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入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后,观察脑组织内和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模型动物,采用Ⅳ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脑出血模型,脑出血后3h移植神经干细胞,3天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脑组织与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组织与血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通过组织免疫荧光了解T淋巴细胞与NSCs在脑出血大鼠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血液中,与对照组相比较,NSCs移植组能够增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CD4+T细胞表达,减少γδT与CD8+T细胞表达。在脑组织中,NSCs移植组能够增加Treg细胞表达,减少γδT、CD4+T和CD8+T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增加血液与脑组织中IL-4(interleukin-4)、IL-10(interleukin-10)和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的表达,并且减少IL-6(interleukin-6)与IFN-γ(interferon-γ)的表达。结论 脑出血早期NSCs脑内移植促进保护性的T细胞亚群和抑制破坏性的T细胞亚群表达,提示移植的NSCs可能通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处后的基因表达变化,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组,BDNF-NSCs移植组,各组分4个时相点(7d、1个月、2个月、3个月),利用细胞移植、X-gal组化、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了移植处细胞的标记基因(LacZ)表达和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200(NF-200)的表达。结果:大鼠脊髓损伤移植处细胞中,有标记基因阳性细胞,BDNF强烈表达,尤其是BDNF-NSCs移植组的移植后1周和1个月时。各组各时相点均有GFAP和NF-2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纤维。结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能在脊髓损伤移植处存活,强烈表达BDNF,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 7 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脑内移植组,后两组HIBD损伤后3 d分别在左侧感觉运动皮质区植入BrdU标记的NSCs或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植入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和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移植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69.23±13.34)% vs (45.00±27.27)%](P < 0.05)上升;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49.15±13.39)s vs (27.20±15.18 )s] ( P <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 ( P <0.05 ).BrdU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在脑内可见存活的NSCs分布于移植点附近;BrdU和NF-200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后4周NSCs可部分分化为神经元表达NF-200. 结论脑内移植NSCs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感觉运动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脑内移植组,后两组HIBD损伤后3d分别在左侧感觉运动皮质区植入BrdU标记的NSCs或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植入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和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移植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69.23±13.34)%vs(45.00±27.27)%](P<0.05)上升;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49.15±13.39)svs(27.20±15.18)s](P<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P<0.05)。BrdU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在脑内可见存活的NSCs分布于移植点附近;BrdU和NF-200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后4周NSCs可部分分化为神经元表达NF-200。结论脑内移植NSCs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麻杏甘石汤对哮喘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杏甘石汤1高剂量组(简称麻1组)、麻杏甘石汤2高剂量组(简称麻2组)。观察不同配比麻杏甘石汤对哮喘大鼠BALF中IL-4、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比较、外周血中IL-4、IFN-γ水平及IL-4/IFN-γ比值比较、肺组织中IFN-γ、IL-4和内参照激动蛋白cDNA扩增后半定量和电泳结果的影响。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不同配比的麻杏甘石汤组大鼠BAIF和外周血中IL-4水平下降(P〈0.05,P〈0.01),效果与地塞米松组相似(P〉0.05)、IL-4/IFN-γ比值也相应降低,IFN-γ水平升高。麻杏甘石汤组大鼠RT-PCR结果显示,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的IFN-γmRNA(P〈0.05),而地塞米松组IL-4 mRNA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减少(P〈0.05),与哮喘组相比IL-4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IFN-γ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麻杏甘石汤组相比IFN-γ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麻1、2高剂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配比麻杏甘石汤可能通过抑制IL-4水平及提高IFN-γ水平,使Thl/Th2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从而控制气道炎症,减缓哮喘发作。不同配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孔令胜  靳峰  陈德勤  邵彤  颜世清  郭强  张浩 《广东医学》2012,33(14):2054-2058
