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3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 TLE )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连续行TLE的35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接受TLE手术日期的顺序,将TLE开展的早期阶段150例病例平均分为3组,即TLE 1组、TLE 2组及TLE 3组,每组50例,比较3组间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分析该术式的学习曲线。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29例(8.3%)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术中中转手术13例(3.7%,开胸9例、开腹4例)。全组手术时间为230~780(平均332.5) min,术中出血量为15~4000(平均160.8) ml。其中,R0切除333例(95.1%),清扫淋巴结6~42(平均21.6)枚/例。术后住院时间为7~93(平均11.6) d。术后出现并发症75例(21.4%),术后30 d内死亡3例(0.8%)。与TLE 1组比较,TLE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较多(均P<0.05)。TLE 3组除手术失血量明显少于TLE 2组外,两组间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LE在技术上安全可行,且能够达到与传统食管癌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是治疗食管癌的可选手术方式。开展TLE约50例后可基本掌握TLE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胸腔镜和腹腔镜辅助微创McKeown食管癌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196例经胸腹腔镜辅助微创McKeown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其中男145例、女51例,年龄40~76 (58.8±6.6) 岁。其中食管上段癌43例,食管中段癌115例,食管下段癌38例。 结果 手术总时间215~780 (305.0±40.7) min,胸腔镜手术时间50~580 (105.0±38.4)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28~105 (54.0±8.6) min。术中出血量20~440 (285.4±38.5) ml,淋巴结清扫6~39 (20.4±1.6) 枚,术后住院时间7~93 (12.8±5.2) d。术后60例 (30.6%) 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肺部并发症28例(14.3%),乳糜胸5例(2.5%),心律失常5例(2.5%),吻合口瘘15例(7.6%),喉返神经损伤10例(5.1%),其他2例。 结论 胸腹腔镜辅助微创McKeown食管癌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1例胸腔镜隐蔽切口手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胸腔镜隐蔽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1例行隐蔽切口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34.0(16~59)岁。术前临床诊断重症肌无力4例,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手汗症1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extend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ETT)10例,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ETS)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5(30~105)min,术中出血量均<5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48 h,胸腔引流量55.5(30~80)ml,术后住院时间3.5(2~4)d,切口创伤小、隐蔽而美观。10例行ETT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4例,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结论隐蔽切口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可满足患者对切口隐蔽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 EEC)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PL)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根治,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最常采用的一种内镜微创技术,具有多种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术后食管狭窄为最常见的并发症,造成患者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大量临床研究的开展,已有多种干预措施可用于食管ESD术后狭窄的预防。本文旨在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最新文献,就ES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腔镜食管肿瘤切除与Sweet、Ivor-Lewis和McKeown 3种开胸食管肿瘤切除术式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22例食管癌切除手术,经左胸(Sweet) 673例,上腹右胸(Ivor-Lewis) 37例,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19例,腔镜辅助(MIE)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种手术组患者年龄、腹腔及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死亡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McKeown组(4.05±4.29)枚和MIE组(3.16 ±2.34)枚高于Sweet组(1.40 ±2.28)枚和Ivor-Lewis组(1.11±1.82)枚,P<0.001.手术时间MIE组(363.63±98.27) min明显高于Sweet组(199.51 ±46.75) min、Ivor-Lewis组(241.76 ±71.88) min及McKeown组(271.05±92.30) min,P<0.001.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率McKeown组(10.5%,2/19)高于Sweet组(1.3%,9/673)、Ivor-Lewis组(2.7%,1/37)和MIE组(3.2%,3/93),P=0.046;声音嘶哑MIE组(4.3%,4/93)高于Sweet组0.3%(2/673)、Ivor-Lewis组(0)和McKeown组(0),P<0.001.MIE小手术量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大手术量组[(418.10±133.42) min对(337.70±62.31) min,P<0.001].