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40例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匹配的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两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两组WCST测试成绩除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5.96,P均=0.000);CPT测验中正确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87,P=0.000);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P=0.000)。结论: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和注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D)患者的家庭功能。方法:使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问卷(FACES)及家庭功能问卷(FAD)对67例BD患者(BD组)及101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FAC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FAD中情感卷入维度评分[(2.35±0.46)分]明显高于NC组[(2.20±0.42)分,P0.05]。结论:BD患者的家庭功能缺陷体现在情感卷入上。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探讨未服药的原发性失眠患者(PI)与正常人认知功能的差异,并比较认知功能损伤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PI组:为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精神科的PI患者80例。入组标准:由我院主治以上医师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做出PI诊断;研究前1个月未使用任何精神科药物,尤其是镇静安眠类药;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智力正常,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24分。  相似文献   

4.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临床特征的区别。方法:惧单相抑郁症患者32例,双相抑郁症患者40便,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多见焦虑、自杀行为;而双相抑郁却以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上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铲明显优于舒必利,而对双相抑郁症病从舒必利与抗抑郁剂同样有效,且舒必利有药物副反应小,不易转躁的特点。结论:舒必利可作为双相抑郁症病伯首选药物,临床特征有助于对双相抑郁与单相  相似文献   

5.
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障碍(单相组,n=72)和双相抑郁障碍(双相组,n=64)患者,收集并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结果单相组女性及已婚患者比例均高于双相组(χ2=18.74、4.68,P0.05或0.01);双相组平均起病年龄小于单相组(t=-2.13,P=0.035);双相组性格外向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9.74,P=0.002);单相组有病前诱因者比例高于双相组(χ2=18.96,P0.01);双相组伴不典型抑郁症状者比例高于单相组(χ2=24.60,P0.01);双相组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于单相组(Z=-5.37,P0.01);单相组HAMD-17总评分及躯体化焦虑和食欲减退因子评分均高于双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2.06,P0.05或0.01)。结论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是否有病前诱因、是否伴不典型抑郁症状、既往发作次数及HAMD-17评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期双相障碍(BD)与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对57例BD患者(BD组)、48例MDD患者(MDD组)进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认知功能测验,结果与59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分析BD及MDD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的30例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结果:BD组中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及RBANS总分低于NC组,MDD组即刻记忆、言语功能、延时记忆分显著低于NC组(P均0.05),BD组与MDD组间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的注意量表分明显低于MDD无精神病性症状组(P0.05)。结论:BD及MDD患者均存在多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心境障碍患者注意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组31例,碳酸锂组31例.分别口服拉莫三嗪50~250 mg/d,碳酸锂500~2 000 mg/d,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均取得较好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且拉莫三嗪组优于碳酸锂组;两组CGI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于治疗4周末始,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8周末,拉莫三嗪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碳酸锂组(P<0.05).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较碳酸锂组少而轻.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给予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组)相应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ERN波幅及潜伏期与4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HAMD-17、HAMA评分与ERN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基线期3组间ERN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ERN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首发组(P均0.05);双相组和首发组ERN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相组治疗前后ERN波幅的差值明显小于首发组(P0.05)。基线期双相组和首发组HAMD-17评分与ERN潜伏期呈正相关,与ERN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HAMA评分与ERN波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对错误信息监控能力受损,且治疗后难以恢复;伴有中度焦虑的抑郁发作患者错误监控功能增强;ERN指标或可以作为双相抑郁识别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现象学上的异同。方法以单相抑郁144例和双相抑郁96例为研究对象,对两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以基线和治疗6周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评价疗效。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中家族史阳性率低,合并焦虑、自杀意念多见,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为72.2%,而双相抑郁患者中伴激越、精神病性症状、不典型抑郁症状突出,治疗6周时总有效率为52.1%。结论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及现象学方面有所不同,单相抑郁治疗效果更好。发病年龄早、有家族史、外向个性、临床表现伴不典型抑郁表现等因素可能提示为双相抑郁。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软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共纳入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障碍、Ghaemi软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软双相障碍组),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单纯符合DSM-IV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56例(单相抑郁组)。收集一般资料,使用可反复测查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评估工具(RBAN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软双相障碍组首发年龄、发作频率及阳性家族史与单相抑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软双相障碍组患者RBANS总评分、注意力得分、视空间结构及延迟记忆得分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组(P0.05或P0.01)。结论:软双相障碍患者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别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而且认知功能也较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61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组)及59例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单相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连线测验(TM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WCST:双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完成分类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双相组和单相组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多于对照组,完成分类数少于对照组(P均0.01)。CPT:双相组3个部分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单相组和对照组,3个部分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正确反应数Ⅰ少于对照组,错误次数Ⅱ多于对照组(P均0.01)。