目的研究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红蛋白(Ngb)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s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及Ngb和caspase-3的表达,改良Rivlin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BrdU+NSCs组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BrdU+NSCs组和NSCs组各时间点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比SCI组减少(P<0.01),Ngb免疫阳性细胞光密度值比SCI组明显增加(P<0.01),且Ngb表达高峰延长至伤后第14天;移植后第7、14、28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比SCI组明显升高(P<0.01)。BrdU+NSCs组与NSC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能通过上调Ngb的表达来抑制大鼠SC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ALI组24只、干预组24只,其中ALI组和干预组2、4、8h各8只。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ALI组和干预组经尾静脉注入LPS液1ml(含LPS 6mg/kg),5min后干预组再尾静脉注入抗OPN抗体(1∶32)0.5ml,而对照组和ALI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对照组4h处死大鼠,而ALI组和干预组分别在2、4、8h处死大鼠各8只,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数(PMN)、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AL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大鼠血清IFN-γ、IL-4水平。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IFN-γ和IL-4 mRNA表达。结果:BALF中PMN数、ALI评分:ALI组2、4、8h较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而干预组在相同时间点较ALI组降低(P〈0.05)。ALI组2、4、8h血清IL-4水平和肺组织IL-4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干预组与同时间点ALI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ALI组2、4、8h血清IFN-γ水平和肺组织IFN-γmRNA表达、血清IFN-γ/IL-4比值和肺组织IFN-γmRNA/IL-4 mRNA比值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但干预组则较ALI组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OPN可促进LPS所致ALI大鼠IFN-γ表达而抑制IL-4表达,加剧IFN-γ/IL-4失衡,促进PMN在肺内聚集,加重LPS所致大鼠ALI。  相似文献   

8.
切割海马伞海马对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成鼠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入切割海马伞侧和正常侧海马后存活、迁移和分化的情况 ,以及切割海马伞提取液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得成年SD大鼠前脑室下区NSCs ,BrdU标记扩增。切割SD大鼠右侧海马伞 ,术后 2周将标有BrdU的NSCs植入双侧海马齿状回。术后不同时期行Nissl染色、BrdU免疫荧光、β -tubulin -Ⅲ /BrdU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AChE组化染色。同时在体外将NSCs种植于 2 4孔培养板中 ,分成三组 :切割组和正常组分别加入切割海马伞侧和正常侧海马提取液。结果 :各时期移植区中均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 ;BrdU阳性细胞沿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迁移 ,并在颗粒下层内形成迁移条带 ;各时期切割侧齿状回中BrdU阳性细胞密度大于正常侧 ;切割侧齿状回中较正常侧有较多Nissl深染大胞体神经元样细胞 ,而正常侧多为小胞体胶质样细胞 ;切割侧海马齿状回见数个 β -tubulin -Ⅲ /BrdU双标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与正常组相比 ,切割组MAP -2和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多、分化好。结论 :移植到海马中的NSCs能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 ,切割海马伞侧海马中某些物质表达增强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或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变化对胰腺移植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杂种长白猪24只,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和免疫抑制治疗组。移植组为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组在进行同种异体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同时应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甲强龙三联治疗方案。术前1d和移植手术后1、3、5、7d采猪静脉血。检测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在CD4^+细胞中的表达,并取移植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进行评分。结果①术后1~7d移植组IFN-γ表达呈进行性上调,免疫抑制组轻度上调,在术后1、3、5、7d移植组与免疫抑制组IFN-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IL-4的表达呈进行性下调,免疫抑制组IL-4表达进行性上调,在术后3、5、7d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IL-4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和免疫抑制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移植组相比,免疫抑制组术后5d和7d胰腺排斥反应程度较轻(P〈0.05)。结论监测Th1(IFN-γ)和Th2(IL-4)型细胞因子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胰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治疗可以下调Th1(IFN-γ)细胞因子表达,上调Th2(IL-4)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Qian W  Yao WL  Zhu C  Llu L  Gui LL  Liu ZH  Zhang CH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3):867-870
