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Rb2/p130、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b2/p130、Survivin的表达。结果在癌旁正常组织黏膜、食管鳞癌中,Rb2/p1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43.5%(27/62);Survivin分别为0、56.5%(35/62);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中,Rb2/p130(χ2=14.982,P=0.001)、Survivin(χ2=9.685,P=0.006)表达强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在不同临床分期的食管鳞癌中,Rb2/p130(χ2=7.655,P=0.022)、Sur-vivin(χ2=11.041,P=0.004)表达强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Rb2/p130(χ2=10.162,P=0.001)、Survivin(χ2=4.659,P=0.031)表达强度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之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晚,淋巴结有转移,Survivin,Rb2/p130则表达显著减弱。两者的表达强度与食管鳞癌的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均无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b2/p130与Survivin之间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s=-0.475,P<0.001)。结论 Rb2/p130低表达以及Survivin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行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68例,根据CTV范围不同分成淋巴结累及野组(累及野组)和淋巴结扩大野组(扩大野组)。  结果  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41%和61%、39%(P=0.56),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48%和68%、49%(P=0.78)。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总失败率分别为63%和66%(P=0.89),局部失败率为53%和59%,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为47%和44%,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1.8%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扩大野组肺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等指标均大于累及野组,其中V10和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累及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面和扩大野组相似,野内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放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黄色肉芽肿较罕见,我们收治一例,经剖腹探查及放射治疗,无瘤存活已10年,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4岁,右上腹包块三月余,突发右上腹疼痛伴呕吐2小时急诊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右上腹可触及一巨大肿物。于1980年5月剖腹探查,术中见肿块位于右上腹膜后,约10×6×5cm大小,质硬,固定,因广泛粘连难以切除,切取组织活检,病理诊断:腹膜后黄色肉芽肿。术后20天行钴~(60)放射治疗,上腹前后二野照射,DT4000cGy/20次/35天。治疗结束时肿块缩小不明显,一月后B超复查,肿块缩小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1987年3月~1987年9月对食管癌病人用三种分割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临床放疗研究,以探讨其疗效有何不同。80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分割组(A组)D_T6000~7000cGy/30~35次/6~7周,1次/日,200cGy/次;快速超分割每天2次组(B组)D_T51000cGy/34次/23天,2次/日,150cGy/次;快速超分割每天3次组(C组)D_T5000cGy/50次/23天,3次/日,100cGy/次。三组病人临床情况基本相似。治疗方法均采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管癌高发,病死率居世界首位[1]。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6~12个月,单纯常规放疗5年生存率仅10%左右[2],三维适形放疗25%左右[3],调强放疗3年生存率为35%[4]。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改善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自2010年8月-2011年7月共收治83例骨转移患者,对83例患者122处骨转移病灶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分割组(52例73处):给予2 Gy/次,5 d/周,总量40 Gy/4周;大分割组(31例49处):给予3 Gy/次,5d/周,总量30 Gy/2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为90.2%,常规剂量与大剂量分割组有效率分别为91.8%、87.8%,两种不同的剂量分割方式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既快又好,两种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疗效和副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ESCC组织标本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59.21%;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6.67%和6.67%,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蛋白异常表达在E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E-cadherin异常表达在ESCC组织的浸润深度、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P<0.05).两者同时异常表达的40例中淋巴结转移高达70%,而两者同时正常表达的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且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ESC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我院1977年3月~1983年12月初次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例共310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26.1%(81/310)和20.6%(40/194)。本文讨论了影响预后的因素。临床分型上行型与下行型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上下行型最差。鼻咽原发灶肿瘤剂量以65~75Gy/6.5~7.5周为宜,颈部转移淋巴结最适宜治疗剂量为6.5~7.5Gy/6.5~7.5周,上行型患者应适当提高鼻咽灶剂量。  相似文献   
9.
超分割与移动条野放射治疗晚期肝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9年10月~1991年12月,我们对6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了两种不同放疗方法的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病人随机分为超分割每天2次放疗组(D_T5000~6000cGy/42~50次/4~5周)和全肝移动条放疗组。结果前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后组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肿瘤缩小率前组为90.9%(30/33),后组为65.5%(19/29);疼痛缓解率两组分别为100%(33/33)和55.2%(16/29),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表明,每天2次的超分割放疗具有延长生存时间,局部控制好,疗程短,放射反应轻等优点,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2例腹膜后转移癌的临床资料。采用体部定位箱和负压袋及腹带固定 ,作皮肤标记点 ,螺旋 CT薄层强化扫描。三维TPS系统下制定立体放疗计划。设 5~ 6个非共面野。采用优化方案 ,均以 90 %等剂量曲线包及靶区。分割剂量每日 3~ 4 Gy。根据各野权重进行剂量分配 ,鳞癌总剂量为 6 0 Gy/ 2 0次 / 4周或 5 6 Gy/ 14次 / 3周。腺癌总剂量为 75Gy/ 2 5次 / 5周或 6 8Gy/ 17次 / 3.5周。结果 治疗 10次时 ,腹部及腰部疼痛消失者 12例 ,占有疼痛症状者 5 4 .5 %(12 / 2 2 ) ,治疗结束时疼痛症状消失者 18例 ,占 82 % (18/ 2 2 )。 3个月后 CT复查 ,病变达 CR 5 6 .3% ,PR 4 3.7% ,总有效率为 10 0 %。 6个月 CT复查示 CR6 5 .6 % ,PR31.3%。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93.8%和 75 %。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结果较为满意 ,副反应小 ,可以作为腹膜后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