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总结防控经验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询访方式,调查2009年8月11~18日暴露于小儿外科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及医务人员;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暴露于小儿外科且符合病例定义的人员,对照组为暴露于小儿外科且不符合病例定义的人员。结果共发现35例病例,罹患率26.5%,其中12例确诊病例,23例疑似病例,无重病例症;首例病例为一患儿,8月11日入住小儿外科前已有流感样症状;35例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7~17日;患儿、陪护、医师及护士罹患率为46.2%、19.6%、26.3%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1);25份咽拭子标本检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灌肠室暴露、病区长时间暴露、近距离接触是危险因素;暴露时间越长,风险越大。结论院外甲型H1N1流感患儿入住小儿外科病区导致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患病坚持在岗的医护人员导致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82.
目的根据广州市多起由诺沃克样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到的Ⅱ型诺沃克样病毒序列,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诺沃克样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RT-PCR对病人粪便中的诺沃克样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相比较。结果归纳出4个代表性序列,并且相似率都不高。结论我国存在诺沃克样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而其RNA复制酶的保守区段变异普遍较大。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了解2006 - 2018年广州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水平,为水产品VP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11个区的餐饮单位、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超市、零售店和网店等场所分季节采集2 646份不同种类水产品样品开展VP检测。VP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VP总体检出率为21.39%(566/2 646)。其中, 2015年VP检出率最高(70.00%),2008年VP检出率最低(3.23%)。不同种类、不同采样地点、不同加工售卖方式和不同季节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产品和海产品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81,P = 0.048。甲壳类VP检出率最高,为30.68%;鱼类检出率最低, 3大类样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5.693,P<0.001)。肉菜市场VP检出率最高,为28.64%;其次为超市;零售店检出率最低。6个采样地点VP检出率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2.600,P<0.001)。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28.01%),其次为生食类(11.85%),熟制类检出率最低(6.67%)。不同加工售卖方式V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100,P<0.001)。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5.20%;其次为第2季度;最低为第1、4季度。4个季度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423,P<0.001)。结论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存在较高的VP污染,水产品检出率有明显的样品种类、采样地点、加工售卖方式和季节差异,甲壳类、生鲜类水产品以及肉菜市场、第3季度检出率更高。提示应加强综合监管,针对消费者开展健康教育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为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的卫生监管与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广州市人口分布情况、地域分布特点、食品生产、流通与消费水平等因素选择广州市5个行政区的超市、农贸/肉菜市场、批发市场及汕头市某养殖场,于2019年3月、5月、8月、10月及11月按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活牛蛙与活甲鱼),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的方法要求进行霍乱弧菌的检测。 结果 共采集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127份,霍乱弧菌总阳性率为4.72%(6/127);蛙类霍乱弧菌阳性率为6.90%(6/87),甲鱼中未检出霍乱弧菌。从采样区域看,阳性样品来自荔湾区、白云区与汕头市;从采样场所看,阳性样品采自农贸/肉菜市场、批发市场及养殖场;从样品产地看,6份阳性样品主要采自本省其他市及省外;从采样时间看,仅10月和11月检出霍乱弧菌;霍乱弧菌阳性样品在不同区域、场所、产地及月份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到的6株霍乱菌株血清型均为O1群稻叶型,毒力基因(ctxA)为阴性。 结论 广州市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霍乱弧菌总体污染水平较低,建议加强对蛙类养殖环节的霍乱弧菌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明确1例人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的感染来源.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高危从业人员症状监测、实验室检测和溯源调查等方法,判断感染来源.结果 2012年5月17-19日该患儿随母在广州A市场购买活鸭,现场经历屠宰过程.23、24日发病后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26日抵香港后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23名密切接触者和34名市场禽类销售屠宰从业人员未出现流感样症状.患儿住家附近B市场2名禽类销售人员H9型血清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06%(2/33).A、B两市场砧板、禽笼等环境标本H5、H9型阳性率分别为9.8%(5/51)和2.0%(1/51).B市场一份砧板H5型阳性标本与患儿标本同属2.3.2.1分支.B市场阳性档口的进货来源与A市场一致.结论 该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为广州市肉菜市场禽类销售档口.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87.
