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39-941
目的:对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分为A组(n=75)、B组(n=75),A组接受LAM联合ADV治疗;B组接受ET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A组生存率97.33%,B组生存率9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eGFR、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经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均取得显著近期效果,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8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单药替比夫定(Ld T)组(29例)、单药恩替卡韦(ETV)组(30例)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LAM+ADV)组(26例)。抗病毒治疗96周以上,比较3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后12、24、96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和乙肝病毒DNA(HBV DNA)转阴率,治疗后96周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阴率及转换率、HBV耐药率及Child-Pugh分级变化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96周以上的抗病毒治疗。3组治疗后第12周、24周及96周ALT复常率差异和HBV DNA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96周Ld T组HBe Ag转阴率为42.9%,高于ETV组的22.7%和LAM+ADV组的20.0%,Ld T组HBe Ag血清转换率为28.6%,也高于ETV组的13.6%和LAM+ADV组的15.0%,但3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Child-Pugh分级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抗病毒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患者HBV DNA复制和改善肝功能,Ld T组在HBe Ag转阴率和转换率上可能优于另两组,3组其他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核苷(酸)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药组111例,其中恩替卡韦组(ETV)25例,阿德福韦酯组(ADV)45例,拉米夫定组(LAM)41例;联合组[替比夫定(LDT)+ADV]19例.于治疗后4、1...  相似文献   

4.
刘继旭  罗安云  王明桃 《吉林医学》2012,33(19):4133-413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1例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照组76例只给予基础治疗。连续观察96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例患者因未遵守治疗方案并在1年内死亡而被剔除。治疗组96周病死率(6.9%,4/58)明显低于对照组(43.5%,20/46,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8周、96周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1);患者对LAM及ADV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LAM联合ADV抗病毒治疗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LAM+ADV组)80例、单药治疗组共120例:其中拉米夫定单药组(LAM组)60例、阿德福韦酯单药组(ADV组)60例。抗乙肝病毒药物按照常规剂量口服(LAM100mg/d、ADV10mg/d)。各组的保肝治疗方案相同。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血清HBVDNA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肝功能转归以及Child-Pugh评估。结果LAM+ADV组与LAM组和ADV组比较:在治疗48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7.5%、83.3%和80%,联合治疗组与各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周时Child—Pugh计分分别为6.8±1.0、7.1±1.3和7.3±1.2,联合治疗组与各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恢复速度LAM+ADV组较LAM组和ADV组快,(LAM+ADV组6周,LAM组和ADV组均8周)。在治疗8周时肝功能无差异。结论对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初始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共4组,分别口服ETV、ADV、LAM联合ADV、对照组。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后HBV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结果 4组患者基线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4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下降,白蛋白、PTA上升,A、B、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时,HBVDNA水平、ALT、AST、TBIL、Child-Pugh评分降低,白蛋白升高,HBVDNA阴转率比较,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P0.05)。结论 ETV、ADV、LAM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安全性好。治疗48周,ETV、LAM联合ADV治疗疗效相似,均优于单用ADV。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8例,均给予LAM(100 mg/d)联合ETV(0.5 mg/d)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相关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及健康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以判断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结果经4个月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1);SF-36评分升高( P <0.01)。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Child-Pugh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Telbivud ine LDT)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每日600 mg,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观察24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腹水消失。替比夫定治疗组1年内血清HBV-DNA转阴率94.1%(16/17),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总胆红素均有下降,Child-Pugh评分减少,2年生存率达94.1%,并发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替比夫定治疗能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组46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LAM组47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ADV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个月、12个月时观察肝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计分以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好转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肝功能Child-Pugh计分改善率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药物联合TACE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耐药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受不同NAs抗病毒药物联合TACE治疗的中晚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2例,分为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3组.所有病人术前开始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根据局部肿瘤控制情况重复进行TACE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HBV DNA转阴时间及耐药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LAM、ADV、ETV 3组HBV DNA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5.23、4.00、3.62天.LAM组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DV、ETV(P<0.05),ADV组转阴时间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12个月3组耐药率分别为6.67%、4.87%、3.33%,服药12个月、8个月LAM组耐药率明显高于ADV组、ETV组(P<0.05),ADV组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24个月及24个月以上,ETV组无耐药病例,耐药率明显低于LAM组及ADV组(P<0.05),ADV组明显低于LAM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起效快、耐药率低,首选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高病毒载量的中晚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对于经济基础差、预期生存期短的病人可选择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与替比夫定(LDT)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找到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及替比夫定,单独用药组服用恩替卡韦,每组43例,治疗疗程为48周,记录不同时间两组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HBVDNA定量的变化、CTP评分和MELD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在治疗第24周、48周时ALT复常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HBeAg阴转例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48周时,两组HBVDNA低于检测值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T与ADV初始联合更适用于临床,且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变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TV)初始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始应用ETV治疗96周的代偿期(n=54)和失代偿期(n=51)肝硬变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HBVDNA阴转率、Child—Puge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硬度的变化和区别及临床结局的情况。