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不同平面胃食管吻合术后食管腔内24小时pH监测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为了解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在颈部、弓上和弓下吻合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差异。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30例在3个不同平面作胃食管吻合的患者术后1~3月进行残留食管腔内连续24小时pH监测。结果(1)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无论吻合平面位于何处,术后近期内24小时食管腔内pH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P<0.01);(2)24小时总反流次数在3个不同吻合平面吻合术间无差异(P>0.05);(3)其余监测指标颈部吻合>弓上吻合>弓下吻合(P<0.01)。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吻合平面越高,反流越严重。降低吻合平面,缩小胸胃体积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颈、胸骨上段劈开径路手术治疗上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径路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方法采用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以游离颈部食管,将胸骨上段部分劈开,充分显露及游离上胸段食管及肿瘤;经腹部切口游离胃后行胸段食管内翻拔脱,将胃经食管床上提后行食管胃吻合。颈部吻合23例,纵隔内吻合14例。结果37例上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癌肿全部切除,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发生声音嘶哑12例,7例声带功能逐步恢复。结论经颈、胸骨上段劈开径路对上胸段食管的显露满意,可在直视下完成食管及肿瘤的游离。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发生危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在肺癌完全性及姑息性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2月至2003年8月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癌43例。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4例,ⅡA期1例,ⅡB期4例,ⅢA期7例,T4-ⅢB期6例,Ⅳ期6例。ⅢA期术前临床评估为N0,术后病理查见N2转移。ⅢB期病例中3例为恶性胸水,3例为术中发现胸腔种植转移。Ⅳ期病例中2例为晚期肺癌伴恶性心包积液-心脏压塞;1例为孤立脑转移瘤切除术后;3例为对侧或同侧肺孤立性转移。主要手术方式:肺叶切除36例,肺楔形切除5例,心包开窗2例。其中2例同期行对侧孤立性肺转移瘤楔形切除;恶性胸水行胸膜种植结节切除、烧灼,胸膜粘连术。行纵隔淋巴结清扫36例。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肺部感染5例,切口液化2例。3例恶性胸水均得到控制。2例心包开窗引流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8个月死亡。其余患者目前仍存活。除2例心包开窗引流患者.外科术后住院时间为5~15天,平均7.4天。结论 VATS适合早期肺癌的完全性切除手术治疗,对偶然性N0肺癌手术中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对肺癌需同期双侧开胸手术者VATS具有显著优势。VATS对恶性胸水、心包压塞的姑息性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2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术前无1例确诊。全组平均年龄48.0岁,其中女性18例(85.7%),无症状患者12例(57.1%)。胸部X线片多表现为肺内边缘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密度均匀。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对中老年女性,尤其是胸部X线片表现为密度均匀、境界清楚、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者应考虑本病。手术治疗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损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994年1月-2007年12月华西医院收治的16例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一期行支气管端-端吻合术9例,行支气管修补术3例;3例行左全肺切除术,1例先行保守治疗,后因裂伤部位狭窄明显而行狭窄部袖式切除支气管端-端吻合术。本组均痊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5例获随访1~13年,3例有轻度狭窄,但不影响生活和工作。15例生活质量均好。结论: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损伤易误诊或漏诊,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损伤一经确诊,尽早施行支气管修复重建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总结“4·20”芦山地震胸部外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胸外科2013年收治的芦山地震伤员1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57.3±16.1)岁。胸部外伤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或胸部CT,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重物砸伤12例(70.6%),摔伤4例(23.5%),车祸伤1例(5.9%)。胸部受伤情况包括皮肤软组织挫伤17例(100.0%),肋骨骨折15例(88.2%),1例伴有反常呼吸;肺挫伤15例(88.2%),血气胸11例(64.7%),胸骨骨折1例(5.9%),双侧气胸伴广泛皮下气肿1例(5.9%)。13例(76.5%)分别合并颅脑、腹部、骨折及神经损伤。1例因左侧凝固性血胸,左下肺不张行左侧凝固性血胸清除,肋骨内固定术。17例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地震伤由于致伤机制多样,伤员往往为多发伤。胸部损伤以肋骨骨折及肺挫伤为主。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良好的镇痛及积极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帮助伤员有效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特点。方法 总结 1196例肺癌手术病例 ,用 χ2 检验、t检验方法对其中 2 2 1例体重过重型患者与 715例体重正常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分析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呼吸、循环特点。