目的 探讨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INPC)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移植细胞在模型大鼠脑内的存活以及分化情况.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脑缺血对照组、INPC移植组.缺血后3 d通过立体定位注射方法分别将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INPC悬液注射到2组大鼠纹状体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再灌注后对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细胞移植后1和4周分别随机处死2组大鼠各6只,取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阳性细胞和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双阳性细胞,观察INPC在移植区域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 脑缺血对照组与INPC移植组比较,细胞移植前后各时点的N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NPC移植组细胞移植后1及4周,均可在移植针道附近及缺血灶周围检测到聚集较明显的BrdU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植入细胞,并观察到BrdU染色阳性细胞扩散至全脑,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见部分细胞为BrdU、GFAP双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或BrdU、NSE双阳性神经元.结论 INPC可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泻火补肾汤对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室下区(SVZ)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泻火补肾汤能否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A(正常组)5只,B(假手术组)、C(模型组)、D(模型治疗组)、E(移植组)、F(移植治疗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2 d4、d、7 d、14 d、28 d TGF-β1和VCAM-1的表达。结果:B、C、D、E、F五组VCAM-1和TGF-β1分别在2 d4、d表达达高峰(P<0.05)。VCAM-1在各时间点E组表达最强(P<0.05),而TGF-β1在F组表达最强(P<0.01)。同时间点除28 d外,F组比E组、D组比C组TGF-β1表达增强(P<0.05),而VCAM-1表达减弱(P<0.05)。结论:泻火补肾汤可通过促进免疫抑制因子TGF-β1的表达,抑制免疫相关因子VCAM-1的表达,从而有助于移植受体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的NSCs在大鼠脑损伤区壳聚糖载体中的存活、分化情况及其对TBI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低温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将从鼠胚前脑中分离的NSCs扩增、标记BrdU。Feeney法制备SD大鼠TBI模型,随机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清创后不做移植;NSCs 支架移植组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NSCs 支架 NGF移植组行壳聚糖作载体的NSCs移植,并在其中加入NGF。术后1、2、3个月行避暗回避和跳台试验。脑切片行Nissl染色、BrdU与NF-200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两移植组的认知功能在术后1、2、3个月较损伤对照组明显改善,含NGF的移植组改善更加显著。两移植组术后1、2、3个月在移植区均可见BrdU与NF-200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含NGF移植组中的双标细胞数量多、胞体大、突起多且长。结论:大鼠TBI后移植的外源性NSCs可以在脑损伤区壳聚糖载体中长期存活并向神经元分化,可以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NGF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氯化锂对移植到胫神经内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的影响;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和氯化锂处理对宿主神经轴突溃变、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结扎成年大鼠右侧胫神经,将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注射到结扎部位远端,腹腔注射氯化锂或生理盐水,1周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核抗原(NeuN)、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神经纤丝蛋白200(NF200)、巨噬细胞抗原(ED1)的表达情况.结果 移植到胫神经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良好,并沿神经轴索间隙向周围扩散.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未见Nestin阳性表达,大部分移植细胞呈GFAP阳性表达,无NeuN或ChAT阳性表达.腹腔注射氯化锂能显著减少移植细胞的GFAP阳性表达比例.胫神经结扎后,神经内轴突溃变明显.与未移植神经干细胞组比较,移植组胫神经内NF200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联合应用氯化锂能进一步增加NF200的表达.应用氯化锂能显著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胫神经内的ED1表达.结论 氯化锂能减少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氯化锂可以减少宿主神经轴突的溃变程度,同时能抑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骨髓基质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脑缺血大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SCs组及NSCs-MSCs组,分别将各组移植材料通过立体定位法植入大鼠患侧纹状体内(仅标记NSCs),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30d时NSCs-MSCs组和NSCs组有13.86%和2.81%的NSCs分化为神经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1,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Cs组为1.58±0.16,NSCs-MSCs组为1.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s移植后集中在移植位点及周围区域,有向缺血灶迁移的趋势。能存活、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迁徙。结论:MSCs与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对脑出血的移植治疗作用.方法:从成年SD大鼠的海马中分离、培养、鉴定NSCs,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BrdU标记的NSCs注入到血肿同侧的尾状核内.不同时间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SCs在体内的分化情况.结果:经Nestin染色证实能从成年大鼠的海马中分离出NSCs,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移植的NSCs能在出血区分化为神经原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移植的NSCs在大鼠脑内血肿周围能够成活.  相似文献   

16.
