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9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对社区老人认知功能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对某社区65岁以上自愿参加的老人进行为期12周(共24次)的认知功能干预;采用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比较干预组(44名自愿参加的老人)和对照组(51名完成基线和随防评估的老人)认知功能差异。结果:在干预前后两组NTBE的自身比较中:干预组在视觉匹配和推理等项目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运动测验、前摄抑制和学习效应指数等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认知干预和NTBE相关的项目如下:听觉词汇学习4正确、听觉词汇学习4重复、分类测验、小标记测验、视觉匹配和推理、听觉词汇8插入和连线测验1顺序提示数共7项,均呈正相关。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干预在短期内能改善或延缓部分认知功能的衰退,逻辑推理能力是社区老人认知干预的易感领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合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丙戊酸钠合用氯丙嗪组(研究组)35例,单用氯丙嗪组(对照组)31例。以PANSS、CGI、TESS量表评定观察12周。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自第2周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自第4周起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P<0.05)。结论丙戊酸钠合并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33.
精神病混合家系GRIK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混合家系中探讨GRIK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是否 关联。方法 采用PCR RFLP技术对GRIK2基因多态性rs6922753(T/C)和rs2227283(G/A)分型,进行 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1)rs6922753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χ2=3.13,P>0.05)或心境障碍 (χ2=3.20,P>0.05)无关联,但在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中与两组疾病均相关联(P<0.05);(2) rs2227283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χ2=9.85,P<0.01)、心境障碍(χ2=13.50,P<0.01)呈显著关联;(3) 双位点TDT提示单体型TG、CA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相关联(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 中GRIK2基因或邻近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共同易患基因之一,并可能影响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6(GluR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攻击行为是否关联。方法收集40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包括20个患者有攻击行为和20个患者无攻击行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GluR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922753T/C和rs2227283G/A分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rs6922753多态性(X^2=4.67,v=1,P〈0.05)、rs2227283多态性(x^2=11.11,v=1,P〈0.01)及单体型TG(X^2=11.27,v=1,P〈0.01)、CA(X^2=6.33,v=1,P〈0.05)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rs2227283多态性与攻击行为显著相关联(x^2=8.89。v=1,P〈0.01)。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GluR6基因或邻近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患基因之一,并可能影响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健康状况问卷(SF-36)是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命质量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1,2],国内已有学者将SF-36应用于临床实践及疾病关联的结局测量研究[3,4].本研究评价SF-36量表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抗抑郁剂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疗效和调查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意念,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及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第3月末HAMD[(9.66±6.95)分]、HAMA[(9.52±7.66)分]、PSQI[(9.52±4.67)分]、SIOSS[(7.31±6.22)分]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2)离婚或丧偶(t=2.016,P=0.049)、受教育年限越长(t=3.272,P=0.002)、伴有慢性躯体疾病(t=3.601,P=0.001)、消极应对因子分较高(t=5.151,P=0.000)和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2.444,P=0.018)、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3.861,P=0.000),自杀意念程度明显较严重;(3)女性(t=2.082,P=0.043)、已婚(t=5.486,P=0.000)、无慢性躯体疾病(t=2.067,P=0.044)、首发(t=5.773,P=0.000)、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t=4.533,P=0.000)、治疗前睡眠障碍较严重(t=4.385,P=0.000),以及治疗后抑郁(t=6.650,P=0.000)、焦虑(t=4.506,P=0.000)和睡眠障碍(t=2.798,P=0.007)改善较明显者,治疗后患者的自杀意念改善程度较显著。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积极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综合干预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基因G252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是否关联.方法 收集65个核心家系,采用PCR-RFLP技术对G252A多态性基因分型,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 在女性组(χ2=5.26,v=1,P<0.05)和发病年龄≤25岁早发组(χ2=6.76,v=1,P<0.01),G252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在早发组(χ2=5.00,v=1,P<0.05)G252A多态性与心境障碍相关联,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TNF-β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共同易患基因之一,并可能影响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75例TRD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文拉法辛组、米氮平组、帕罗西汀+利培酮组、帕罗西汀+丙戊酸钠组、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帕罗西汀+曲唑酮组及帕罗西汀+甲状腺素组共8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8周,分别于基线、8周末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基线、4周末及8周末评定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结果 8组SDSS8周末评分与基线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SF-36社会功能因子分4周末、8周末与基线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SF-36社会功能因子分(除外帕罗西汀组、文拉法辛组)8周末与4周末比较、8周末减分与4周末减分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8组SDSS8周末减分[帕罗西汀+利培酮组(7.05±6.39)分、米氮平组(6.53±4.75)分、帕罗西汀+甲状腺素组(5.14±4.94)分、帕罗西汀组(5.13±4.94)分、帕罗西汀+曲唑酮组(5.00±4.94)分、帕罗西汀+丙戊酸钠组(4.60±4.09)分、文拉法辛组(4.57±4.18)分、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4.24±4.95)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2.076,P=0.038).两两比较帕罗西汀+利培酮组分别与文拉法辛组、帕罗西汀+丙戊酸钠组及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与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DSS8周末减分与HAMD-17基线分、HAMD-17 8周末减分及本次病期相关.结论 8种药物治疗方案均能显著改善TRD患者的社会功能,但改善程度、改善时序不一;影响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主要是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药物疗效及本次病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短程强化门诊心理干预项目(intensive outpatient program,IOP)对新近缓解(近4个月有1次急性发作,目前处于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双相障碍患者按本人意愿分为干预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合并IOP)和对照组19例(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为期4周共10次IOP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使用席汉残疾量表(SDS)和大体功能量表(GAF)分别在基线、治疗结束和3个月末随访评估患者功能水平,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SDS和GAF评分在基线、治疗结束和3个月末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1.57,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显示,仅SDS家庭生活、效率低下天数和GAF时间主效应显著[F(2,44)=5.93,P=0.005;F(2,46)=5.05,P=0.01;F(2,48)=91.48,P0.001],其余均不显著。结论:短程IOP对新近缓解双相障碍患者的功能改善不显著,有待延长随访期进一步评估其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未服药双相抑郁(BP)患者执行功能状况,以及伴有焦虑症状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将46例BP患者(BP组)分为BP伴焦虑症状亚组(BP-A组:HAMA14分,27例)和不伴焦虑症状亚组(BP-NA组:HAMA≤14分,19例);收集入组者的一般资料,使用Stroop色词测验(CW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与46名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BP组职业状态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4,P=0.032),CWT中正确数和遗漏数、WCST中总应答数和测验完成时间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P-A组、BP-NA组和NC组间年龄、婚姻状态、职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P-A组CWT中遗漏数明显高于NC组(SE=2.547,P=0.033),BPNA组WCST中完成分类数(CC)明显低于NC组,不能维持完整分数(FM)明显高于NC组(P均0.05)。结论:未服药的BP患者执行功能受损,BP-A患者在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表现更差,而BP-NA患者在非压力性任务中执行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