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T10椎体节段以下的低位椎管内肿瘤32例患者均予手术切除,全部切除27例,部分切除5例。结果 32例中早期误诊15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29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3例下肢肌力及感觉减弱,无一例复发。结论 以临床特征为基础,配合X线片、腰穿脑脊液检查、MRI检查可降低低位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手术切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行手术治疗,21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9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10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及年龄不同,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4例,其中显微外科手术8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术后复发再手术,手术优良率92.6%。结论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如果术中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重建稳定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最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18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疗效。结果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16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6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全瘫痪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恢复。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佳,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27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分析指出:MRI+Gd-DTPA可增强MRI对椎管内肿瘤检出率,定位定性准确,对决定手术方案,预测预后有决定性意义,应作为首选检查。并对不同部位、性质、形态的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作了分析,应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基础上,避免摘除后脊柱脊髓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肿瘤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率。方法 对13例X线CT检查漏/误诊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保守治疗。随访12例,时间3个月-6年5个月,优11例,良1例。结论 对怀疑椎管内肿瘤的患者须尽早做MRI及增强MRI检查,避免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过去10年来对21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结果:本组21例椎管内肿瘤,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肿瘤4例,硬脊膜下髓外肿瘤15例,髓内肿瘤2例;颈段5例,胸段10例,腰段6例;术后病理分型脊膜瘤7例,神经鞘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转移瘤3例。21例中有11例行磁共振检查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0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出院时症状均大大改善。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十年来收治并施行显微手术的36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结果:行镜下大部分肿瘤切除10例(包括6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和1例转移性肺癌),镜下全切肿块26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7例,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加重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应注意意识别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对可疑病人尽早行MRI检查,避免漏诊、误诊。一旦影像学诊断成立,应尽早显微手术,即使有呼吸、大小便功能障碍也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应综合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操作,重视微创原则,保护重要组织,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肿瘤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和适应证的选择。 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椎管肿瘤45例患者采用单剥离一侧椎旁肌,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神经鞘瘤19例、脊膜瘤11例、神经纤维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和畸胎瘤3例均手术全切除,胸椎管内表皮样囊肿l例和脊髓圆锥部畸胎瘤4例残留少许包膜或瘤体。随访3个月~6年,失访4例。术中肿瘤全切除者无肿瘤复发。1例因胸腔积液肺不张致脊柱畸形。其余病例均无因手术而继发畸形。 结论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最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对于椎管内与脊髓无粘连可分离的肿瘤,选用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切除,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8.8岁。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20例,腰椎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5例,腰椎全椎板截骨肿瘤摘除椎板再植术2例,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5例,颈椎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7例,后路环脊髓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死亡1例,复发2例,其余患者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较术前下降,无改变13例,好转27例。结论对于椎管内肿瘤,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前脊髓损伤重(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C以下)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脊髓损伤轻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对于肿瘤较大或者肿瘤偏于脊髓一侧者。需两侧或者单侧关节突切除者应给予钉棒系统或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采用半椎板切除微创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椎管内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髓内肿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左侧垂足现象,经治疗1个月,排尿恢复正常,足背伸动作逐步改善.术后神经根性疼痛在1~3 d消失,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在术后1~2个月内逐渐改善,全部病例均能恢复正常工作.术后随访3~ 18个月,30例全切除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半椎板入路微创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损伤小、出血少,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I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进行肿瘤切除,部分病人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15例完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7例,症状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仔细评价肿瘤大小及肿瘤与脊髓的关系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脊髓,并注意保护好椎动脉及防止椎管内静脉丛大出血,是将肿瘤完全切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椎管内肿瘤病人的诊断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调查惟管内肿瘤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效果等项日,并进行分析。结果:23例病人中髓内肿瘤1例,硬膜内髓外肿瘤11例,硬膜外肿瘤11例。发生率大于文献报告水平。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椎管内肿瘤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手术仍然是惟管内肿瘤的主要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84例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颈段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的切除首选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腰骶段神经鞘瘤建议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段神经鞘瘤患者适用于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结论]进行椎管内髓外神经鞘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为早期诊断和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保证。方法:53例椎管内神经鞘膜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颈椎行“单开门术”暴露椎管,胸椎用电磨行全椎板切除,腰椎则行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棘突的次全椎板切除,颈,胸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分别采用颈前路和肋骨横突切除入路。结果:随访45例,平均随访时间3.5年,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术式,能充分暴露椎管,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胸腰椎管内肿瘤延误诊治原因探讨(附4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一组44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初期延误诊治,其中10例为腰椎间盘突出而手术,2例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与脊柱退变性疾病分属两种不同的疾病范畴。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本文就误诊原因作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17.
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1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5例均采用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椎管内外肿瘤,9例随访6个月至5年,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颈椎哑铃形椎管肿瘤可经颈后正中入路一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肿瘤在椎管内占位节段长,病变范围广,常常发展到椎管内外或者造成严重的脊椎结构和破坏而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方法 本文总结了两例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一例采取前后联合手术入路,全部切除肿瘤。另一例采取后路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两例患者随访半年效果优良。结论 多节段特大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治疗中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以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在切除肿瘤时应注意操作仔细防止神经损伤,同时应解决脊柱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腰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腰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精确的定位下,采用单侧椎板开窗、中央开窗和全椎板切除等手术方式,在显微镜下操作切除肿瘤23例。结果 肿瘤完全切除2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7例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消失,6例疼痛症状减轻。所有病例术后3d可坐起,7d后带腰围下地活动。术后随访6个月-4年3个月,平均2.6年。21例病例无复发,可正常生活和工作;2例仍存在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恢复脊髓功能的最有效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脊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椎管髓外跨硬脊膜肿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全部病例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特性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应尽量将肿瘤完全切除.[结果] 9例手术肿瘤均已全切,术后9例随访6~72个月,平均30.1个月,神经功能症状均明显改善,只有1例出现感觉减退,未见硬膜外与皮下脑脊液漏及囊肿形成.肿瘤均无复发及术后脊柱畸形.[结论] 椎管髓外跨硬脊膜(硬膜内椎间孔内外)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其特殊性,须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大小决定手术方式,能否一期完全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肿瘤侵犯椎体和受累超过2个节段及以上造成脊柱不稳的病例应行椎体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