结论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能够获得较左开胸、上腹右胸更彻底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腔镜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度、孵育时间、振荡对ELISA法检测HBsAg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优化检测条件。方法采用HBsAg含量约为1ng/mL的血清标本,在4种不同条件(37℃振荡、37℃不振荡、25℃室温震荡、25℃室温不振荡)下的3个不同反应时间(10、20、30min)测定HBsAg,记录吸光度值。结果除10min37℃不振荡和25℃不振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7℃振荡20min为ELISA检测HBsAg的较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构建评分体系用于评估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高危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年 12月至 2018年 4月在我院内镜诊治部初诊下咽癌患者 355例,筛选后最终纳入 216例,分析性 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等指标与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相关性,单因素分析中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采用 独立样本的 t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 P<0.05者进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并计算比值比(oddsratio,OR)及 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根据进入 Logistic回归方程的 OR值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赋值,构建简单评分系 统。结果:216例下咽癌患者中合并食管癌 99例(45.83%),将 216例患者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 提示年龄(<60岁)、酗酒、肿瘤位于梨状隐窝、肿瘤侵犯部位≥3个解剖分区是下咽癌合并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 OR值将危险因素年龄(<60岁)、酗酒、肿瘤位于梨状隐窝、肿瘤侵犯部位≥3个解剖 分区分别赋值为 2,3,2,3,患者评分 >4为高危组,Hosmer Lemeshow检验(χ2 =3.407,P=0.906);AUC=0.705, Youden指数 =0.2968;敏感性 =81.82,特异性 =47.86。结论:下咽癌患者合并食管癌的发生率较高,对于下咽癌患 者应常规行精细胃镜筛查。年龄(<60岁)、酗酒、肿瘤位于梨状隐窝、肿瘤侵犯部位≥3个解剖分区是下咽癌合并 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高危组患者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EBV编码miR-BART5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BV DNA载量及EBV编码miR-BART5的表达情况;在宣威肺腺癌细胞系中构建PUMA基因和miR-BART5表达载体,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PUMA与miR-BART5关系。使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分析转染后不同时间段细胞增殖情况。通过caspase3/7、9活性检测研究miR-BART5、PUMA基因在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 30例肺癌组织中EBV DNA阳性11例(36.67%),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均阴性。miRNA-BART5在EBV阳性肺癌组织中表达量(3.46±0.54)明显高于EBV阴性肺癌组织(1.98±0.46)和EBV阴性肺良性病变组织(1.1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BV阴性肺癌组织与EBV阴性肺良性病变组织中miRNA-BART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BART5能够作用于PUMA基因3'UTR端。MTT结果显示,转染0、24、48、72 h后,miR-BART5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8、0.93、1.18、1.2,细胞正常增殖;无意义序列(scrambled siRNA)转染组A值分别为0.71、0.80、0.90、0.99,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miR-BART5过表达(Over-miR-BART5)载体转染组A值为0.90、0.99、1.57、2.20,与miR-BART5组相比均增加;miR-BART5抑制表达(In-miR-BART5)载体转染组A值为0.70、0.67、0.56、0.48,与miR-BART5组相比,在转染24 h后出现明显抑制,且随时间的推移,抑制程度越明显;miR-BART5过表达载体转染组中caspase3/7、9活性(3 646±334、5 533±112)相对于miR-BART5抑制表达载体转染组中caspase3/7、9活性(10 145±398、10 576±915)显著降低。结论肺癌组织中EBV呈现较高的感染率;在EBV DNA阳性肺癌细胞中,miR-BART5可能通过抑制PUMA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3 a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MIC法、KB法和判定标准(CLSI2012年版),进行耐药性监测,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病区分布情况与耐药率及变化趋势,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2011年、2012年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208株、260株和278株,3 a中共分离出74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79.8%),其次为咽拭子(7.6%)和尿液(6.2%);科室分布以ICU为主(32.4%),其次为干疗科(27.7%)、呼吸内科(12.2%)和神经外科(6.8%);3 a来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曲南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亚胺培南3 a耐药率分别为65.2%,74.2%和69.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48.0%,48.7%和55.8%,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72.2%,78.2%和72.4%;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感染源,ICU仍是监控重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和本医院药监测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及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