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383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77篇
  3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Th1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h1、Th2细胞的数量、比例、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状态及其与造血衰竭的关系 ,判断Th1细胞在重型再障 (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扩增 11例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去除CD4+ 细胞前、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 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刺激后的 2 1例SAA患者及 17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Th1、Th2细胞 ;③RT PCR检测 2 7例再障、2 6例非再障患者及 11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 γ和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 4的基因表达。结果 ①去除CD4+ 细胞后 ,SAA患者BMM NC中的CFU GM、CFU E和BFU E产率都有显著提高 ;②SAA患者外周血Th1与Th2细胞比例明显失衡 ,Th1细胞显著增多 ;③SAA和慢性再障患者骨髓中Th1细胞产生IFN γ的功能异常增高 ,而Th2细胞产生IL 4的功能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再障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SAA骨髓衰竭的重要环节 ,也是再障区别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考察不同处方复方丹参黏附微丸的黏附性能,从而筛选出黏附性能较为合适的处方。方法以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HPMCK100M)、卡波姆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的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并对其黏附性能进行测定。体外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最小剥离力法即测定黏附微丸与猪小肠的剥离力,组织残留法即测定微丸在猪小肠的滞留数。体内黏附性能的测定采用了直接灌胃法,通过测定微丸在小肠各部位的滞留数目,计算其黏附指数。结果组织残留法试验结果在相同时间内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残留数目较黏附材料占比30%的微丸多,最小剥离力法试验结果表明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最小剥离力较大,同组织残留法结果一致。体内黏附试验显示黏附材料占比40%的微丸其黏附指数较小,但在胃中有一定的滞留。结论当黏附材料总占比一致时,各处方之间黏附性能并没有显著性差异,黏附材料增加时其黏附性能也会增加,但会增加在胃中的滞留时间,可能会破坏方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ADC值特点及ADC值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影像资料,包括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2岁)、成人组(≥18岁),对两组不同病理类型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均值比较.结果 儿童组12例,平均rADC值0.94 ±0.52,WHOⅡ型4例,WHOⅡ~Ⅲ型1例,WHOⅢ型7例;成人组21例,平均rADC值1.17±0.36,WHOⅡ型1例,WHOⅡ~Ⅲ型2例,WHOⅢ型18例;WHOⅡ型rADC值儿童组小于成人组;WHOⅡ~Ⅲ型rADC值儿童组小于成人组;WHOⅢ型儿童组rADC值小于成人组,两组间r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结论 儿童组、成人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影像表现不同,rADC值存在差异,儿童组各病理类型rADC值均小于成人组.ADC值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非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患儿降低治疗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应用改良Dutch ALLⅥ方案治疗35例“非高危型”ALL患儿为治疗组,选取同期应用改良IC-2002-AL方案治疗的“标危组”ALL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诱导缓解率、3年无事件生存率、感染病死率、复发率指标和病人的住院治疗费用.结果 35例治疗组患儿诱导缓解率100%;3年无事件生存率85.71%;感染病死率2.86%;复发率11.43%;无失访病例;总治疗失败率14.29%;每位患儿平均住院次数8.60±2.40次;平均每次住院费用4 486.78±2 358.42元.112例对照组患儿诱导缓解率100%,3年无事件生存率60.71%;感染病死率7.14%;复发率7.14%;失访率25.00%;总治疗失败率39.29%;每位患儿平均住院次数9.80±3.90次;平均每次住院费用6 137.93±3 597.23元.两组患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0.65,P >0.05);3年无事件生存率,感染病死率和总治疗失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0、4.22、5.78,均P<0.05);两组患儿平均每次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平均住院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结论 改良Dutch ALLⅥ方案治疗“非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步结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15年8月对23例胸部钝性创伤导致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在全麻下行电视胸腔镜探查、止血,清除胸腔内血凝块,定位肋骨骨折部位,切开复位并使用爪形肋骨接骨板行内固定。结果肋骨固定2~18根,(5.6±4.3)根;使用接骨板2~17个,(5.2±3.4)个。术后复查胸片或CT显示肋骨接骨板内固定区肋骨复位良好,无松动移位,双侧胸廓大致对称,患侧与固定前相比胸廓塌陷畸形消失。经内固定治疗后胸壁稳定,胸壁畸形均矫正满意。23例随访3~31个月,(14.6±9.1)月,肋骨接骨板无松动、断裂,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不论是否伴有连枷胸均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测定中华按蚊现场样本的宏基因组,分析代谢解毒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在山东济宁曹县和北湖区用人帐诱捕采集按蚊,基于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确认蚊种,进行宏基因组Illumina测序。从NCBI数据库下载属于CYP450s、GSTs和Coe基因家族的中华按蚊8个代谢解毒酶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将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与代谢解毒酶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在SeqMan Pro软件上分别进行读取和SNP分析,根据开放阅读框确定SNP的位置,并判别其为同义突变SNP或非同义突变SNP。