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ESCC组织标本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Ezrin蛋白与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59.21%;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6.67%和6.67%,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蛋白异常表达在E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E-cadherin异常表达在ESCC组织的浸润深度、ESCC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E-cadherin异常表达组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E-cadherin正常表达患者(P<0.05).两者同时异常表达的40例中淋巴结转移高达70%,而两者同时正常表达的11例均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rin蛋白与E-cadherin在ESCC组织中均异常表达,且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蛋白和E-cadherin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ESC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 cm3,(30.72±17.72) cm3,(23.41±15.08) cm3,(19.12±13.26) 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EB病毒DNA(EBV DNA)含量在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81例放疗后随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含量,比较缓解组与复发、转移组血浆EBV DNA差异.结果 放疗后缓解组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为15.7%,中位拷贝数为0 copy/ml;放疗后复发或转移组患者血浆EBV DNA阳性率93.3%,中位拷贝数6 432 copies/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血浆EBV DNA定量检测有可能成为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复发、转移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旨在探索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口服阿帕替尼250mg/d,直到放疗结束、经影像学评估为完全缓解、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或死亡。在所有具有完整基线和安全性数据的患者中评估基线特征、客观反应率(ORR)和不良反应事件。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Cox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ORR为85%(95%CI为72%~98%),中位PFS为17.9个月,2年OS率为62%(95%CI为48%~80%)。近期疗效为无效(HR=0.035,95%CI为0.02~0.652,P=0.025)是OS较差的独立影响险因素,近期疗效为无效(HR=0.104,95%CI为0.017~0.633,P=0.014)和淋巴细胞减少(HR=17.539,95%CI为2.040~150.779,P=0.009)是PFS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常见不良反应(>60%)为淋巴细胞减少症(76%)、白细胞减少症(68%)和放射性黏膜损伤(65%)。最常见的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是淋巴细胞减少症(49%)。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对头颈部鳞癌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不良反应可控。对于晚期患者,近期疗效和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是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毒副作用。方法: 31例食管癌患者应用3DCRT 1.8~2 Gy/f,总放射剂量55~65 Gy;同步行化疗,放疗开始第1天应用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行2周期辅助化疗,顺铂20 mg静脉滴注5天,替加氟1.0 g静脉滴注5天,28天为1个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7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3.55%;进食梗阻缓解率为96.77%。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51%、40%;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6%、58%;均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3级占1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6%,≥ 3级占34%。结论: 3DCRT联合同步顺铂方案治疗食管癌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最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cm3,(30.72±17.72)cm3,(23.41±15.08)cm3,(19.12±13.26)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最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7例,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30例,ⅡE期21例,Ⅲ期4例,Ⅳ期2例。单纯放疗27例,放化疗30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62个月,5年总生存率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4.0%、56.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个月、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PS评分、发热等B症状与预后关系密切,AnnArbor分期仍然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治疗是关键,放疗联合化疗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放疗科2003年4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45例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直线加速器6MV-X线外照射,照射野范围包括转移椎体上、下各一个正常椎体,位于颈段的病灶用两侧对穿照射,位于胸、腰骶部的病灶照射方式从后背单野或前后野垂直照射。照射剂量300 cGy×10次,5次/周,或200 cGy×20次,5次/周。所有病例放射治疗时辅助使用地塞米松(10mg/d)加20%甘露醇(250 m l/d)静脉滴注。放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疗效。结果背痛总有效率达84.4%(38/45);运动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5.6%(34/45);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率37.5%(3/8)。结论恶性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加激素治疗症状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清肺祛瘀汤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影响,评价清肺祛瘀汤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肺祛瘀汤(1剂/日,共服用8周)。比较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计算近期临床获益率、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改善有效率及体重改善有效率;比较两组1、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8.93%(15/56)和18.64%(1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2.86%(52/56)和69.49%(4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KPS评分及体重改善有效率[89.29%(50/56)及83.05%(49/59)]较对照组高[80.36%(45/56)及66.10%(39/59)](P<0.05);两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07%、35.71%和61.02%、30.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清肺祛瘀汤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减轻放射性肺损害的程度,提高临床获益率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年3月-2001年5月4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患者入组分析。术后残端癌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3例,全部在术后4周行外照射。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5%,10%。单纯残端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月;1,3,5年生存率均为88.2%,58.8%,23.5%;残端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月,1年生存率74%,3,5年生存率为0%(P〈0.003);残端癌病理为鳞癌患者生存率高于腺癌患者,照射剂量〉60Gy疗效好于〈60Gy。结论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癌的重要手段,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照射剂量和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