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HBV、HCV感染者树突状细胞(DC)的非病毒特异性免疫功能状态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以及病毒清除的关系。方法 对25例成人慢性HBV和HCV合并感染者进行了间隔8年的两次调查、依据临床转归分为HBV和HCV均清除组(A组)14例、单独HCV清除者(B组)6例,单独HBV消除者(C组)3例,HBV和HCV均未清除者(D组)2例,对照组(N组)为同一地区健康献血员11例。体外分离培养DC,检测其表型及抗原摄取功能、刺激异体淋巴细咆增殖能力和4组感染者的CTL免疫应答情况。结果 B、C、D组与A组、N组比较,DC的非病毒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CD86表达的降低、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以及抗原摄取能力降低。A组对HBV和HCV的4条抗原表位多肽均有较高的CTL应签率(11/12);B组对HCV的两条抗原表位多肽均有应答(5/5),但无对HBV两条表位多肽均应签者、仅有1例对P2有反应;C组对HBV的抗原表位多肽均有应答,但无对两条HCV表位多肽均应答者;D组及N组对HBV或HCV所有实验多肽均无应答。结论 HBV和HCV的清除与病毒特异性的CTL应答相关。HBV和(或)HCV持续存在可能是导致DC功能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15% ~ 35%[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EGV)及其程度.寻找无创指标预测EGV及其出血风险,以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7例、替比夫定(LDT)组30例、恩替卡韦(ETV)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按HCC发生前是否耐药将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耐药组(31例)和无耐药组(123例),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耐药率、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随访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累计2年耐药率低于LAM组、ADV组和LDT组(P均<0.05);抗病毒治疗各组及对照组间累计2年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耐药组HCC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耐药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2年随访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肌病等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他单药治疗,抗病毒治疗耐药可增加HC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的监测非常重要,但必须通过采血化验,有创、耗时、且非连续性监测.新型Masimo 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可以无创连续监测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本研究旨在评价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该仪器对血红蛋白浓度的判断的价值.方法 4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住院患者被纳入研究,间断采集其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HGB)浓度的检测,同时用Masimo 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连续无创检测血红蛋白(SpHb)的浓度.结果 分别用两种方法检测4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得到83组配对的检测数据,HGB为(6.76±1.93)g/dL,SpHb为(8.80±2.50)g/dL,差值为1.92 g/dl (95%CI:-0.43~4.27 g/dL),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其中HGB<4g/dL的6组检测数据,HGB值为(3.22±0.73)g/dL,SpHb的值为(3.67±1.12)g/dL,二者的差值缩小为0.45+0.67g/dL,P=0.159,提示此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6,r2=0.803,P=0.000),呈直线正相关,直线方程为y=1.18x+0.712.利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两方法的偏倚为1.92g/dL,两方法差值占均值比为25.1%.用无创法检测血红蛋白,会将37.1%需要输血的患者错误判断为无需输血(输血的界值为7g/dL).结论 Masimo 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可以实时无创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趋势,与传统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极重度贫血患者检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但该方法对于急性失血及中重度贫血患者,精密度较高而精确性不够,存在系统偏倚,可能会误导输血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HP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100.0%)、黄疸(73.7%)、胸腹腔积液(73.7%)、脾肿大(68.4%)、肝肿大(63.2%)、淋巴结肿大(57.9%),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1.6%)及消化道出血(21.1%).全部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升高[ALT 202.6 (9.9~1 072.3)U/L,AST 316.5(11.0~3 578.1)U/L],以AST升高更为显著,伴乳酸脱氢酶升高;89.5%的患者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发现有噬血现象.全部患者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89.5%的患者出现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HPS的原发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57.9%),原因不明者6例(31.6%).病死率为57.9%.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可改善预后.结论 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热和肝功能损伤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教学面临很大困难。因此,进行集中院级教学查房,经过7年实践,从组织形式、时间安排、病例选择及查房程序上确定其基本模式。通过对参与院级教学查房的人数、人员构成情况、满意度调查、7年前后笔录影像资料的对比、将相关查房内容整理成书等方面来评价院级教学查房的成效。结果提示该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专科医院的局限,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相似文献   
8.
内镜技能教学一直是临床医学技能教学的难点。本研究以内镜初学者为教学对象,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内镜技能教学方案。教学时间共16周,教学内容包括内镜基本构造、内镜清洗消毒、内镜操作技能理论教学,以及虚拟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系统的操作,考核通过后进行实际临床受试者操作及内镜报告书写。通过15名学员问卷调查,100%的学员认为虚拟消化内镜用于内镜技能教学是必要的,认为内镜技能教学方案非常严密及严密的分别为63.3%及33.3%。因此,本教学方案适用于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病、感染专业初学内镜操作技能的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9.
我院对1996年7月~1998年8月收治的1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进行了血浆和脑脊液(CSF)中亮氨酸脑啡肽(leu脑啡肽)含量的测定,并对其中56例进行纳络酮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纳络酮治疗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9±28岁,轻型7例,普通型39例,重型10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9个月~12岁,平均38±28岁,轻型8例,普通型34例,重型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传染病学》诊断分型标准。二、治疗方法 纳络酮002mg·kg-1·次-1,用10%葡萄糖液或注射用水稀释后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 (乙脑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其在乙脑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病人极期、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 (CSF)TNF α并进行比较。结果 :极期病人血和CSFTNF α均升高 ,恢复期时血清TNF α降至正常 ,而CSFTNF α则未见明显下降 ,重症乙脑血清TNF α恢复期下降亦不明显。结论 :TNF α参与乙脑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