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一套省级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为适宜卫生技术筛选和建设省级适宜卫生技术库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复习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制定了省级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其中包括一级指标5个,分别为科学性、技术实施要求、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宜性;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19个。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全面、科学、简易可行的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并制定了技术评估方法,为适宜卫生技术筛选解决了关键问题,对于推动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评价内蒙古基层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现代化指标系统。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面对面访谈、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选定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应用YAAPH软件,采用STAAY标度,构建出评估基层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结果 最终建立的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系统划分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分别为4个、18个和52个。结论 运用面对面访谈及德尔菲法等综合方法构建的内蒙古基层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省级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要求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规范?标准,基于j2ee开发环境,采用oracal数据库?b/s多层体系架构的应用平台,并与采用delphi 7.0开发工具?c/s多层体系架构专项信息系统相整合,采用虚拟专网(vpn)的隧道技术?认证技术和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构建了适合地级市各级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和用人单位等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的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试点应用,实现了不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与服务机构?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与合作,实现了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辅助各机构建立了完善的职业病防治档案,规范和提高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地区职业病防治综合管理与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北京医管局")于2011年7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全国首个省级医院管理机构,意在实现医疗机构的管办分开,通过医院现代化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医院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地方高校省级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应用专题组讨论法初步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设置,应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可行,能够为省级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21世纪对中专医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要求,宁波卫生学校于2000年初开始对中专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省级立项课题研究。本文就中专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保宏翔  刘丹红  杨鹏  徐勇勇 《医学争鸣》2007,28(10):944-946
目的:探讨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方法.方法:①通过对大量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研究学习,按照归纳法原理给出了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过程;②介绍并论证了本体构建方法理论在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结果:由已经建立起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及社区健康公平性监测基本指标体系俩体系验证了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结论: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构建指标体系之前,均需作需求分析;②方式的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甚至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医学科研型硕士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而军队医学科研型硕士的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国防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本文对我国军队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现状以及现有军队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构建该指标体系作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指导建立浦东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指标体系。方法首先,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探讨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原理和方式,形成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方法;然后,以此方法为指导,结合数理统计,经过指标收集、指标筛选,形成指标体系。结果总结出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指标体系。结论在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导下所形成的指标体系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经有效、经济、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卫生管理质量。该方法也可为其他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卫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德育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所以构建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从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大学生德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方法和原则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3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指出了大学生德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依据、规范的体系和合理的权重,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选择评价的标准,区分评价的主客体,明确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运用h指数、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等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Web of ScienceTM上2007-2016年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论文,对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SCI论文量最多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提出发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术带头作用、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各自研究领域继续发挥所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市、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对市、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通过专家咨询,应用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市、县级疾病控制机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1级指标,18个2级指标,62个3级指标。  相似文献   

13.
设计统一的调查方案,对全国省、地市、县3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和门户网站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Baidu、Google和Ahrefs作为主要数据源和检索工具,采集除西藏、港澳台、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户网站的相关数据,从网站域名质量、架构与功能、信息资源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中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户网站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某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三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个人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该省三级疾控机构现有工作人员8371人,其中技术人员占70.71%;年龄构成呈纺锤型,以35-44岁和25-34年龄组为主,分别占34.33%和29.21%;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占80.57%;职称以中级为主,占44.86%;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比例不足1/5(19.44%);不同单位之间人员素质得分不均衡,省级人员平均素质得分是市级的1.12倍,县,区级的1.39倍。结论合理配置卫生人才资源,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文献信息资源现状,逐步建立适应疾病预防控制需要的文献保障体系,通过在全国省级疾控中心或卫生防疫站进行的"疾控机构卫生信息资源调查"和"疾控机构卫生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及共建共享"的专家咨询,并对调查结果和专家意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疾控机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疾控中心实验室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量化,建立评价体系,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以提高其综合检测服务能力。方法建立适应疾控心实验室绩效管理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通过专家咨询方式,给出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对疾控中心实验室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并用此体系方法对连云港市4家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工作实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评定,最终4家县级实验室评价一级绩效考核综合得分为75.4、71.8、59.1、52.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综合得分达75分以上的全市只有2家,良好率为40%,气相色谱仪的综合得分达60分以上只有1家,合格率为20%;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总评价良好。结论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综合效能不高,应定期开展实验室绩效管理评价,促进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员的心理状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四川省省级、市级、县(区)级CDC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自填问卷收集其基本特征、工作状况、培训情况、工作困难及工作单位的支持等,并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分别测量CDC工作人员的焦虑、抑郁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CDC工作人员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653名CDC工作人员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58.35%、50.0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5,95%CI=0.92~0.97)和工作单位提供精神支持(OR=0.61,95%CI=0.45~0.82)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保护因素;身体疲劳(OR=1.82,95%CI=1.20~2.74)、工作压力(OR=1.61,95%CI=1.21~2.12)、防护用品不足(OR=1.92,95%CI=1.06~3.49)是CDC工作人员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7,95%CI=0.94~0.99)、每天睡眠时长(OR=0.74,95%CI=0.56~0.96)和参与技术培训工作(OR=0.33,95%CI=0.12~0.95)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保护因素;精神疲劳(OR=1.68,95%CI=1.18~2.41)、工作压力(OR=2.94,95%CI=2.08~4.17)、加班激励制度不清(OR=1.99,95%CI=1.23~3.23)是CDC工作人员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CDC工作人员焦虑与抑郁状况堪忧,主要受年龄、睡眠、防护用品供应、激励制度、疲劳和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a CDC in rebuilding reporting capacity and response to the Sichuan earthquake through use of mobile phones.Methods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odeling are used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cell phone-based reporting system. The PDA-based system used by the Field Adapted Survey Toolkit (FAST) was deployedResultsApproximately one week after deployment of the mobile phone-based reporting system, the cumulative reporting rate reached the same level (81%) as the same period in 2007. In the Sichuan provincial pilot investigation for infectious disease, 1339 records were collected using PDAs developed and deployed by FAST.ConclusionThe mobile-based system is recognized as a quick and effective response solution to this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Our experience suggests that mobile-based data collection tools provide faster, cleaner, standardized, and shareable data for critical decision making. This system could be adapted as complementary to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s after natural disaster occurrenc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凯里市及三穗县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妇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梅毒、HIV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凯里市及三穗县从事性服务的妇女进行调查,并采血用梅毒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分析;HIV抗体初筛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血清送省疾控中心做确诊试验。结果2006年调查的420个性服务妇女的年龄范围在15~60岁,其中15~30岁的年龄段最多(84.72%),学历主要为初中生(72.96%),52.21%为未婚青年,有7人吸毒。在性活动中从未和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43%、34.26%,性服务的妇女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08%,HIV抗体阳性人数2人。结论加大对性服务妇女的监测力度,对该类人群进行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