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9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43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32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582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2篇
  4篇
中国医学   19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双辉  张玉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524-1528
认知功能障碍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ALS伴认知功能障碍常提示预后不良。近年来对AL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ALS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生物标志物、遗传学特征和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LS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常见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一种疾病,临床常见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本例验案患者双上肢及左下肢活动无力伴肌肉萎缩2年余,加重半年,伴随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等症状,辨证属肝肾亏虚型痿证,临床以针刺治疗为主,配合静脉注射、穴位注射以补益肝肾,养血柔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模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含过表达人突变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G93A)基因(hSOD1~(G93A))和过表达人野生SODWT基因(hSOD1WT)与空质粒的慢病毒感染NSC34细胞,经一定浓度的嘌呤霉素筛选,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慢病毒的转染效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验感染细胞是否过表达SOD1蛋白,建立hSOD1~(G93A)-NSC34细胞系后给予GB,细胞培养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不同浓度GB组(25,50,75,100 mg·L-1)组,48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出最佳药物浓度,后续实验分组为以正常组,模型组,75 mg?L~(-1) GB组,SP600125组,75 mg?L-1GB+SP600125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JNK,c-Jun,p-c-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的NSC34细胞比较,hSOD1~(G93A)NSC34组细胞胞体变圆,突触减少、变短,而hSOD1WT NSC34组细胞和空质粒组细胞形态学未发生明显变化,与正常组比较,hSOD1~(G93A)NSC34组,hSOD1WTNSC3组细胞内SOD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 01),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细胞模型成功建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 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不同浓度GB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 01),药物质量浓度为75 mg?L-1时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 01)。后续实验,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率,p-JNK,p-c-Jun,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与模型组比较,75 mg?L-1GB组,SP600125组,75 mg?L-1GB+SP600125组凋亡率,p-JNK,p-c-Jun,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 05,P0. 01)。结论:GB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细胞模型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JNK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5.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神经元性疾病,主要是由运动皮质上运动神经元(UMNs)和脊髓及脑干下运动神经元(LMNs)损伤造成的。该病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并萎缩,从而影响运动、交流、吞咽和呼吸功能,最终致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10%为家族性患者(familial ALS,fALS),平均发病年龄为58~63岁;其余90%为散发性患者(sporatic ALS,sALS),平均发病年龄为43~52岁[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异常、基因突变、蛋白质失稳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综合对症治疗等方面,针对近期ALS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常表现为肌肉无力和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在ALS患者中,常优先累及手内肌的大鱼际肌肌群包括拇短展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APB)和第一骨间肌(first dorsal interosseous muscle,FDI),而包括小指展肌(Abductor digiti minimi,ADM)在内的小鱼际肌群则相对豁免,这一独特的手内肌分裂萎缩模式称为"分裂手"。近年  相似文献   
7.
黄昕  樊东升 《北京医学》2021,43(5):431-433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其中呼吸受累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原因,通常采用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FVC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来评估患者肺功能.近年研究认为,慢肺活量(slow vital capacity,SVC)可更好地反映ALS患者病情进展,预测患者生存和预后.本文对SVC在AL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差异明显,目前国内外对症状前期PMD患儿的诊断尚无共识。 目的:探讨婴幼儿时期症状前期PM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探讨血清肌酶水平在DMD和BMD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症状前期PMD患儿,分析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以基因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DMD组和BMD组,血清肌酶通过ROC曲线分析以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取值作为诊断界值,比较不同肌酶的诊断准确性。 主要结局指标:PMD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结果、血清酶水平(AST、ALT、LTH、CK、CK-MB)。 结果:24例PMD患儿纳入分析,其中DMD组18例,BMD组6例。22例(91.7%)因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诊,2例(8.3%)因亲戚确诊前来就医。PMD患儿CK-MB、CK、LDH、AST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DMD组均高于BMD组(除AST外,P均<0.05)。当ALT>224.5 U·L-1、CK>11 069 IU·L-1、CK-Mb>204 IU·L-1、LDH>1 349.5 IU·L-1时为DMD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LDH>1 349.5 IU·L-1具有高度特异性。 结论:血清肌酶水平增高为 PMD 患儿症状前期的主要表现。LDH>1 349.5 IU·L-1对诊断DMD具有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机制。方法:将SOD1G93A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利鲁唑治疗组,每组各8-10只。小鼠日龄30 d后,针刺组选取双侧天枢穴(ST25)及足三里穴(ST36)予以电针治疗。利鲁唑治疗组按照30 mg/(kg·d)的剂量予以90 d日龄小鼠灌胃治疗,1次/d。模型组及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予干预。于小鼠电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4组进行体质量记录及行为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脑干及脊髓中IBA-1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精神状态及运动功能良好,针刺组及利鲁唑组小鼠较模型组精神状态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转棒实验结果显示针刺组及利鲁唑组小鼠潜伏期较模型组延长;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在模型组脑干IBA-1阳性细胞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 而利鲁唑组IBA-1阳性细胞表达虽有降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该结果与IBA-1阳性细胞在脊髓L4-5节段表达趋于一致(P<0.05)。针刺治疗后脊髓中促炎因子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利鲁唑组较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及利鲁唑灌胃治疗均可以改善小鼠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但早期针刺干预明显减少脑干及脊髓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促炎因子TNF-α释放,表明电针治疗ALS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针刺抑制神经炎症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病因不清的致死性神经系统罕见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肌肉萎缩及延髓麻痹,最终累及呼吸肌致呼吸衰竭而死亡。顾锡镇教授从脾肾论治,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该病在延缓疾病进展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文章总结了顾教授辨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经验,并例举1个典型医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