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梗塞法制成V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心通组(以下简称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另设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进行相关治疗后以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用Nissl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GR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复方脑心通胶囊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防止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死亡,同时能增加海马区域CGRP阳性细胞数和降低其灰度值.其大鼠海马CA1区内的CGRP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提高海马CGRP阳性神经元数目,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起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脑缺血所致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治疗组术后给予EPO1000U/kg,持续5d。术后第8周时3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后断头取脑做组织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缺血组水迷宫表现同假手术组和EPO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EPO能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5)。EPO组神经细胞病理改变较轻,海马细胞凋亡率较低(P<0.01)。结论:EPO可能通过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以及抗凋亡作用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266-269
[目的]观察朝医三神散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喜得镇组、朝医三神散大、中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动脉夹闭方法制备VD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行为学改变,行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结构形态并对神经元数目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给予朝医三神散治疗后,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模型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HE染色观察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朝医三神散大剂量组细胞排列较整齐且有规律;TUNEL染色观察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朝医三神散大、中剂量组细胞凋亡个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朝医三神散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凋亡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绞股蓝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雄性C57BL6/G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VD)组、绞股蓝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2VO)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发现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绞股蓝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VD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中、高剂量绞股蓝治疗组VD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短于低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股蓝可通过保护血管性痴呆所致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条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动物模型,用Y型迷宫法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计量病理光学显微镜观测其双侧海马CA 1区神经元数目.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1);治疗组双侧海马CA 1区神经元存活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说明脑力康对VD大鼠学习和记忆障碍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其海马神经元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细胞Noxa、Caspase-3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海马病理损害,减少VD大鼠的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P<0.04).说明电针治疗改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状况,从而促进智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对大鼠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缺血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则只手术不缺血。缺血第8天开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来检测其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然后进行灌注固定,经石蜡切片和尼氏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从而确定全脑缺血模型制作的成功与否。结果: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CA1区约90%神经元死亡,未死亡的神经元散在分布,其形态与正常神经元形态稍异,而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并未发生死亡,说明模型制作成功;在Morris水迷宫测试前4天的训练中,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平均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大鼠所用时间,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游泳速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撤掉平台后,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所走的路程占总路程的比例也明显比假手术组少(P<0.05)。说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的空间分辨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降低。结论:缺血性脑损伤使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特征。方法将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第29天、30天,采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试2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海马CA1区神经元PKC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PKC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0.27±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神经元PKC表达减少,推测此现象参与了V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应用水迷宫筛选出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模型组(20只)和治疗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2-VO)制备VD模型,每组大鼠均在术前及术后2、3个月行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能力和空间辨别力;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和ICAM-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P<0.05),海马区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CA1区NF-κB p65、ICAM-1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减少NF-κB p65、ICAM-1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同时给予尾部放血的方法,制备VD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及丁基苯酞治疗组,应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ICAM-1表达水平。结果 V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组织中ICAM-1表达明显增加(P<0.01),给予丁基苯酞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提高,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海马CA1区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通过减少ICAM-1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抑制VD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VD小鼠的脑损伤程度,改善VD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造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1±0.01),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D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对大鼠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17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缺血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则只手术不缺血.缺血第8天开始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来检测其空间分辨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然后进行灌注固定,经石蜡切片和尼氏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从而确定全脑缺血模型制作的成功与否.结果: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CA1区约90%神经元死亡,未死亡的神经元散在分布,其形态与正常神经元形态稍异,而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并未发生死亡,说明模型制作成功;在Morris水迷宫测试前4天的训练中,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平均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大鼠所用时间,经统计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游泳速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撤掉平台后,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所走的路程占总路程的比例也明显比假手术组少(P<0.05).说明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性脑损伤组大鼠的空间分辨学习与记忆能力明显降低.结论:缺血性脑损伤使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脑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细胞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xcitator aminoacid transporters,EAATs)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药物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3次缺血-再灌注方法,制备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各组大鼠按照分组原则进行处理,8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跳台试验进行学习和记忆成绩测试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同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膜上 EAAT1和EAAT2的表达量.结果 通过跳台实验可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测试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学习和记忆测试明显改善,Morris水迷宫实验同样得出相同趋势的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数量较少,甚至坏死、凋亡.而药物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形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膜上EAAT1和EAAT2表达明显下降,而药物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膜上EAAT1和EAAT2表达则明显改善.结论 补肾健脑汤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和记忆障碍,机制可能与其有效调节海马CA1区内EAATs的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电迷宫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Y型电迷宫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和训练组均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电凝双侧椎动脉、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操作与对照组和训练组相同.术后7 d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的7 d、14 d、21 d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3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并计数正常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结果:训练后7 d、14 d、21 d,对照组大鼠错误反应次数、全天总反应时间、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3个指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对照组各时点大鼠海马组织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训练组21 d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各时点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训练组大鼠14 d、21 d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均<0.05).结论:Y型电迷宫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英  王玉良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6):423-425,I000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结果模型组大鼠在1个月、2个月和4个月不同时间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显著均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及其树突丢失,药物组锥体细胞数多于模型组。结论EGb761对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以及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制备VD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通胶囊大、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P〈0.05-P〈0.01)。模型组突触前、后膜模糊,突触间隙变窄,突触后致密带密度低,突触活性带较短,突触囊泡不清。假手术组突触结构形态正常。大剂量组、中剂量组突触结构形态接近于假手术组。结论:脑通胶囊可减轻海马CA1区突触损伤,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缺氧对严重低压缺氧引起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②单纯缺氧组和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进行穿梭箱主动回避训练,随后进行低压缺氧,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较轻,神经元凋亡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预缺氧复合缺氧组大鼠在严重缺氧后受电击次数和主动逃避时间的增加显著低于单纯缺氧组(P<0.05).结论 缺氧引起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等病理改变,并导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预缺氧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有效减轻严重缺氧所导致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性痴呆(VD) 模型大鼠海马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探讨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在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VD大鼠模型,在15d、1个月、2个月和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组大鼠海马TLR4形态、数量及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L均明显延长(P<0.01),且模型组各时间点EL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模型组大鼠海马TLR4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组间比较,随造模手术后时间的延长,15d和1个月时间点间TLR4阳性细胞在海马CA1区逐渐增加,2个月和4个月时间点间则在海马CA1区和DG区均明显增多趋势.结论 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对VD大鼠长时间海马损伤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CalpainⅠ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及CalpainⅠ表达的变化。方法243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9只)和模型组(144只),VD动物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合并尾端放血的方法制备;分别于造模后第4周、6周和8周测试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lpainⅠ的表达。结果造模后4周、6周和8周时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明显劣于假手术组小鼠(P<0.05)。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单位面积正常神经元计数分别为(102±15)个、(108±11)个和(101±12)个;模型组分别为(65±19)个、(21±3)个和(50±11)个,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造模后6周损害最严重,较模型组造模后4、8周时也显著减少(P<0.05)。假手术组造模后4周、6周和8周时小鼠海马CA1区CalpainⅠ的平均OD值分别是0.030±0.003、0.031±0.003和0.029±0.003;模型组CalpainⅠ的平均OD值分别是0.099±0.009、0.121±0.010和0.115±0.010,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高(P<0.05),尤以术后6周时增高明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6周时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最严重,CalpainⅠ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心通督法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特异性大鼠后随机分出6只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复制VD大鼠模型,造模后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法针刺组,每组6只。于造模成功后及治疗后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双侧海马bFGF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增加,且找到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法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西药对照组比较,调心通督法针刺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海马区bFGF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及调心通督法针刺组海马bFGF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调心通督法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上调海马bFGF表达,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