结果 分子鉴定的山东济宁曹县和北湖区中华按蚊样本分别为31只和12只,分为2组进行宏基因组测序。Illumina测序每组样本产生的reads数近200 Mb,平均长度101 bp,GC含量平均为41%(曹县)和42%(北湖区),mapping到8个代谢解毒酶基因序列上的reads数为391~2 810条,每个位点的平均覆盖度的范围为23.72~144.93。本研究中华按蚊8个代谢抗性基因共有135个SNP位点,其中109个导致同义突变,占80.74%,26个非同义突变SNP位点(19.26%);每Kb的SNPs位点数为8.73~29.94;非同义突变SNPs在密码子的位置主要是第1位,占50.00%(13/26),第2位和第3位分别占26.92%(7/26)和23.08%(6/26)。结论 Illumina测序获得中华按蚊宏基因组序列中代谢抗性相关基因具有相当程度的多态性,可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的抗性分子机制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77.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率高,输液工作量大,加之老年人血管条件差,输液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输液质量。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发展,套管针在临床已普遍应用。其优势显而易见,但也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穿刺血管的选择相对于头皮针来说要严格许多,尤其对脑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相关因素亦增加。  相似文献   
78.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所占比例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 观察近五年我科新诊治的SAA患者中HAAA所占比例,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探讨HAAA患者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患者在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病毒血清学表现、肝功能检测结果、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疗效和预后方面的异同。结果 ①HAAA占SAA的比例为3. 3%。②HAAA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患者治疗前血常规、骨髓象、成分输血量无明显差异; 13例HAAA中12例(92. 3%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检查阴性, 1例( 7. 7%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阳性; 12例(92. 3% )HAAA患者在急性黄疸型肝炎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明显下降时发病;HAAA组CD4+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 05 ),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 05),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P<0. 05);治疗后6个月内, 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比较,HAAA组早期感染率显著增高(84. 6%对42. 3%,P<0. 05)、感染相关病死率显著增高(61. 5%对15. 4%,P<0. 05);HAAA组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16. 6%对83. 2%,P<0. 01)。结论 HAAA约占同期SAA3. 3%;大多数HAAA可能由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与非肝炎相关的SAA相比,HAAA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更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骨髓CD34 阳性细胞的凋亡、增殖情况。方法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PV患者及 1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患者和 12名正常人骨髓CD34 阳性细胞AnnexinⅤ以及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 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V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PVCD34 阳性细胞AnnexinⅤ表达率为 (15 .96± 1.4 5 ) % ,ET为 (15 .5 3± 1.76 )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2 3.6 1± 3.89) % (P <0 .0 5 ) ;CD34 阳性细胞Ki6 7表达率PV为 (4 8.79± 11.6 8) % ,ET为 (4 9.6 0±9.98)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3.87± 6 .82 ) % (P <0 .0 1) ;凋亡增殖比PV为 0 .33± 0 .10 ,ET为 0 .32± 0 .0 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0 .72± 0 .11(P <0 .0 1) ;CD34 阳性细胞凋亡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内源性红系集落呈负相关 (分别r=- 0 .4 81,P =0 .0 37;r=- 0 .5 38,P =0 .0 2 6 ;r=- 0 .6 32 ,P =0 5 0 )。凋亡增殖比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 (分别r=- 0 .5 37,P =0 .0 18;r=- 0 .6 6 7,P =0 0 0 3)。结论 PV患者骨髓CD34 阳性细胞有低凋亡及高增殖特点 ,低凋亡与疾病严重度相关。  相似文献   
8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Ⅰ型树突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前、后骨髓中Ⅰ型树突细胞(DC1)亚群 (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 )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造血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DC1在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正常人为对照 ,用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期和恢复期SAA患者骨髓中Th1细胞、CD3 CD8 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人骨髓中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a CD11c 细胞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38± 0 .2 9) %、(0 .37±0 .32 ) %、1.0 7± 0 .10 ,SAA患者发病期为 (4.87± 0 .5 4 ) %、(1.73± 0 .2 4 ) %、(3.38± 0 .5 6 ) %、2 .2 1±0 .32 ,SAA患者恢复期为 (0 .5 3± 0 .2 2 ) %、(0 .6 1± 0 .2 3) %、(0 .6 5± 0 .2 2 ) %、1.37± 0 .2 5 ;SAA患者发病期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