN过表达在乳腺癌前病变向癌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MMPRIN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RECK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16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T1-MMP与RECK的表达,并分析它们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T1-MMP蛋白在216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5%,在20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P<0.01);在Ⅰ Ⅱ与Ⅲ 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和88.4%(P<0.01);在T1 T2与T3 T4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88.0%(P<0.05);在N0与N1 N2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和89.0%(P<0.01);在M0与M1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和94.0%(P<0.01)。RECK在216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阴性表达率为41.7%,在20例大肠正常黏膜中的阴性表达率为0(P<0.01);在Ⅰ Ⅱ与Ⅲ Ⅳ期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1.4%和51.4%(P<0.01);在T1 T2与T3 T4两组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6.4%和52.8%(P<0.01);在N0与N1 N2两组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7%和49.3%(P<0.01);在M0与M1两组的阴性表达率为34.3%和66.0%(P<0.01);RECK阴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25.6%)较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52.4%)预后差(P<0.01)。结论MT1-MMP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器官转移及预后有关,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人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正常肝组织中扩增MT1-MMP全长cDNA,将之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序后将该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构建好的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入HepG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应用RT-PCR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株MT1-MMP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RT-PCR获得长度约为704 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相符;②将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经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鉴定,得到约5 400 bp和704 bp两个片段,测序结果证实所插入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MT1-MMP cDNA序列匹配;③重组质粒转染株MT1-MMP mRNA表达水平(1.66±0.43)明显高于空质粒组(1.21±0.25)和对照组(1.19±0.18)(P<0.01)。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MT1-MMP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正常组织和40例大肠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病理类型和转移方式,并加以分析。结果:40例大肠癌标本中有28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0%,而40例对照组中只有2例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0.05%,结论:EMMPRIN表达与大肠肿瘤的病理类型,转移方式相关,在未分化癌中有显著高表达,伴血行和淋巴转移者亦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T1-MMP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RT-PCR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
检测43例乳腺癌组织中MT1-MMP蛋白和mRNA的表达,研究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结果采用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T1-MMP蛋白表达,发现阳性染色位于癌细胞胞膜;而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到MT1-MMP mRNA
的阳性染色位于乳腺癌癌巢周围的间质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癌组织中MT1-MMP mRNA表达,所有标本均有
MT1-MMP mRNA的表达,其中MT1-MMP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的乳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高(0.759±0.0802);在MT1-MMP免
疫组化阴性染色的乳腺癌中相对表达量低(0.547±0.0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1-MMP 很可能是由乳腺癌
癌巢周围的间质细胞产生,激活后锚于癌细胞膜发挥作用,MT1-MM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产生和作用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Themetastaticspreadofcancercellsfromaprimarytumortodistantsitesinthebodyisre sponsibleformostcancerpatientmorbidityandmortality.Duringtumormetastasis,thedegrada tionofexteacellularmatrix(ECM)isakeystep.Membrane type1matrixmetalloproteinase(MT1MMP/MMP14)isanewlydiscoveredenzyme,whichplaysacrucialroleintumormetastasisbydirectlybreakingthematrixbyproteolysisinthepericellularspaceandindirectlyactivatingpro MMP2[1].Atpresent,itiselusivewhetherendog enousexpressionofMT1MMPinhumanovariancan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相互作用对大肠癌细胞表达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EMMPRIN)的影响。方法建立大肠癌细胞SW620与HELF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并设SW620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通过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共同培养组SW620细胞中EMMPRIN的表达。结果共同培养组SW620细胞EMMPRIN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成纤维细胞与大肠癌细胞相互作用促进了大肠癌细胞EMMPRIN表达增加,EMMPRIN表达增加可能在大肠癌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罗勒多糖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DA-MB-231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用不同浓度罗勒多糖(100、300μg/mL)处理,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因子。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与侵袭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结果 ①罗勒多糖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力(P<0.01);②罗勒多糖抑制MT1-MMP分子的mRNA表达(P<0.05)及下调其蛋白表达水平。③罗勒多糖对MMP-2及MMP-9分子的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 罗勒多糖可通过下调MT1-MMP的表达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将其转染THP-1单核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设计合成的3对siRNA中的2对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70%和50%,P<0.05)。结论成功设计合成了针对EMMPRIN基因的siRNA,并从中筛选出能特异且高效阻断EMMPRIN表达的siRNA,为进一步研究EMMPRIN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结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1,MMP-11)和膜突蛋白(Moesin)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8例结肠癌组织及4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MP-11和Moes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MP-11和Moes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中MMP-11和Moesin mRNA表达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MMP-11表达还与浸润深度相关;MMP-11 mRNA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46.8%)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oesin mRNA阳性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1和Moesin mRNA高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其中MMP-11可以作为结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7、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MMP-9和EMMPRIN的表达。结果: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MPRIN分别与MMP-2、MMP-7、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MP-2、MMP-7、MMP-9和EMMPRIN在结、直肠癌的演进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在细胞外基质调控人黑色素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和活化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选择黑色素瘤细胞系M21及突变型M21-L(M21-L不表达整合素αVβ3),通过观察2个细胞系在同一试验条件下的差异,研究整合素αVβ3在黑色素瘤细胞系M21与M21-L及其在MMP-2表达和活化中的作用;应用酶谱分析法检测黑色素瘤细胞系M21与M21-L,在包被I型胶原(type I collagen, Icol)、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 FN)及ECM胶3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后,黑色素瘤细胞系M21与M21-L两者MMP‐2表达量及活性的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包被后黑色素瘤细胞系M21与M21-L两者MT1-MMP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Boyden小室膜侵袭实验观察黑色素瘤细胞系M21和M21-L细胞侵袭性差异。结果:培养于三维聚合Ⅰ型胶原、纤维黏连蛋白及ECM胶的M21细胞酶谱分析结果中出现了62 000的MMP-2 的活化带,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type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T1-MMP) mRNA表达均较没有包被3种细胞外基质的空白对照组增高;而M21-L在包被细胞外基质成分前后未出现MMP-2的活化,其MT1-MMP mRNA表达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oyden小室检测表明,M21细胞侵袭力明显高于M21-L细胞。结论:整合素αVβ3参与了人黑色素瘤细胞M21的MMP-2表达和活化过程,是细胞外基质成分调控黑色素瘤细胞MMP-2表达和活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