TMT:双相组TMT-A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CWT:双相组色词测验A、B、C用时明显长于单相组和对照组(P均0.01);单相组色词测验A、C用时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相抑郁及单相抑郁患者均有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喹硫平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双相抑郁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分别以喹硫平、碳酸锂治疗,疗程8周,以HAMD、CGI、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末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在第1、2,4、6、8周末及需要时用BRMS评定躁狂症状。结果(1)喹硫平和碳酸锂相比较,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58.3%,治疗第6、8周末HAMD总分和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喹硫平单药使用可有效治疗双相抑郁,减少诱发躁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和连续性操作测验(CPT),对107名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7名健康对照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在WCST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分别为94.3±25.6、30.4±22.5和41.0±23.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1±25.0、18.8±11.4和21.2±17.3)(P=0.00、P=0.00、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正确反应数(23.7±6.1)显著少于对照组(25.0±0.0)(P=0.03);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完成分类数(4.8±2.4)与对照组(5.0-.t-O.0)相比无显著差异(P=0.46);2、精神分裂症患者CPT三项指标(CPT2=6.5±2.9、CPT3=8.5±3.3,CVT25.0±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PT=30.4±2.7,CPT2=8.9±2.0和CPT3:10.6±0.7)(P:0.00、P=0.00、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CPT1(10.0±4.0)与对照组(CPTI=10.8±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WCST中持续错误数与CPT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缺陷,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了解单相抑郁和双相障碍患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改变情况. 方法对38例单相抑郁住院患者和63例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双相障碍Ⅰ型19例,双相障碍Ⅱ型4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者33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者18例,双相障碍混合发作者12例)进行DST,其中17例单相抑郁、35例双相障碍患者在治疗4周后再次行DST,比较各组DST脱抑制率差异.结果 治疗前,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36.8%)与双相障碍(14.3%)、双相障碍Ⅰ型(10.5%)、双相障碍Ⅱ型(15.9%)以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5.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Ⅰ型(10.5%)与双相障碍Ⅱ型(15.9%)之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5.2%)、双相障碍混合发作(16.7%)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11.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ST脱抑制率在上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随着病情改善而降低,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的DST脱抑制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期,单相抑郁的DST脱抑制率高于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的DST脱抑制率与临床分型、发作类型、病情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郁对帕金森病(PD)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1例PD患者及20例对照组进行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抑郁状况的评定。整体认知功能评定使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 执行功能评定包括言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TMT),Stroop字色干扰测验(SCWT),画钟测验(CDT),数字符号替换测试(DSST)及数字广度测试(DST)等; 使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估抑郁状态。结果 抑郁组SFT, PFT, DST, DSST, CDT, TMA,TMB, Stroop-B, Stroop-C,SIE评分均差于对照组(P<0.05); 非抑郁组PFT, DST, DSST,TMA,TMB, Stroop-C,SIE评分差于对照组(P<0.05); 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SFT, PFT, DST, DSST, TMA, TMB, Stroop-B, Stroop-C, SIE评分较差(P<0.05)。结论 PD患者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抑郁可以明显加重PD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初诊未服药的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 性收集 2010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运动障碍门诊初诊未服药的 218 例 PD 患者(PD 组)和 171 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资料。采用统一 PD 评定量表 (UPDRS)第Ⅱ、Ⅲ、Ⅴ部分评估 PD 患者的运动症状,采用 PD 睡眠量表(PD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和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评估 PD 患者的非运动症状。采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受试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 PD 组和对照组抑郁发作的发病 率、临床资料的差异,比较帕金森病抑郁(dPD)和非帕金森病抑郁(n-dPD)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采用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初诊未服药 PD 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PD 组 HAMD-24 评分为 8.0(4.0, 13.0)分,dPD 的发病率为 12.4%(27/21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分别为 5 例、18 例和 4 例。对 照组 HAMD-24 评分 2.0(0,2.0)分,抑郁发作的发病率为 6.4%(11/171),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患者 分别为 5 名、5 名和 1 名。两组抑郁程度和抑郁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PD 组患 者的 HAMD-24 总分及各因子评分、HAMA 评分、NMSQ 评分高于 n-dPD 组,运动分期为早期、姿势异常 步态不稳(PIGD)亚型的患者比例高于 n-dPD 组,UPDRS-Ⅱ评分和 PDSS 评分低于 n-dPD 组(P< 0.05)。 HAMA 评分高(OR=1.167,95%CI=1.077~1.265)、NMSQ 评分高(OR=1.235,95%CI=1.052~1.449)和 PIGD 运动障碍亚型(OR=2.024,95%CI=1.053~3.891)是 PD 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 0.05),PDSS 评分高 (OR=0.971,95%CI=0.945~0.997)是 PD 患者发生抑郁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初诊未服药 PD 患 者的抑郁程度以中度抑郁为主,焦虑、非运动症状多、睡眠质量差和 PIGD 型 PD 患者更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单相抑郁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雌二醇、催乳素水平差异以及性激素水平与躁狂、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住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99例(男性55例,女性44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量表(MADRS)评估抑郁症状,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躁狂症状;选取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周围血中雌二醇、催乳素水平。结果催乳素水平在双相障碍组、单相抑郁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5,P0.05),而三组雌二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乳素水平与BRMS评分呈正相关(r=0.361,P=0.033),雌二醇水平与抑郁症状及躁狂症状评分相关均不显著(P0.05)。结论心境障碍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性激素水平与情感症状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探讨抑郁障碍(MDD)患者快感缺失症状与炎症系统改变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MDD组: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本院门诊患者26例,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MDD诊断标准,近2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男、女各13例,年龄18~45岁,平均(23.8±4.5)岁;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