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自动乳腺容积超声(ABUS)与手持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效能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深圳市盐田区妇幼保健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进行乳腺癌筛查中的120例患者(乳腺癌34例,良性乳腺结节86例)为研究对象,一共128个直径≤2 cm的乳腺结节,同时做ABUS和手持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及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汇聚征”是ABUS的特有表现,阳性率为61.76%(21/34)。乳腺癌肿块中点簇状微钙化、边缘毛刺成角2个特征,ABUS的阳性率是55.88%、94.12%,手持超声阳性率是23.53%、67.65%,ABUS检出率高于手持超声(P<0.05);ABUS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手持超声(95.4%比84.7%,P<0.05)。结论 与手持超声比较,ABUS可提供清晰且丰富的图像,能够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诊断,可应用于乳腺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本研究拟选取中国—东盟共有的传统药物作为原料药材,以鲜药为应用形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探讨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策略。发展中国—东盟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既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又具有实践的可行性。本研究制定了实施策略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以期能为产业实际提供指导,对促进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方(FTZ)对高脂饮食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20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及FTZ组,每组10只。两组均予高脂饮食喂养,同时模型组予5%阿拉伯树胶水溶液灌胃,FTZ组予FTZ浸膏粉溶液灌胃(每日1.17 g/kg,以5%阿拉伯树胶水溶液为溶剂,10 m L/kg灌胃给药),两组每日1次给药,共给药5个月。监测小鼠进食量及体重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小鼠血糖、血脂水平,治疗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肝脏病理情况,测定肝脏脂质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肝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m RNA表达。结果两组小鼠进食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脂喂养3个月后FTZ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前,两组TG、TC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FTZ组小鼠TC、TG、空腹血糖、肝脏TC、TG水平降低(P0.05),OGTT实验AUC明显减少(P0.05),肝脏中PPARα及CPT1 m 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两组小鼠肝脏重量、内脏脂肪及腹股沟脂肪称重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可观察到肝脏明显脂质沉积,汇管区周围、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肝细胞空泡变性及水样变性,淋巴细胞浸润,少量肝细胞点状坏死。而FTZ组肝脏空泡变性及水样变性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FTZ可延缓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其机制与上调肝PPARα及其下游基因CPT1,促进脂肪酸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宫颈炎激光术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激光术后脱痂超月经量出血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慢性宫颈炎激光术后超月经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宫颈炎激光术后超月经量出血的原因不同,按发生率的高低排序为:宫颈糜烂组织碳化和汽化不全脱痂出血46人占总人数的25.69%、宫颈管深部增殖病变烧灼不彻底出血41人占总人数的22.91%、月经来潮与脱茄同时存在37人占总人数的20.67%、脱痂出血并感染33人占总人数的18.44%、糜烂面烧灼过深脱痂出血17人占总人数的9.50%、将正常月经来潮当作宫颈出血治疗的5人占总人数的2.79%。慢性宫颈炎激光术后超月经量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结论:慢性宫颈炎激光术后脱痂引起超月经量出血原因不同,认真仔细的妇科检查和对病情综合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在进行宫颈激光术时要考虑不同的出血原因进行操作,从而降低超月经量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从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体外研究表明,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及诱导分化作用。近来有学者发现,0.5μg/ml TanⅡA在体外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及维甲酸耐药APL细胞株MR-2细胞分化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11例临床初治、复发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的APL患者白血病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进一步证实TanⅡA对APL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作用,为其临床运用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5 mg/d),每晚临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联用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 ,疗程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临床痴呆量表( 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 ADL)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mmSE、CDR及 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P <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mmSE、CD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 ADL分数虽较治疗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盐酸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7.
李丽燕  付蓉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1):581-585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一类异质性明显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NHL亚型。标准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可显著提高60%以上患者的生存期,然而仍有约30%~40%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难治,预后较差,如何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疾病基因表达谱、耐药分子机制等的不断深入研究,化疗新方案及新药不断探索,为个体化精准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新近的靶向药物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石膏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钙离子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化石膏水煎煮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型率、流动性及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润湿剂的浓度、用量,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石膏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以糊精为辅料的颗粒优于其他品种作辅料的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糊精(1:0.1),以70%乙醇为润湿剂,主药与润湿剂的用量比(1:0.5)。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可靠,成型工艺合理,为石膏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的确定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缺陷性疾病,由体细胞X染色体连锁、PIG-A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管内溶血、不同程度骨髓衰竭和血栓形成。PNH患者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并存,使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诊断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由于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PNH的诊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手段对部分初发PNH可取得一定疗效;重组人源型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给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难治或复发PNH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由3个病区、80余张病床、12间无菌层流病房、5个实验室(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室、细胞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近5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一个以医科大学为教学指导、以总医院血液科为临床依托、以实验室为科研阵地的天津市大型血液病诊疗中心。血液肿瘤科现任学科带头人、行政主任兼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的博士生导师邵宗鸿教授是国内著名的血液病专家,是国内治疗红细胞疾病的"领军"人物。现兼任《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6家血液学和内科学杂志编委或副主编,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常委兼红细胞疾病学组组长、天津医学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和BLOOD海外审稿人。主编或参编10余部血液学专著和全国内科学统编教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SCI收录文章28篇。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等各类科研基金10余项、科技成果奖10项。该科近年来在临床上开展多项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强化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疗、难治和(或)复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作期的化学治疗、降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复发的长疗程免疫抑制治疗等,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疗、生物治疗、联合放疗及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体系。近年来,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多次获得省市级、局级科技奖项。以下向读者介绍2005年以来国外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的几篇文章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