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瑞珂  刘雅敏  张景姣  张健  娄玉钤  韩德恩 《中草药》2019,50(17):4238-4243
目的研究临床剂量下制马钱子在大鼠体内多次给药的药动学过程及各组织脏器中的含量,探讨马钱子在体内蓄积的可能性。方法大鼠分别单次、多次ig给予制马钱子,采用UPLC-Q-Orbitrap HRMS法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血药浓度,比较不同给药次数下2种成分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探讨其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结果制马钱子单次给药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_(1/2))为10.59、8.39 h,达峰时间(t_(max))为0.77、0.64 h,t_(1/2Ka)为5.38、2.63 h,峰浓度(C_(max))为2.97、10.83 n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为87.36、172.24 ng·h/L,药物消除率(CL/F)为40 637.08、38 370.26 L/(h·kg);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与士的宁的血药浓度在大鼠给药3 d后达到稳态。末次给药后,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_(1/2)为7.07、4.75 h,t_(max)为0.48、0.46 h,t_(1/2Ka)为3.23、1.09 h,C_(max)为5.77、34.83 ng/L,AUC_(0~t)为32.80、107.86 ng·h/L,CL/F为75 920.52、43 871.54 L/(h·kg)。与单次给药比较,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在多次给药后,肝、肾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减少,其他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在大鼠体内单次、多次给药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过程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在大鼠体内具有吸收速度快的药动学特征。给药3 d后,马钱子碱与士的宁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并未出现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持续增加的现象。单次和多次给药后的各组织含量并未增高。提示在安全给药剂量下,多次给予制马钱子,不会引起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持续叠加升高,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美敏伪麻缓释胶囊经单、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特征,评估其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安全性。方法22例受试者随机、开放试验设计,研究单、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血浆中氯苯那敏、伪麻黄碱、右美沙芬、右啡烷采用LC-MS/MS法测定,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安全性特征以记录到的所有不良事件来进行评价。结果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单次口服美敏伪麻缓释胶囊后,伪麻黄碱、氯苯那敏、右美沙芬和右啡烷均在3~5 h达峰,t1/2分别为6.30±1.17、23.3±6.91、10.4±2.19、8.62±3.04 h,Cmax分别为203±40.4、5.05±1.39、4.29±3.95、1.95±0.72 ng/mL, AUClast分别为2050±559、137±47.5、61.3±67.5、17.2±6.58μg·h/L,AUCinf分别为2140±570、161±63.8、17.6±6.65、62.8±69.3μg·h/L。在2次/d,连续给药4 d后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伪麻黄碱、氯苯那敏、右美沙芬和右啡烷的Cmax、Cmin、AUCtau, ss与单次给药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波动系数的平均值为107%~271%。结论美敏伪麻缓释胶囊多次给药后4 d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暴露均较单次给药后有所增高,在健康志愿者体内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以三七总皂苷为模型药物,探讨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新思路与方法.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及静脉注射刺量为300及10 mg·L-1 的三七总皂苷,LC-ESI-MS法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皂苷Rg1、Rd、Re、Rb1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 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整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给药后三七总皂苷在体内吸收迅速但二醇型和三醇型皂苷之间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其中二醇型皂苷Rb1和Rd的t1/2远大于三醇型皂苷Rg1、Re和R1;整合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浓度药-时曲线符合灌胃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消除规律.三七总皂苷大鼠体内吸收迅速,灌胃和静注给药后整合药动学t1/2、AUC分别为18.88,19.15 h和25.33,84.83 mg·h·L-1.结论:基于三七总皂苷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代动力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片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给药后的药动药效学。方法 1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男性住院患者口服沙格列汀片5 mq qd 7 d,在第7天采集12 h内动态血标本,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沙格列汀的浓度,同时测定全血样本中血糖水平,并用DAS3.2.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多次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 q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6.27±9.28)μg·L-1,tmax为(1.70±0.48)h,t1/2为(3.33±0.59)h,AUC0-12为(45.19±18.67)μg·h·L-1,AUC0-∞为(49.15±19.71)μg·h·L-1。沙格列汀的血药浓度与血糖水平无特异相关性。