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医学机能实验学是医学科学实验学的重要部分之一,是将生理、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医学基础课有机融合后的一门新兴科学. 本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为宗旨,将三理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和科学整合,摸索出呼吸功能不全、失血性休克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及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治疗和应急性溃疡及治疗等综合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LLC)细胞中TLR4对Foxp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LPS为配体活化TLR4,采用RT-PCR方法检测LPS在不同浓度(0,1,10μg/ml)和不同时间点(12,24,36,48小时)Foxp3 mRNA的表达量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有效浓度LPS 10μg/ml和最佳作用时间点24小时Foxp3蛋白和TLR4蛋白表达量的变化,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nti-TLR4/MD2抗体阻断TLR4后再用LPS刺激LLC细胞Foxp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LPS在10μg/ml浓度作用LLC细胞后可显著上调Foxp3 mRNA的表达量,与未刺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LPS最佳作用时间为24小时;LPS在10μg/ml浓度作用LLC细胞24小时后可显著上调Foxp3蛋白和TLR4蛋白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阻断TLR4后再用LPS刺激LLC细胞,Foxp3的表达量较未阻断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LLC细胞TLR4蛋白参与对Foxp3的表达调控,TLR4可能是Foxp3的上游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尿素通道蛋白B(UT-B)的表达,阐明其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膀胱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52例,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5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T-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UT-B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联。结果:UT-B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4.2%;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3.3%,2组UT-B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膀胱癌组织中UT-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分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膀胱癌组织中UT-B蛋白在非肌层浸润期(Ta+T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肌层浸润期(T2+T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UT-B蛋白的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  相似文献   
4.
人Tum-5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包装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携带Tum-5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对其进行包装,获得稳定的产毒细胞系.方法 采用RT-PCR法从胎肾组织中扩增Tum-5基因片断,并将其定向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进行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电穿孔方法 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染PA317细胞,经G418 筛选抗性克隆,收集病毒上清后感染NIH3T3 细胞测定病毒滴度.结果 PCR、酶切证实Tum-5基因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Tum-5基因测序结果 和原始序列相同.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 包装细胞,RT-PCR证实转染后的PA317细胞上清液中存在携带人Tum-5基因的病毒RNA,病毒滴度为2.05×104cfu/ml.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携带人Tum-5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了稳定的产毒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6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4和TIMP-2的表达水平,分析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和80.0%,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1)。MMP-1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关联,在浸润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94.1%和94.3%,显著高于未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A+B期的68.2%、73.1%和76.0%(P<0.05)。TIMP-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关联,在浸润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64.7%和62.9%,显著低于未及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A+B期的81.8%、88.5%和92.0%(P<0.05)。MMP-14和TI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1.0,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MP-14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TIMP-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二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7-H1和B7-H4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中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浸润的关系,为判定CR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6例CRC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B7-H1、B7-H4蛋白的表达和Treg的浸润情况,并与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CRC患者CRC组织中B7-H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2.34,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1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Duke's分期C+D者CRC组织中B7-H1高表达频数高于Duke's分期A+B者(P<0.01)。CRC组织中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78.92,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B7-H4高表达频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肿瘤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不同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RC组织中Treg阳性细胞数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1)。Treg浸润与B7-H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Cramer's=0.463),Treg浸润与B7-H4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Cramer's=0.320)。结论:B7-H1和B7-H4在CRC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与肿瘤中Treg浸润增加有关,可作为评估CRC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Cff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亚型在结直肠癌组织(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分布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CRC新鲜手术标本,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双重免疫组化检测FOXP3和ICOS表达,分析FOXP3~+ICOS~+Treg和FOXP3~+ICOS-Treg两种细胞亚型分布情况.结果:CRC患者肿瘤组织中FOXP3分布显著多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P<0.001);中低分化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无远处转移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有远处转移组(P<0.05);FOXP3+ICOS+Treg细胞亚群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其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Treg数量变化相关,Treg在CRC组织过量表达可能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之一;抑制CRC微环境中浸润性Treg细胞功能可提高肿瘤局部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阐明Notch1信号通路在肺腺癌侵袭和转移及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调控作用,阐明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多胺缀合物NMMB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的多药耐药(MDR)逆转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耐药逆转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NMMB(10~1 000 mg/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和K562/ADM细胞24 h,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确定NMMB的非毒性剂量;采用非毒性剂量,NMMB 0、 2.5 、5.0 和10.0 mg/L组,分别与不同浓度ADM(0.25~100.00 mg/L)联合作用,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50%的ADM浓度,即IC50,计算逆转倍数;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MMB联合ADM作用后K562/ADM 细胞内ADM蓄积程度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随着NMMB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也相应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NMMB的最大无毒剂量为12.5 mg/L,逆转倍数为4倍;NMMB可明显提高ADM在K562/ADM细胞内的蓄积,与未加NMMB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K562/ADM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与未加NMMB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MMB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M有增殖抑制和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其部分逆转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蓄积和将K562/ADM细胞阻滞在G0/G1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