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检出率与人群年龄分布和病程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地区新型甲型H1N1临床病例共248例,对151例进行病程动态咽拭子采样833份,统计分析患病人群年龄分布和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不同病程的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l流感病毒RNA的检测,并采用趋势x~2检验探讨标本阳性率与不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10~20岁(57.26%)和20~30岁(22.18%)两个年龄段.对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进行趋势x~2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x~2=9.784,P=0.002).讨论此次研究表明新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中,且有最长可达10天以上的病程,标本阳性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of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novel influenza virus A/H1N1 RNA in clinically confirmed patients in the 2009 pandemic with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disease course. Methods A total of 151 clinical patients with H1N1 infe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whom 833 dynamic throat swab samples were obtained for detecting the H1N1 RNA using real-time PCR.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ge distribution was performed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 courses. Chi-square for trend test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H1N1 RNA and the time of disease onset.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young with their ages ranging from 10 to 20 years (57.26%) and 20 to 30 years (22.18%). Chi-square for trend test revealed that the positivity rates of the throat swabs in the patients decreased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disease course (x~2=9.784, P=0.002). Conclusion Most of the H1N1 patients are young within the age range of 10-30 years, and the longest disease course can exceed 10 days. The positivity rates of throat swabs from the H1N1 patients decrease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disease course.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某医院准分子激光手术室0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暴发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并发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DLK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调查9月21日-10月21日在该医院准分子激光手术审行LASIK后并发DLK者,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推断病因.结果 共发现11例DLK病例,罹患率8.21%;不同负责清洗护士、月份、台序进行手术的两组人群DLK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多为一侧眼受累,临床处于Ⅰ、Ⅱ、Ⅲ期各有7眼(46.67%)、2眼(13.33%)、6眼(40.00%),潜伏期1、2、3 d各有4例(36.36%)、2例(18.18%)、1例(9.10%),4例潜伏期不明确(36.36%);队列研究表明,C护士负责清洗、前5台及10月份术者是发生DLK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微型角膜刀头异体蛋白残留导致该次LASIK术后DLK并发症暴发;微型角膜刀头供需矛盾,清洗不彻底是暴发原因.  相似文献   
43.
菜市场H5N1流感禽间暴发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广东省广州市某肉菜市场H5N1型动物禽流感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禽流感病毒(AIV)的风险。方法疫情暴发后,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RT-PCR检测H5N1核酸,并进行7 d医学观察;对疫区人群进行流感样病例监测,对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采集咽拭子检测H5N1核酸;采集该市场内活禽屠宰人群、一般食物销售人群、普通买菜人群血液标本,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及抗体中和试验检测H 5、H 9抗体。结果13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H 5核酸均为阴性,7 d医学观察期间均未出现异常症状。监测疫区内流感样病例3 971例,其中53例有流行病学史,其咽拭子H 5核酸均为阴性;共采集市场内各类人群血液标本176份,H 5抗体均为阴性,但家禽屠宰人群H 9抗体阳性率为21.05%,高于一般食物零售人员(1.59%)、食物购买人员(1.00%)。结论肉菜市场H5N1型禽流感暴发疫情未传播至人类,H5N1病毒禽-人传播能力有限,但活禽屠宰人员有较高AI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对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5家病毒性腹泻监测点医院的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5岁以下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692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692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1.9%(221/692)、诺如病毒21.2%(147/692)、腺病毒6.1%(42/692)、星状病毒1.2%(8/692),混合感染占6.8%(47/692)。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9—11月份,占51.7%(76/147),2岁以下病例数占91.8%(135/147)。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腹痛为主。147份诺如病毒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4.4%(124/147),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124份均属诺如病毒GⅡ遗传组,其中1份是GⅡ2型,其余均为GⅡ4型,GⅡ4型中又有不同分支。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3-2004年SARS病例特征、流行因素及控制措施,进一步完善该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4年广东省新发SARS病例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年8月-2004年6月,广东省共发生4例社区获得性实验室诊断的SARS病例,均未发现有同类病人接触史,也未出现续发病人,其中1例可能因接触果子狸感染,另两例发病前存在接触果子狸的可能,1例感染来源不详。与3例SARS病例相关的两处餐厅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6.3%(8/128),从经营果子狸的TDL酒店果子狸笼、厨房RT-PCR检测到SARS基因。野生动物从业人员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3.3%(46/1390),高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0/452)。发病后平均3d就诊,平均在发病后5.8d(4~7d)就被隔离,有3例是在发病后5~6d,有1例是在其发病后12d便对其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等现场控制。采取在广东省范围内禁食、杀灭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措施后,没有再出现SARS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做好SARS早期预警监测工作是预防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关键,管理可疑的染疫动物是预防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6.