结论沙格列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动学特征在正常范围内,安全性较好,对于部分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控制血糖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青藤碱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和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在10只Beagle犬中研究单次口服或静脉注射青藤碱10 mg·kg~(-1)的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利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口服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82.5±13.9)min,C_(max)(0.15±0.027)mg·L~(-1),t_(1/2)(87.6±28_3)min,AUC_(O~T)(28.43±3.48)m·min·L~(-1),静注青藤碱后犬体内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β)(106.7±120.2)min,Auc_(O~T)(93.32±82.08)mg·min·L~(-1),青藤碱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6±4.24)%.结论:青藤碱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在犬体内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大黄酚为对照,研究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固体分散体,两组均按大黄酚40 mg·kg-1的剂量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酚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血药浓度数据采用DAS 1.0药动学软件进行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给予大黄酚及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后,大黄酚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大黄酚组的AUC,Cmax,Tmax分别为(226.7±18.62)μg·h-1·m L-1,(1.37±0.14)mg·L-1,(68.99±5.24)h,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组的AUC,Cmax,Tmax分别为(1 210.0±56.32)μg·h-1·m L-1,(8.17±0.94)mg·L-1,(38.42±2.78)h,统计结果表明大黄酚组与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组的AUC,Cmax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将大黄酚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能显著提高大黄酚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邓莹  李宁  崔梅  熊志立  李发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60-2963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盐酸苯乙双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葛根素单独给药组与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素联合给药组,大鼠单独和联合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独灌胃葛根提取物和联合灌胃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提取物后,2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9±1.01),(1.03±0.35) mg·L-1;Tmax、为(0.50 ±0.09),(1.5±0.5)h;Ke为(0.153 ±0.028),(0.172±0.042)h-1;t1/2为(4.65 ±0.86),(4.20 ±0.81) h;AUC0-1分别为(5.73 ±2.60),(5.45±1.81)mg· h·L-1;AUC0-∞分别为(6.72 ±2.89),(6.26±1.88) mg·h·L-1.与葛根素单独用药组相比,合用盐酸苯乙双胍后葛根素的Cmax显著减少(P<0.05),Tmax极显著延长(P<0.01).结论:盐酸苯乙双胍能延缓葛根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谷红注射液有效成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该实验以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尾静脉给予谷红注射液(2.1 m L·kg-1)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乙酰谷酰胺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采用药动学软件DAS 3.2.6得到药动学参数。结果发现,乙酰谷酰胺和HSYA分别在1.5~500 mg·L~(-1)(R2=0.997 5)和0.33~40 mg·L~(-1)(R2=0.998 9)的质量浓度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的回收率高,精密度、稳定性良好;两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CL1,CL2,AUC0-t,AUC0-∞,Vd1,Vd2分别为(0.139±0.007)和(0.155±0.017)h,(0.803±0.046)和(2.233±0.410)h,(0.016±0)和(0.149±0.018)L·h-1·kg-1,(0.015±0.001)和(0.446±0.016)L·h-1·kg-1,(133.335±3.844)和(9.298±0.179)mg·h·L-1,(143.851±3.595)和(14.464±1.451)mg·h·L-1,(0.009±0.001)和(0.223±0.007)L·kg-1,(0.006±0.001)和(0.212±0.032)L·kg-1。表明所建立的HPLC专属性强,可用于谷红注射液中乙酰谷酰胺和HSYA在MCAO大鼠体内的同时检测和药动学研究;药动学参数可以为连续给药、间隔给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制备了黄芩苷纳米晶体(baicalin nanocrystal,BC-NC),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探头超声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微丸,考察纳米晶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248±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81±0.065),Zeta电位为(-32.3±1.8)mV.BC-NC达峰浓度(Cmax)为(16.51±1.73) mg·L-1,0~24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为(206.96±21.23) mg·L-1·h,与黄芩苷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均有显湿著性提高(P<0.0l).结论:通过高压均质及流化干燥工艺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望进一步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相妍笑  刘沙  魏春敏  魏欣冰  郭瑞臣  张岫美 《中草药》2012,43(11):2247-2249
