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2只,于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 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1 d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第4、8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显示,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8.97、10.44,q=2.599~10.391,P〈0.05);壮骨颗粒组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强于伤科接骨片组和生理盐水组(F=50.63、85.89,P〈0.05)。结论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亚致死温度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干细胞(LCSC)产生及其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鼠Hep1-6肝癌细胞株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样品,检测LCSC相关标志物和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不同温度分别刺激Hep1-6细胞后发现,45℃是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亚致死性温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显示45℃处理可引起CD13+、CD44+、CD90+、CD133+ Hep1-6细胞水平明显上调,提示45℃温度导致Hep1-6细胞中以上各型LCSC产生增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显示45℃温度导致CD13、CD90、CD133 mRNA水平明显上调.CD13 mRNA水平在5例HCC患者复发肝癌组织中均明显上调,CD133 mRNA在4例复发肝癌中上调,CD90 mRNA仅在1例复发肝癌中上调;FCM检测显示CD13+ LCSC水平在4例复发肝癌中明显上调,CD133+ LCSC水平仅在1例复发肝癌中上调,提示CD13+ LCSC水平上调与45℃温度关系更密切.RT-qPCR检测显示4例CD13+ LCSC上调的复发肝癌患者13个LCSC相关转录因子中Sox2、Stat1明显上调,FCM检测显示45℃处理Hep1-6细胞后Sox2、Stat1 mRNA明显上调.用Sox2、Stat1 siRNA分别沉默了Sox2、Stat1基因,表明Sox2 、Stat1均参与了45℃温度诱导的CD13+ LCSC产生.结论 RFA治疗中45℃亚致死性温度所致CD13+ LCSC水平增高与Sox2、Stat1表达有关.该结果对肝癌复发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功救治四肢严重土枪击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枪击伤属于火器损伤 ,伤后多有软组织或骨组织缺损及金属异物存留。因伤情多复杂严重 ,临床处理较为棘手。近年来 ,我们救治 3例严重土枪击伤患者 ,均为近距离射伤且多处受伤者 ,其中 1例腹部及两个肢体被击中四枪 ,另 2例被击中 2枪。入院后 3例处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状态 ,伤情极为复杂。经积极救治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二期重建损伤的神经及骨缺损 ,肢体的功能恢复较好 ,现举 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 ,4 1岁。被土枪击伤左上肢、左下肢及腹部 ,半小时后入院。查体 :Bp13/ 8k Pa,P110次 / min。神志清 ,面色苍白 ,心肺正常。左下腹部有 2 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壮骨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3~4月龄的正常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利用差速贴壁原理纯化MSCs并通过形态学(光镜)、流式细胞仪对大白兔MSCs表面抗原测定对其进行鉴定,建立稳定的MSCs培养体系,分别添加壮骨颗粒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工作液,然后分别进行增殖活性以及分化活性的测定。结果:壮骨颗粒组和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活性均高于空白组(P〈0.01);壮骨颗粒组的增殖活性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组,2组软骨细胞分化相差不大。结论:壮骨颗粒可以明显促进MSCs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苏红透骨散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兔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大白兔用HuIth法造骨关节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用苏红透骨散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第4、8、12、24周后每组各取6只动物,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关节滑液NO水平。关节软片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变化及原位末端标记(TLNEL)法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病理改变,进行组织炳理学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NO活性在不同时期均高于实验组(8周,P〈0.05;12、24周,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病理改变总积分、软骨细胞病理改变积分和软片表层病理改变积分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关节液中NO含量显著相关。结论:苏红透骨散对兔膝关节实验性骨关节炎软骨退变具有保护作用,通过NO诱导途径减少软骨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壮骨颗粒含药血清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用壮骨颗粒对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建立实验组,并设置空白血清对照组,进行MT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ALP测定,观察壮骨颗粒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作用。结果:在促细胞增殖方面,实验组作用最显著(P<0.01),在第3天开始增殖,第6天达到平台期,而对照组对数增殖期明显延长(P<0.01);在促细胞分化方面,常规形态学观察,壮骨颗粒组诱导的细胞在形态上类似于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诱导细胞具有骨细胞表型。结论:壮骨颗粒可促进细胞增殖,并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农业、建筑业及交通的发展,脊髓损伤(SCI)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脊髓是许多神经功能的中介通路,脊髓损伤及其继发性病理生理反应可直接导致神经功能损伤,从而引起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由于脊髓损伤治疗困难,因而致残率与死亡率非常高。不仅患者本人要受功能废损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对脊髓损伤的研究相对缓慢,其治疗效果难以预料,主要是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是否产生中枢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方法取7周龄Balb/C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每天分别喂饲司它夫定(D4T)50 mg/kg、齐多夫定(AZT)100 mg/kg和拉米夫定(3TC)50 mg/kg,每周5 d,连续16周;对照组喂服双蒸水。通过激光单细胞捕获技术抓取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每组200个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观察线粒体DNA(mtDNA)含量变化。结果 COXⅡ基因扩增显示,喂饲核苷类似物可明显减低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mtDNA拷贝数,其中D4T组减少至对照组的(22.2±3.2)%,AZT组减少至对照组的(53.6±7.1)%,3TC组减少至对照组的(34.6±8.2)%。同时,与对照组相比,ND4基因扩增显示,mtDNA主环拷贝数明显减低,D4T、AZT、3TC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5.2±7.3)%、(46.3±9.1)%和(42.3±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组ND1基因扩增显示,mtDNA小环拷贝数依次为对照组的(67.7±5.2)%、(53.5±9.2)%和(94.4±8.3)%。AZT与对照组比较,mtDNA小环拷贝数明显降低(P﹤0.05),其他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可产生小鼠神经元mtDNA损伤,且以主环缺失为主。  相似文献   
20.
DNA重组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单独的DNA片段连接起来产生一个能在特定宿主中自主复制的DNA分子。重组DNA分子最简单的构建方法是将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或噬菌体等克隆载体上。常用的质粒载体有pBR322、pUC和pGEM等。这些载体含有不同的多克隆位点,适于将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DNA片段连接起来[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