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1-2006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散发事件及外环境监测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致病相关基因型和PFGE型,追踪菌株的来源和变迁,探讨本地区O139群霍乱流行特点。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139群菌株的4种致病相关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采用软件Bio Numerics Version4.0对分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O139群菌株中存在2种致病相关基因型,即A型和C型,18株感染者相关菌株中,除1株外,均为致病相关基因A型;10株珠江水分离株均为致病相关基因C型。28株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20个不同的PFGE型,归为4个聚类群(Ⅰ、Ⅱ、Ⅲ、Ⅳ群)。珠江水中O139群菌株存在PFGE克隆型的多样性。O139群暴发中分离的菌株PFGE型相同或相近,O139群散发疫情中的病例分离株与部分暴发株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PFGE型。结论分子分型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分析O139群霍乱菌株的流行特点,致病相关基因分型可代替噬菌体-生物分型来判断和区分O139群霍乱弧菌的流行株与非流行株,从而为霍乱的预防、控制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2 0 0 4年增城市一起由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工厂胃肠炎疫情暴发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标本进行ELISA和RT -PCR检测。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194例,13例患者的6份粪便和7份肛拭标本中有7例检出诺瓦克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结论 本次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瓦克样病毒引起,传染来源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对健康干预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1-12月,选取曾参与2015年广东省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调查的广州市越秀区300户家庭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饮食和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改变情况、接受干预的意愿3部分。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居民健康干预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46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92人,占41.56%,女性270人,占58.44%,年龄为(52±15)岁。针对膳食行为和其他生活方式的健康干预,152名20~44岁和310名≥45岁年龄段调查对象中,表示愿意接受的分别有79人(51.97%)和146人(47.10%),最愿意接受的干预方式均为微信推送,分别占33.71%和28.57%。对居民健康干预意愿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周外出吃饭次数增加的居民接受健康干预的意愿是不愿意的2.35倍(95%CI 1.12~4.92),次数减少者接受干预的意愿为不愿意的2.19倍(95%CI 1.33~3.63);每日身体活动减少者接受干预的意愿为不愿意的1.99倍(95%CI 0.99~4.01);每日静坐时间增加者对健康干预持无所谓态度的为不愿意的0.35倍(95%CI 0.13~0.97)。结论 2017年广州越秀区成年居民接受健康干预的意愿较高,在进行干预时,应优先选择时间不受限制,较为灵活的微信干预方式。内容选择上,侧重营养膳食搭配和简单易行、对时间空间低要求的健身方式的推送,以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广州市米粉制品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的情况,初步分析居民食用米粉制品的脱氢乙酸暴露水平。方法对2017年广州市市售散装米粉制品中干米粉和湿沙河粉的脱氢乙酸含量进行监测,结合2011年广州市居民膳食摄入量调查结果,应用世界贸易组织推荐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膳食暴露计算方法对广州市居民米粉制品中脱氢乙酸暴露水平作分析。结果共监测60份干米粉和60份湿沙河粉样品,脱氢乙酸平均含量为(121.3±260.6)mg/kg,P50和P95分别为5.75 mg/kg和642.2 mg/kg,检出值为3.30 mg/kg~1 740.0 mg/kg;总检出率为62.5%(75/120),总超标率为62.5%(75/120)(米粉制品不得使用脱氢乙酸)。居民从米粉制品膳食中获取的脱氢乙酸的暴露量为14.77 mg/d;膳食摄入量P95的暴露量为50.78 mg/d。结论广州市市售散装米粉制品尤其是湿沙河粉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脱氢乙酸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以及超范围使用的情况调查数据存在空白,有必要开展全膳食的脱氢乙酸暴露量评估,为今后修订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广州市18~64岁居民的膳食质量,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对膳食平衡指数进行调整;选用2011年广州市膳食调查中2008名18~64岁个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广州市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广州市18~64岁居民的膳食处于中度失衡状态(DQD=33.7±7.1),膳食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LBS=26.6±7.7),男性、40~49岁和中低学历人群的膳食失衡状况较严重。被调查者奶类、水果和豆类摄入不足最为严重,摄入达到或接近推荐量的分别占6.7%、14.1%和28.4%;同时也存在膳食过量问题(HBS=7.1±4.8),有83.8%的人畜禽肉类的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结论广州市18~64岁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双重问题,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