豚鼠神经干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日系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均建立一侧面神经颊支缺损10 mm模型,用内置胶原蛋白海绵的硅胶管桥接面神经缺损,治疗组在上述神经导管内植入新生豚鼠海马NSCs,对照组注人生理盐水.NSCs移植前48 h用5'-溴尿嘧啶(BrdU)标记.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BrdU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且部分阳性细胞同时呈现S100双标阳性.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③治疗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和髓鞘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NSCs能明显提高面神经损伤后修复效果,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鼠脑出血后病灶周围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脑出血组20只,3、7、14、28、60天各4只,生理盐水组10只,3、7、14、28、60天各2只。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单纯脑出血组用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血液75μl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制成中等量脑出血模型,生理盐水组将等量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模型制作后笫2天开始腹腔注射5-溴尿嘧啶(BrdU)每天2次,共10次。分别在术后3、7、14、28、60天灌注动物,用BrdU免疫荧光和Hoechst标记细胞核,观察BrdU阳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未发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脑出血组在3、7天未发现增殖,14、28、60天组发现少量的神经干细胞。结论:脑出血后第14、28、60天在基底节脑出血病灶周围可出现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对脑出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人参总皂甙和单纯脑出血组各20只,3、7、14、28、60d各4只,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用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血液75μl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制成中等量脑出血模型,两组术后饲养不同时间后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术后第1d开始腹腔注射人参总皂甙,连续注射14d,分别在术后3、7、14、28、60d处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各组损伤区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两组在3、7d未发现NSCs增殖,14、28、60d组发现少量的NSCs增殖,人参总皂甙组14、28、60d均较单纯出血组神经干细胞明显增殖(P<0.01)。结论: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被激活增殖,人参总皂甙对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和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排斥反应性细胞因子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状况,进一步阐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复杂发生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和Balb/c近交系小鼠,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Balb/c-Balb/c同基因对照组(A组)和C57BL/6-Balb/c急性排斥反应组(B组)两组,每组26只。分别于移植术后1、3、5、7 d各处死5只小鼠留取移植心脏标本,采用RT-PCR及W estern印迹方法动态检测组织中IL-15、IL-2、TNF-α及IFN-γ的表达状况,同时行HE染色检测。另外,A、B两组各保留6只小鼠设为亚组,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A组移植心均获长期存活(>100 d),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8.0 d±0.9 d(t=251.95,P<0.01)。A组各个时间点移植心均未发现排斥现象,B组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排斥反应。A组各时间点IL-15 mRNA与TNF-αmRNA呈弱表达,IL-2 mRNA与IFN-γmRNA无表达。B组IL-15 mRNA、TNF-αmRNA、IL-2 mRNA及IFN-γmRNA均明显升高,于第5天达到高峰。A组各时间点可见IL-15、TNF-α、IFN-γ和IL-2蛋白的低水平表达;B组IL-15与IL-2自术后第3天始、TNF-α与IFN-γ自术后第1天始,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升高。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包括非T细胞来源细胞因子,参与了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联合血肿抽吸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HUC-MSCs,移植前以BrdU标记。向尾状核注入2μL Ⅳ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2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联合血肿抽吸组(联合治疗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后,于1、3、7、14和30d 5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周围p53基因的表达及HUC-MSCs在脑组织的分布,并用改良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血肿抽吸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p53表达量均下降(P均<0.05);7d时,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及p53表达量低于脑出血组和血肿抽吸组(P均<0.05),14d、30d时则低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 HUC-MSCs移植联合血肿抽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