结果:代偿期组12周和24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P〈0.01),12周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组血清白蛋白分别于12周、24周开始明显高于基线(P〈0.01),胆碱酯酶(CHE)分别于24周、48周开始明显高于基线(P〈0.01)。96周时,100%代偿期和96.1%失代偿期组Child—Pugh评分表现为改善和稳定;11例代偿期和4例失代偿期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有不同程度减轻;两组患者肝硬度均减低,代偿期组减低更明显,治疗后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长期ETV抗病毒治疗,代偿期肝硬变患者可获得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2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接受初始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抗病毒治疗,为初始联合组;26例接受拉米夫定(LAM)单药抗病毒治疗,为LAM单药组.两组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疗程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等变化情况.结果初始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月和24月HBV DNA阴转率(85.7%、92.9%)与拉米夫定单药组(61.5%,6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个月时初始联合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64.3%)与拉米夫定单药组(3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在治疗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联合组观察期间未检测到病毒学变异,LAM单药组在12月和24月时分别有11.5%(3/26)和23.1%(6/26)的患者中检测到病毒学变异.两组均未发现有血清肌酐超过正常值上限的病例.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病毒学、血清学应答和HBV耐药变异等方面均优于拉米夫定单药治疗,且肾脏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陆德云  覃岭  张雪莲  王静 《四川医学》2011,32(9):1385-138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8例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ADV+LAM联合组(A组)40例,予ADV 10mg/d+LAM 100 mg/d;ADV组(B组)38例,予ADV 10mg/d。观察24周和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同期B组HBV DNA转阴率(60.0%vs 34.2%,P〈0.05)(、77.5%vs 5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4周和48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均可取得一定疗效。加用较换用阿德福韦酯能更好地抑制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替诺福韦酯(TDF)的联合治疗对既往核苷(酸)类似物(NAs)应答不佳/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NAs应答不佳/耐药的CHB患者予以入组,给予以TDF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一组为NAs组,给予TDF+拉米夫定(LAM)、TDF+恩替卡韦(ETV);另一组为干扰素(IFN)组,给予TDF+IFN、TDF+LAM+IFN、TDF+ETV+IFN。预计疗程48~96周。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的疗效。结果 入组68例(NAs组41例,IFN组27例)患者基线耐药检测阳性率为77.9%。治疗48周,NAs组和IFN组乙肝病毒(HBV)DNA下降分别为(3.52±2.42)lg IU/ml、(3.62±1.29)lg IU/ml(P=0.832),HBV DNA转阴(〈20 IU/ml)率分别为73.1%、96.3%(P=0.043)。IFN组较NAs组e抗原(HBe Ag)下降更明显[(1.07±1.30)lg COI vs.(0.35±0.98)lg COI,P=0.017]。NAs组和IFN组表面抗原(HBs Ag)下降分别为(0.09±0.61)lg IU/ml、(0.54±1.05)lg IU/ml(P=0.015)。48~96周的延长疗程中NAs组和IFN组分别有1例、3例患者出现HBs Ag转阴。结论 以TDF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HBe Ag及HBs Ag转阴/转换率方面,IFN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王英民  杨丹红  郦卫星  李敏伟 《浙江医学》2010,32(12):1776-1778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学应答的效果.方法 使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YMDD变异,并采用全自动测序仪对PCR产物直接进行HBV-P基因测序,同时对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48周,观察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相关指标.结果 46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YMDD变异株35例;12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57.78%,ALT正常率58.90%;24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73.91%,ALT正常率78.26%;治疗48周后HBV-DNA的转阴率为80.43%,ALT正常率86.96%.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各时段的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均P<0.05或0.01);治疗48周后HBV-DNA转阴者的治疗前HBV-DNA平均载量低于未转阴者(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有效、安全,且原发性治疗无应答组HBV-DNA转阴率低于病毒学突破组,治疗前HBV-DNA水平较低者联合治疗后转阴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患者基线病毒载量的不同进行分层,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初始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年的疗效。方法98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给予ADV和ETv,两组再根据基线病毒载量各分层为高病毒组(HBVDNA≥1×10^6 copies/mL)和低病毒组(HBVDNA〈1×10^6 copies/mL),观察2年不同时期两组的乙肝病毒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病毒学耐药性。结果在低病毒组,两种药物不同时间点在病毒下降水平、ALT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ADV治疗96周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为92.9%,与ETV的100.0%相似(P=0.684),两组均未发现病毒耐药。而在高病毒组,ADV治疗4、12、24、48、72、96周的病毒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的ETV组(P〈0.05),96周的乙肝病毒检测不到率仅为45.0%,也明显低于同期ETV组的84.2%(P〈0.01):ADV治疗24、48、72、96周时ALT水平也均高于同期的ETV组(P〈0.05),ALT复常率则呈相反的趋势(P〈0.05)。ADV高病毒组治疗2年的病毒学耐药率为14.3%(3/21),而ETV组无耐药病例。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ADV治疗低病毒载量患者能够达到ETV相同的满意疗效,可以作为该类患者的一线药物;而当基线病毒载量≥1×10^6copies/mL,ADV的疗效明显低于ETV,耐药性也增加,不宜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肾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计算基线时(术后3个月)及术后9、15、21和27个月时各治疗组患者的eGFR.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移植术后27个月时患者eG-FR较基线值变化≥20%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177例患者中,ETV治疗组66例、LDT治疗组21例、LAM治疗组61例、ADV治疗组29例.与患者的基线eGFR相比,LAM治疗组和AD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降低(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01);而LDT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升高(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01);ET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随访期内无显著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M或ADV治疗是术后27个月时eGFR较基线值降低≥20%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基线血清尿素氮水平和LDT治疗是eGFR较基线值升高≥20%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服用LAM或ADV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而LDT治疗则能改善患者的eGFR,ETV对患者的eGFR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前应用拉米夫定(LAM)、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乙肝疫苗(Vaccine)阻断乙型肝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慢性HBV感染孕妇76例,治疗组47例,孕28周口服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47例孕妇所产婴儿出生时HBsAg(+)并HBV-DNA(+) 1例(2.1%),HBsAb(+)39例(83.0%),感染率为2.1%;对照组29例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HBsAg(+)3例(10.3%),HBV-DNA(+)8例(27.6%),HBsAb(+)17例(58.6%),感染率27.6%.两组妇女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晚期LAM抗病毒治疗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有确切效果和近期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