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2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7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and degenerated rabbit nucleus pulposus (NP) cells in vitro in order to provide seed cells for intervertebral disc (IVD) tissue engineering. A total of 8 adult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underwent annulus puncture to establish model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 Four weeks later, normal and degenerated NP cells were obtained.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Cell cycle and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related genes (aggrecan and type Ⅱ collagen)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RT-PCR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curve of normal NP cells showed that the cells at passage 4 tended to slowly grow on the fifth day of culture. The density of normal NP cells at passages 5 to 7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first-passage cells 2 or 3 days after seeding (P<0.05). The degenerated NP cells at passage 3 showed slow growth at 4th day. After 5 passages, the degenerated NP cells assumed stagnant growth and the growth seemed to stop at passage 7. The MTT assay revealed that for both normal and degenerated NP cells, the absorbance (A) value at passages 4-7 was obvious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at passage 1 (P<0.05). Cell cycl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normal NP cells at G l phase was 65.4%±3.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degenerated NP cells at the same cell cycle phase with the value being 77.6%±4.8%. The degenerated NP cells were predominantly arrested at G 1 phase and failed to enter S phase. The expression of type Ⅱ collagen and aggreca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passagi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normal NP cells possessed good viability and proliferative capacity by the third passage, and they could secrete large amounts of ECM within this period. The normal NP cells may serve as seed cells for IVD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应用两种改良的特殊染色法研究体外循环 (CPB)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病理形态特征的改变。方法 :建立猫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n=5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不阻断升主动脉 (ACC)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5 )于CPB开始 4 5 min后 ACC6 0 min,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IPC组 (n=5 )于 ACC前进行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min,并重复 3次 ) ,余同 IR组。分别应用改良的碱性复红 -苦味酸特殊染色法 (HBFP)和改良的 Gonori变色酸亮绿特殊染色法(GCA)观察各组再灌注早期心肌变性变化 ,并结合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各组再灌注早期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情况。 结果 :H- E染色难以识别 IR组和 IPC组之间损伤程度差异。再灌注早期 ,对照组 HBFP特殊染色及 GCA特殊染色均呈阴性着色 ,IR组呈弥漫性阳性着色 ,而 IPC组呈局灶性或小片状阳性着色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 ;而且心肌组织染色深浅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程度相一致。结论 :应用改良的 HBFP和 GCA特殊染色法均能显示心肌再灌注早期病理改变 ,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较好 ;结果提示 IPC有助于心肌再灌注早期缺血、缺氧的改善 ,减少心肌变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中缺血预适应 (I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猫 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对照组 (n=30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30 )于 CPB开始 4 5 m in后阻断升主动脉 (ACC) 6 0 m in,开放主动脉恢复再灌注 90 m in;IPC组 (n=30 )于 ACC前进行 3轮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 m in) ,余同 IR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计算心肌细胞凋亡率 ,并结合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心肌超微结构中过氧化氢 (H2 O2 )电子致密物沉积的产生及细胞内 Ca2 +分布情况。 结果 :IR组 ACC6 0 min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重 ,尤其是线粒体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 ,再灌注期间进一步加重 ,至再灌注结束时 ,未见明显改善 ;IPC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 IR组明显减轻。至再灌注 90 min时 ,IR组和 IPC组均可发现一定数量的凋亡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82 7± 0 .973) %和 (2 .2 4 3± 0 .2 4 6 ) % ,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IR组在心脏恢复再灌注后 ,其心肌中血管内皮细胞管腔面可见较多的 H2 O2 电子致密物沉积 ,而且细胞内 Ca2 + 分布也明显增加 ;IPC组 H2 O2 电子致密物沉积和细胞内Ca2 + 分布虽有一定程度的增  相似文献   
74.
猫体外循环时心肌caspase 3 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猫体外循环(CPB)时心肌caspase 3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根据人和鼠caspase 3 mRNA基因序列,利用DNASIS软件设计猫caspase 3基因的PCR引物,采用RT-PCR检测CPB过程中心肌caspase 3 mRNA的表达.结果:CPB主动脉阻断(ACC)过程中猫心肌caspase 3 mRNA的表达与ACC前相比未见明显增高,再灌注15 min时心肌caspase 3 mRNA的表达量较ACC前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90 min时心肌caspase 3 mRNA的表达量为ACC前的4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PB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心肌caspase 3基因表达增加,而再灌注过程可能是caspase 3 表达增加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初步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与甲强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免疫炎性易栓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8例SLE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予SLE活动指数(SLEDAI积分)评价病情活动程度;流式细胞术(FCM)监测B细胞清除、T细胞亚群及炎症介质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水平;以磁珠法检测血凝常规、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等。结果随访第1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D19和CD20降至"0";至第3个月全组SLEDAI评分〈4分,Th1(IFN-γ)、Th2(IL-4)及CD11b、CD25水平均接近正常;随访至1年上述指标维持在正常值内。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UC-MSC所具有的靶向作用,能有效清除外周血致病性B细胞,恢复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机体免疫重建,恢复凝血-抗凝系统平衡,从而改善机体免疫炎性易栓状态。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ESCC组织标本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59.21%;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6.67%和6.67%,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蛋白异常表达在E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E-cadherin异常表达在ESCC组织的浸润深度、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P<0.05).两者同时异常表达的40例中淋巴结转移高达70%,而两者同时正常表达的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且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ESC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77.
椎动脉沟是寰椎椎弓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报道将其形态分为深沟形、浅沟形、全环形、半环形、无沟形等,其中浅沟形和深沟形最为常见[1-2].常见的椎动脉沟后外上方有一骨棘,通过标本观察发现该骨棘位置相对恒定,故将其称之为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本研究通过对干骨标本的观测,分析寰椎椎动脉沟后结节与寰椎椎弓根中点的对应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78.
摘要 背景:发生于胸腰椎的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对于病灶切除后的椎体缺损,已有不同生物材料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此病的临床应用还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术后椎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全部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全部痊愈,脊髓功能得到恢复,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提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后椎体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重建效果。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椎体重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37  相似文献   
79.
何斌  周敏华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529-1530
目的探讨中药封脐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近期、远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加用中药封脐,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D4+升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升高,IgE、ECP计数下降。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封脐疗法可增强慢性荨麻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以及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胆囊切除术加T形管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以及T形管引流术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采用腹腔镜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