目的 考察乙酰葛根素ig和iv给药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ig给予400 mg/kg或尾iv给予160 mg/kg乙酰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结果 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代谢为葛根素,葛根素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ig给药葛根素AUC0~∞为(44.76±4.13) mg·h·L-1,iv给药葛根素AUC为(36.67±5.3) mg·h·L-1,ig给予乙酰葛根素后大鼠体内葛根素的暴露水平(生物利用度)为48.12%,ig给药的Cmax为(12.07±0.15) μg/mL,tmax(1±0.33)h,t1/2为(2.52±0.21)h.结论 HPLC法可作为乙酰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检测手段,ig乙酰葛根素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暴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萆薢分清直肠凝胶剂的处方,对比该复方口服和直肠给药后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该复方的现代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外观、均匀度、黏稠度及pH为综合考察指标,以卡波姆940用量、丙三醇与丙二醇的用量比和NaOH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萆薢分清直肠凝胶的处方。采用HPLC检测口服和直肠给药后血浆中甘草次酸的浓度,以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口服和直肠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过程。结果:最优处方为1.5%卡波姆940,8%丙三醇,2%丙二醇,1%NaOH,0.03%尼泊金乙酯。直肠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为药峰浓度(C_(max))(35.144 7±5.272 4)mg·L~(-1),达峰时间(T_(max))(27.114 6±13.358 7)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6 h))(5 125.468 5±368.745 9)mg·min·L~(-1)。结论:均匀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萆薢分清直肠凝胶剂的处方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所得凝胶外观细腻、黏度适宜。萆薢分清直肠凝胶剂直肠给药后主要成分在体内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实施颈静脉插管手术后,单次尾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10 mL·kg-1,含丹参素1.472 9 g·L-1,原儿茶醛0.229 0 g·L-1),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最大浓度(Cmax)分别为(73.73±11.46),(4.60±3.39)mg·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88±0.20),(1.13±0.61)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30.19±5.12),(2.15±1.56)mg·L-1·h。结论: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灌胃和尾静脉2种方式对大鼠给予黄藤总生物碱,采用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巴马汀与药根碱的浓度变化后,通过3P97软件计算巴马汀与药根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2种方式给予黄藤总生物碱60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Cmax分别为(0.91±0.06),(0.70±0.08)mg·L~(-1),tmax分别为(35.24±0.83),(47.76±1.24)min,t1/2分别为(187.03±1.53),(105.64±16.99)min,AUC分别为(280.30±18.69),(144.36±1.06)mg·min·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t1/2分别为(172.18±12.38),(147.26±1.82)min,AUC分别为(2 553.14±214.91),(328.83±10.81)mg·min·L~(-1)。巴马汀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0.98%,药根碱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3.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制川乌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转运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种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经皮给予白芍凝胶、制川乌-白芍凝胶和白芍-氮酮凝胶,采用皮肤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HPLC测定透析液中芍药苷的浓度,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利用DAS 2.0软件计算局部药动学参数,采用扫描电镜考察药物对小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结果:白芍凝胶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半衰期(t_(1/2)),达峰时间(T_(max))和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3.28±1.01)mg·L~(-1)·h,(3.95±0.32)h,(0.92±0.44)h,(2.00±0)h和(0.72±0.24)mg·L~(-1);白芍-制川乌凝胶组MRT_(0-t),AUC_(0-t),t_(1/2),T_(max)和C_(max)分别为(3.35±0.08)h,(10.64±1.24)mg·L~(-1)·h,(1.32±0.67)h,(1.00±0)h和(3.06±0.38)mg·L~(-1),白芍-氮酮凝胶组AUC_(0-t),MRT_(0-t),t_(1/2),T_(max),C_(max)分别为(59.82±13.51)mg·L~(-1)·h,(3.67±0.08)h,(0.89±0.16)h,(2.67±0.29)h和(13.24±4.14)mg·L~(-1)。与白芍凝胶组比较,制川乌-白芍凝胶组AUC_(0-t)和C_(max)均显著增大,T_(max)明显缩短。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川乌作用皮肤后,角质层细胞间隙明显增加,且与氮酮对皮肤的作用类似。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透皮吸收,达到配伍"增效"的目的,这可能与制川乌降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该实验建立了小鼠体内醒脑静微乳和mPEG2000-PLA修饰醒脑静微乳鼻腔给药后测定血浆栀子苷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2种制剂经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将80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鼻腔给药醒脑静微乳和mPEG2000-PLA修饰醒脑静微乳后,于不同时间点摘眼球取血,HPLC测定血浆中栀子苷的量,以Kinetica软件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小鼠鼻腔给药醒脑静微乳后,血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4.36±2.69)mg·L-1,tmax1 min,MRT(29.73±4.54)min,AUC(53.63±14.03)mg·L-1·min;小鼠鼻腔给药共聚物修饰醒脑静微乳后,血药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9.75±4.14)mg·L-1,tmax 1 min,MRT(22.34±2.90)min,AUC(131.87±40.13)mg·L-1·min。与醒脑静微乳相比,共聚物修饰醒脑静微乳经小鼠鼻腔给药后,栀子苷入血程度更高,可能与其刺激性较小而吸收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作用的活性,并确定其有效活性部位。 