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变(vibration stra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确定最佳振动频率.方法 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g为加速度),不同频段3~10、15~30、25~45、50~80和80~10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振动应变加载后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15~30和25~45Hz频段诱导成骨细胞周期循环(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增强ALP活性(P<0.01);80~100和3~10Hz频段抑制细胞周期循环(P<0.01);80~100Hz频段抑制细胞增殖(P<0.01);50~80和80~100Hz频段抑制ALP活性(P<0.01).结论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ALP活性均有影响,振动应变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最佳频率为15~45Hz.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蕊异黄酮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以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毛蕊异黄酮对A375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A375细胞的迁移,Transwell小室检测A375细胞的侵袭作用;qPCR检测A375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结果:毛蕊异黄酮在6.25 ~ 100 μmol/L浓度内不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及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P<0.01),qPCR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能抑制A375细胞MMP-2及MMP-9的表达.结论:毛蕊异黄酮在小于100 μmol/L浓度时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及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红背叶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复制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其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红背叶根组,并设假手术组;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 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HC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 红背叶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的动态变化,探讨在亚健康状态中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昆明小鼠120只,完全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正常对照0、4、9、16、23 d组和模型:0、4、9、16、23 d组,每组12只.正常组小鼠自由饮食,模型各组小鼠置于水深为0.5 cm的塑料盒内18 h/d.负7%体重力竭游泳以检测疲劳程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orT含量.结果 正常组小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时间逐渐下降,从第9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小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体重显著减轻(P<0.01);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下降,第4天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orT第4天开始升高,第16天达分泌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随着小鼠疲劳的加重,血清CorT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提示肾上腺皮质代偿性功能亢进后有功能衰退的趋势,可能是慢性疲劳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主要受体KDR特异性结合的短肽K237(P)为配体制备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P-Bio-Av-Bio-Mbs)的方法。 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P-Bio-Av-Bio-Mbs,流式细胞术筛选最佳配体适配剂量,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靶向微泡与KDR强阳性表达的人大肠癌LOVO细胞结合情况,计算花环形成率。分别以5、50、99 ml/h速率水流冲刷,光镜观察靶向微泡与LOVO细胞结合情况。 结果 不同亲和素剂量下(0、2、6、10、30 μg),微泡表面亲和素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vidin=6 μg时,携带率增长达平台期;不同短肽剂量下(0、30、40、50、60、70、100 μg),微泡表面短肽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MK237=50 μg时,微泡表面短肽携带率增长达平台期。光镜下KDR强阳性表达的LOVO细胞周围花环形成率高达90.52%,荧光显微镜下微泡外壳发出明亮绿色荧光。随冲刷速度增加,靶细胞周围黏附的靶向微泡减少,在99 ml/h冲刷速度下,靶细胞周围仍可见花环结构。 结论 通过生物素-亲和素桥连作用,短肽K237被有效装配在P-Bio-Av-Bio-Mbs表面,体外具有靶向特异性及一定稳定性。流式细胞术是筛选靶向微泡配体适配剂量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肠癌SW480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耦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药物对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测定SW480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当药物浓度在20~100 mol/L之间时,体外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生长;FCM检测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是S期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细胞周期受到明显阻滞。结论:雷公藤甲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时效-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周期发生阻滞。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与解剖学之脑和肝脏功能相关,其调畅气机的功能与肝脏调节物质代谢(能量)、流动以及分布有关,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疏布、宣泄气机及精微、毒物的超微结构。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的病机多为肝失疏泄、由气及血、络脉瘀阻,表现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微循环障碍。因此,肝窦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肝失疏泄之络病的病机关键,是肝主疏泄之络病理论新的假说。  相似文献   
18.
祛风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1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按照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之风咳理论立论,从祛风解痉止咳立法。方法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外感后咳嗽178例,显效14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5.9%。结论祛风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flag标记的人FAT10蛋白研究人FAT10蛋白对HEK293细胞的影响。方法:将FAT10基因片段克隆到载体pcDNA3-flag上,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用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源性FAT10正常培养状态和饥饿状态下的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用XTT法和DNA ladder法观察正常培养和饥饿状态下HEK29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在HEK293细胞中高效表达,但在正常培养状态下和饥饿状态下表达情况不同。饥饿状态下,过表达FAT10的HEK293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细胞,并且出现DNA ladder现象。结论:成功构建了带Flag标签的FAT10真核表达质粒,可在HEK293细胞中高效表达;FAT10过表达促进饥饿状态的HEK293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中医研究生存在着基础研究课题与临床脱节,缺少原始创新能力等问题。转化医学可能是沟通中医研究生基础研究与临床的桥梁。以转化医学思想为指导,提升中医研究生研究起点、强化中医经典文献学习、强调以临床为中心的课题设计并以团队协作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开展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强化研究生培养、提升中医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和提高中医研究生培养水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