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E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的E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登革病毒,RT-PCR法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发生树,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59份标本中38份病毒分离培养阳性,获得广州市2006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6/1707的E基因序列,其同源性与东南亚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的流行株接近,但与广州市2002年Ⅰ型登革病毒流行株GZ2002/281较远。结论广州市2006年流行的登革病毒属输入性,但与2002年流行的登革病毒有不同的输入源。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患者个案信息.了解62名相关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对14例患者咽拭子进行甲型H1N1流感检测,采集其中7例患者进行季节性流感排查.结果 14例发热患者,发病率在各年龄组[15~岁组19.2%(5/26),25~岁组25.0%(9/36),x~2=0.287,P=0.592]、性别[男性24.0%(6/25),女性21.6%(8/37),x~2=0.048,P=0.826]、部门[化妆及设计部、摄影部、门市部及其他、影楼客户分别为42.1%(8/19)、27.3%(3/11)、12.5%(2/16)、6.3%(1/16),x~2=7.653,P=0.054]和是否居住集体宿舍[集体宿舍33.3%(4/12)、非集体宿舍29.4%(10/34),x~2=0.699,P=0.40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例患者以低热为主(37.5~37.9℃),未发现有腹泻症状的患者,本次暴发中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1例出现腹泻的症状.14例患者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阴性,7例患者咽拭子检测6例呈甲型季节性流感阳性反应.结论 本起事件为我国内地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发生季节性流感暴发.提示调查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必要时需排查季节性流感和继续加强季节性流感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9.
Objective To timely summarize past experience and to provide more pertinent reference fo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A/H1N1 cases in influenza season. Methods During May 25 to 31,2009,2 secondary community cases caused by a influenza A/H1N1 imported case. In the close contacts of 3 A/ H1N1 cases, 14 had some aspiratory symptoms onset, such as fever(≥ 37.5℃), cough, sore throat and etc. Laboratory tests excluded the infection of A/H1N1 influenza. For throat swab test for the 14 cases,7 were tested for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 A face-to-face or telephone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by CDC staff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f 62 close contacts. Results Of 14 fever cas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by differences by age [15-age group: 19. 2% (5/26), over 25-age group: 25.0% (9/36); χ2=0. 287, P=0. 592]; by sex group [24. 0% (6/25) for male and 21.6% (8/37) for female; χ2=0. 048, P=0. 826], by working units [dressing and design, photograph, saleroom and others, consumer group: 42. 1% (8/19), 27. 3% (3/11), 12. 5% (2/16) and 6. 3% (1/16); χ2=7. 653, P=0. 054], by dormitory style [dormitory style=33.3% (4/12),non-dormitory style=29.4%(10/34); χ2=0. 699,P=0. 403]. All the cases had fever (37.5-37.9℃),no case had diarrhea. One in 3 A/H1N1 cases had diarrhea. All the 14 cases were negative result for A/H1N1 RNA. Six from 7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seasonal influenza test. Conclusion This was a seasonal influenza outbreak happened in the close contacts of first confirmed A/H1N1 cases in community in mainland China. It showed that we should exclude the seasonal influenza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H1N1 cases in the seasonal influenza period in so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easonal influenza.  相似文献   
90.
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周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传染源引发本地二代病例疫情,探讨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追踪,描述传播过程及各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系,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发现指示病例后,密切接触者中有2人出现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且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国内首起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2名密切接触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指爪病例多次近距离接触,且现场通风不良;发病潜伏期37~57 h,临床表现均较指示病例轻.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未见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为由输人性传染源引起的本地感染疫情,无防护近距离空气及飞沫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空气流通不良的密闭空间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