结果 体重过重组中最大通气量 (MBB)、气道阻力 (Raw )、比气道传导率 (SGaw)、最大呼气流量 (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7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75)及心电图、血压、血胆固醇、血糖的指标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 (P <0 .0 5 ) ,体重过重组的功能残气量(FRC)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 ( 3 .46± 0 .87vs 3 .63± 1.17,P <0 .0 1) ,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5 0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50 )及 2 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2 5)在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组术后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度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体重过重型肺癌患者可能存在大气道阻力增高、部分肺泡萎陷及呼吸肌功能下降 ,使其发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上升 ;而心脏负荷的加大及部分肥胖患者术前即有的合并症可能是其术后循环系统并发症相对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肺癌约占肺癌的35%-40%,其内科治疗平均生存6-8个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和总结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进行"分子分期",指导选择局部晚期肺癌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以及对局部晚期肺癌进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其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测516例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手术前外周血CK19mRNA表达(其中115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检测病人外周血"微转移"),对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肺癌病人进行"个体化分子分期",指导临床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获益者。回顾分析516例局部晚期肺癌基于"分子分期"的"个体化外科治疗"的长期生存结果。结果 516例病人中鳞癌322例,非鳞癌194例;P-TNM分期:IIIA期112例,IIIB期404例;"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M-IIIA期:97例,M-IIIB期:278例,M-IV期:141例。本组病例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256例;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4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上腔静脉切除重建90例;肺切除联合部分膈肌切除重建3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联合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3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主动脉鞘膜切除10例;右全肺切除联合左心房、右侧全部膈肌、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切除重建1例;肺切除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10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联合气管隆突切除重建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或联合上腔静脉和左心房、或联合气管隆突和左心房切除重建55例。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0.97%。516例肺癌病人中141例外周血检测到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27.3%。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阳性率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N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原发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本组肺癌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43.74±7.21个月,1年生存率为89.1%,3年生存率为39.3%,5年生存率为19.8%,10年生存率为10.4%。术后生存率与外周血"微转移"、肺癌组织学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外周血"微转移"、病理类型和N分期是预测局部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肺癌病人外周血中存在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得到的"微转移";(2)检测肺癌病人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应用于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分期,有助于指导选择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受益者;(3)基于"分子分期"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腔镜食管肿瘤切除与Sweet、Ivor-Lewis和McKeown 3种开胸食管肿瘤切除术式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22例食管癌切除手术,经左胸(Sweet) 673例,上腹右胸(Ivor-Lewis) 37例,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19例,腔镜辅助(MIE)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种手术组患者年龄、腹腔及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死亡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McKeown组(4.05±4.29)枚和MIE组(3.16 ±2.34)枚高于Sweet组(1.40 ±2.28)枚和Ivor-Lewis组(1.11±1.82)枚,P<0.001.手术时间MIE组(363.63±98.27) min明显高于Sweet组(199.51 ±46.75) min、Ivor-Lewis组(241.76 ±71.88) min及McKeown组(271.05±92.30) min,P<0.001.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率McKeown组(10.5%,2/19)高于Sweet组(1.3%,9/673)、Ivor-Lewis组(2.7%,1/37)和MIE组(3.2%,3/93),P=0.046;声音嘶哑MIE组(4.3%,4/93)高于Sweet组0.3%(2/673)、Ivor-Lewis组(0)和McKeown组(0),P<0.001.MIE小手术量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大手术量组[(418.10±133.42) min对(337.70±62.31) min,P<0.001].结论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能够获得较左开胸、上腹右胸更彻底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腔镜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与后外侧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创伤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间于我科接受后外侧开胸(PLT组)或胸腔镜(VATS组)手术治疗的确诊或拟诊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外周血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浓度.检测术前、术后3d及术后7d外周血淋巴细胞(L)计数及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VATS组51例,PLT组52例.VATS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于PLT组(P=0.001).PLT组患者术后12h时SAA浓度高于VATS组(P=0.006).PLT组患者术后CD8+T比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VATS组患者术后CD8+T比例较术前减低幅度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组患者术后7d时CD8+T比例低于VATS组(P=0.015).结论 与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相比较,单向式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