方法: 通过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SRB)与流式细胞术以细胞密度1×105个mL,药物质量浓度250,125,62.5,31.25,15.6 mg·L-1(流式细胞术药物浓度为62.5 mg·L-1),检测新疆阿魏树脂不同分离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甲醇部位)对结肠癌细胞 HCT116药物作用24 h后的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以IC50和总凋亡率作为指标衡量其各分离部位抑制肿瘤的活性效能。 结果: 石油醚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抑制IC50 68.7 mg·L-1,总凋亡率为(43.4±1.1)%;乙酸乙酯部位:IC5043.7 mg·L-1, 总凋亡率为(56.2±0.9)%;甲醇部位:IC5059.6 mg·L-1,总凋亡率为(46.7±3.1)%。 结论: 新疆阿魏树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毒性作用较强并能促进其大量凋亡,初步确定为新疆阿魏树脂抗肿瘤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建立气相色谱法(GC)方法学的基础上,比较绿茶中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验证其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50 mg·kg-1)复制糖尿病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灌胃咖啡因和绿茶浸出液进行干预,并且每3周测定1次血糖值,诱导第12周时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功能,选择HP-5色谱柱,二阶升温程序,流速1.0 m L·min-1,分流比10∶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和进样口温度均为250℃,载气为氮气的色谱条件进行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咖啡因的线性范围1.28~128 mg·L-1(R2=0.998),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7,1.28 m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8.0%,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均90%。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6.71±4.25),(61.2±5.44)mg·h·L-1,半衰期(t1/2)分别为(2.82±0.38),(3.71±0.13)h,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3.25±2.02),(17.12±1.08)mg·L-1,清除率(CL)分别为(0.43±0.08),(0.33±0.07)L·kg-1·h-1。与模型组比较,咖啡因组和绿茶组血糖下降、认知能力和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代谢存在差异,且具有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功效,这为绿茶和咖啡因临床用于防止糖尿病认知障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卢帕他定人体内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法,并对1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后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给药10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1.5,2,3,4,6,8,10,12,16及24h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卢帕他定的浓度,并采用PKS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口服给药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mg后,其药-时曲线拟合符合二室模型,t1/2,tmax,ρmax,AUC0-24,AUC0-∞分别为(5.3±1.7)h,(0.8±0.1)h,(2.38±0.61)μg·L-1,(6.8±1.2)μg·h·L-1,(7.3±1.3)μg·h·L-1。结论试验建立的卢帕他定人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可靠、简便;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单剂量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徐攀  杜守颖  黎迎  陆洋  白洁  郭青丽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763-3767
为了研究醒脑静中冰片在脑中风病理状态脑和血中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脑中风对冰片透过血脑屏障能力的影响。该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法建立并选取脑中风模型大鼠,并设立假手术组,灌胃给予醒脑静混悬液,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GC测定,以Kinetica 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 结果表明在脑中风状态下的脑、血的Cmax为(1.82±0.825),(1.35±0.43) mg·L-1,AUC0-t为(123.39±55.82),(87.91±39.81) mg·L-1·min,Te (脑/血药物比) (71.3±3.24)%,大于假手术组的各个参数。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脑中风的发生能够促进醒脑静中冰片透过血脑屏障,增加冰片的入脑量,为冰片的合理使用以及醒脑静口服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和普通片1 0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计算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单次po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普通片1 000 m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1.27±0.32)和(1.82±0.32)mg·L-1;tmax分别为(5.0±1.62)和(2.95±0.72)h;AUC0~t(13.53±3.87)和(12.36±2.24)mg·h·L-1;AUC0~∞(14.44±4.09)和(12.66±2.34)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9.62±26.81)%。多次po盐酸二甲双胍缓释胶囊和普通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ρmin(0.10±0.05)和(0.33±0.09)mg·L-1;AUCss(12.28±2.73)和(8.59±2.01)mg·h·L-1;DF(239.68±30.98)%和(118.68±22.34)%,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72.82±11.37)%。结论AUC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ρmax经检验不具等效性,tmax经非参数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缓释胶囊较参比普通片的ρmax小、tmax有所延长,表明受试制剂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