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时间窗内静脉溶栓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72例,根据发病-溶栓时间窗差异分为3组,时间窗分别为≤3.0 h(观察A组)、>3.0~4.5 h(观察B组)、>4.5 h(观察C组),对其中合并心房颤动者溶栓疗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3组患者溶栓24 h后出血转化结果、溶栓3个月时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率、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时间窗>3 h者,心房颤动可显著增加患者发生PH型、HI型出血转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心房颤动可造成溶栓时间窗≤4.5 h患者神经功能结局不良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心房颤动与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结局不良发生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溶栓时间窗仍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重要因素,对于溶栓时间窗≤3.0 h者,合并心房颤动不会对溶栓疗效造成影响;对于发病-溶栓时间>3 h者,心房颤动可能造成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3.
正血卟啉病由Stokvis于188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可累及神经系统或(和)皮肤的代谢性疾病。病因为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缺乏代谢相关酶导致卟啉代谢紊乱,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全外显的遗传疾病。血卟啉病高发于20~40岁女性,患病率(0.5~10)/10万[1],以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最为常见。由于本病患病率较低,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及研究较有限,而其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又多种多样[2-8],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caveolin-1在其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大鼠MSCs,采用RNA干扰技术,把Rn-siRNA-caveolin-1转染进第10代大鼠MSCs.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大鼠MSCs caveolin-1的表达量,进行统计分析.盐酸法舒地尔诱导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大鼠MSCs为神经元样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NF-M和GFAP的表达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在非接触模式和接触模式下观察MSCs成像及其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①未转染组MSCs表达caveolin-1,转染组MSCs表达caveolin-l-siRNA显著降低.②诱导前大鼠MSCs不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SE和NF-M.诱导后各组均表达NSE和NF-M.其中,转染组的NSE和NF-M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各组GFAP的表达率均小于5%.③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未转染组大鼠的MSCs以长梭形为主,细胞突起较多,且多集中于胞体一侧;转染组大鼠MSCs的细胞突起对称分布于胞体两侧.两个组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凹陷,环绕在细胞核周边,转染组的凹陷数量明显多于未转染组.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下从细胞膜的水平观察,caveolin-1在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唐氏综合征细胞黏附分子(DSCAM)在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的表达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月龄分别为新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APP转基因阳性和阴性小鼠,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对全脑切片进行染色,观察DSCAM在APP转基因阳性小鼠脑内的表达,特别是在小脑内的表达部位及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DSCAM主要在APP转基因阳性模型小鼠小脑中的浦肯野细胞、大脑皮层、海马安蒙氏角(Ammon's horn)的锥体细胞、海马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丘脑及脑干神经元中表达.新生小鼠和1个月小鼠DSCAM的小脑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1月龄小鼠小脑内的表达量较3月龄小鼠低(P<0.05),到达3个月时,其表达量达到高峰,6个月时,DSCAM的表达量和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12月龄的小鼠小脑内的DSCAM的表达量较6月龄低(P<0.05).在3个月和6个月时,DSCAM在APP转基因阳性小鼠小脑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龄阴性小鼠(P<0.05).结论 DSCAM在一定月龄APP转基因阳性小鼠小脑内存在过度表达,推测DSCAM作为一种黏附分子,其过度表达在APP小鼠的学习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的缺陷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脑脊液(CSF)中Delta-like-1(DLL1)的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3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2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颅内转移瘤(肿瘤组)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测定患者CSF中DLL1的含量。结果各组CSF中DLL1的含量,结脑组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别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SF中DLL1的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葡萄糖、氯化物及颅内压均无相关性。结论 DLL1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微管结合蛋白(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及核因子-κB亚基p65核移位情况。结果①盐酸法舒地尔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元分化,NSE、MAP-2的表达率高,但对照组无类似情况(P〈0.05)。②盐酸法舒地尔组MSCs的p65核移位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抑制核因子-κB活化,可能有利于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t‐7b过表达和Let‐7b抑制慢病毒载体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t‐7b过表达和Let‐7b抑制慢病毒载体并感染大鼠MSCs ,筛选最适感染复数(MOI);实验分未感染组、感染组1(感染LV‐rno‐Let‐7b‐up)、感染组2(感染LV‐rno‐Let‐7b‐inhibition)、阴性对照组(感染空病毒);采用法舒地尔诱导感染后大鼠M SCs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 SCs感染后荧光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微管结合蛋白(MAP‐2)的表达变化;PT‐PCR检测MAP‐2 mRNA的表达变化;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LV‐rno‐Let‐7b‐up和LV‐rno‐Let‐7b‐inhibition慢病毒载体感染成功,MOI值为10,感染3 d时大鼠LV‐rno‐Let‐7b‐up慢病毒感染率最高,细胞存活率较高,感染率可达(92.1±4.3)%;MOI为20,感染5 d时大鼠LV‐rno‐Let‐7b‐inhibition慢病毒感染率最高,细胞存活率较高,感染率可达(90.3±4.2)%。法舒地尔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感染组1诱导MSCs为神经细胞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2,NSE、MAP‐2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 LV‐rno‐Let‐7b‐up可更高效感染大鼠 MSCs ,感染LV‐rno‐Let‐7b‐up后大鼠MSCs经法舒地尔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比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初步探讨let‐7f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神经重症IC U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标本(128例),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群、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将血清标本进行miRNA提取、反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以检测血清中let‐7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血清let‐7f在大面积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中表达较正常人群显著下调( P<0.05);在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群无显著性差异。血清let‐7f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患者中表达较正常人群显著上调( P<0.05),但较脑出血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血清let‐7f在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上调( P<0.05)。血清let‐7f在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上调(P<0.05),但低于脑出血患者。血清let‐7f表达水平与肺部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let‐7f与脑出血或脑梗死合并出血呈高度正相关性,其次与梗死面积呈负相关。结论血清let‐7f表达水平对于大面积前循环脑梗死的诊断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王爽  贾延劼  谢鹏  赵裕光  王运良  牟君  董为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71-7673,i00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13K)/AKT信号途径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11/2004-04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分为对照组、P1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组和LY294002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NF-200和GFAP的表达;TUNEL评价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AKT,caspase-9和bad的表达。结果:随着wortmannin和LY294002浓度增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变化逐渐明显,而且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增加。低浓度时(wortmannin浓度为5nmol/L,LY294002浓度为2μmol/L),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意义(P&;gt;0.05);高浓度时(wonmannin浓度为50,100nmol/L,LY294002浓度为50,100μmol/L),神经干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低浓度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随着PI3K特异性抑制剂浓度增大,磷酸化AKT的表达逐渐减弱。当高浓度woftmannin(20nmol/L)和LY294002(10μmol/L)抑制了AKT磷酸化后,磷酸化的caspase-9,Bad表达减弱。此外,将wortmannin组和LY294002组存活的细胞接种后,分化后细胞的NF-200,GFAP表达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细胞存活依赖于PI3K/AKT途径的活化,其机制可能是PI3K/AKT活化后,促进了Bad和caspase-9等蛋白的磷酸化,抑制了细胞凋亡事件的发生。但是PI3K/AKT途径可能在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中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