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7篇
皮肤病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患者男,57岁.双手麻木20余年,全身发热伴皮疹1周. 患者20余年前出现双手麻木,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多次拟"末梢神经炎"应用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1周前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乡村医生按"感冒"予输液治疗3天无效.4天前面部出现皮疹,后逐渐累及双上肢、双下肢及躯干等部位.于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不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2天后,皮疹仍逐渐增多.2天前就诊于省立医院皮肤科,怀疑麻风,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9岁.因面颈部红色斑片无痒痛半年余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红色斑片,不痛不痒,后逐渐扩大,曾多次就诊于本村卫生室及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均诊断不明,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半个月前到当地皮防站就诊,怀疑麻风,转诊至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4.
麻风图谱前     
患者男,56岁.因左手爪形指6个月,皮肤麻木性红斑3个月来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麻木,并逐渐出现手指弯曲,一直未曾就诊.3个月前背部和四肢出现麻木性红斑,伴红斑部位汗闭.曾在村卫生室按末梢神经炎治疗无效.当地市皮防所确诊为麻风病.  相似文献   
5.
Malshall-Whil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我科近日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眉毛脱落、全身皮肤红斑、丘疹6个月就诊。患者自述6个月前眉毛脱落,无明显诱因躯干和四肢出现暗红色丘疹、结节,表面皮肤干燥,无瘙痒和疼痛,无畏寒发热、胸闷腹痛等全身症状。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怀疑麻风,未予检查与治疗,转诊至我院。该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无子女。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梅毒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9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描述梅毒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计算发病率、构成比、年均增长率,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梅毒的发病趋势。结果:山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0年6.15/105增至2019年20.24/105,呈逐年增长趋势(χ2=12475.40,P<0.01),年均增长率为14.15%。其中,隐性梅毒占比增长最快,由2010年的31.98%增至2019年的74.28%。高发地区为鲁东半岛的威海市、青岛市及鲁南地区的枣庄市,年均报告发病率在20/105以上。各年女性报告病例数均多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89∶1。从年龄分布来看,20~35岁人群梅毒报告病例数占比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9.41%;60~79岁人群报告发病率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为22.82%。20类职业中,农民报告病例数最多,占43.94%。结论:山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呈较快增长,其中隐性梅毒增长尤为迅速。需加强梅毒筛查和防治,特别是高发地区及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张福仁  黄薇  陈树民  孙良丹  刘红  李毅  崔勇  颜潇潇  杨海涛  杨荣德  初同胜  张弛  张林  韩建文  于功奇  权晟  于永翔  张铮  史本青  张连华  程晖  王昌媛  林燕  郑厚峰  付希安  左先波  王强  龙恒  孙一萍  程义林  田洪青  周伏圣  刘华绪  陆闻生  何素敏  杜文莉  沈珉  金祺祎  王颖  Hui—Qi Low  Tantoso Erwin  NinghanYang  李金勇  赵欣  娇曰林  毛立国  殷刚  姜珍霞  王晓东  于京平  胡宗厚  巩翠华  柳玉强  刘瑞玉  王德民  魏东  刘金献  曹巍鲲  曹恒仲  李永平  阎维国  魏世玉  王奎军  Martin L Hibberd  杨森  张学军  刘建军 《中国麻风杂志》2010,(1):1-4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U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TSF15,CCDC122,C130RF31和NOD2。另外IB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5,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瘤型麻风1例     
患者男,56岁。因全身无痒痛性红斑8个月就诊。 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首先于颈后出现红斑,无明显痒痛等感觉。当地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均诊断不明,先后应用中药及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药名及剂量不详),效果不佳。4个月前,躯干部位出现较多类似皮损,并逐渐累及四肢,仍无痒痛等感觉。l周前患者就诊于市级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门诊医生初步怀疑麻风病,并进行了组织液涂片查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麻风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愈后麻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村麻风愈后者进行问卷访谈。结果:在275例麻风患者中,126例(45.8%)发生过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有9例(7.1%)为调查时仍存在疼痛。男性疼痛患者的平均疼痛强度高于女性患者。Ⅱ型反应为唯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麻风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较为常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