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就医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服务功能的广泛延伸也对医院的就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成为医院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从流线、硬件、软件设计等方面对医院人性化设计和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3.
集装箱作为当今最通用的运输设备,在全球各地广泛使用。由于集装箱的结构特点、所运载的货物和装载地的卫生状况等因素,容易导致有害生物扩散。为防止有害生物通过集装箱播散,许多国家采用熏蒸的方式进行处置。由于海运集装箱的密闭性不同,对拟熏蒸处理的集装箱进行气密性检测,将有助于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在减少熏蒸剂用量的同时确保熏蒸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和骨桥蛋白(OPN)在甲状腺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和OPN在85例甲状腺癌组织、26例甲状腺瘤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9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 (3/15)、53.85% (14/26)和84.71% (72/8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组织分化、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明显相关(P<0.05);OPN在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3.33% (2/15)、46.15% (12/26)和74.12% (63/8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AJC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明显相关(P<0.05).结论 检测MMP-9和OPN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组(B组)、复合方法造模组(C组)。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3(Vit D3),C组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Vit D3腹腔注射、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免疫损伤法、Fe SO4(饮水)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4周后处死,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光镜下观察,A组SD大鼠未出现动脉硬化改变,B组仅出现轻度动脉硬化病变,C组出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改变;A组血清TC、TG、LDL分别为(2.82±0.26)mmol/L,(1.69±0.31)mmol/L,(1.62±0.26)mmol/L,B组分别为(3.68±0.41)mmol/L,(0.95±0.21)mmol/L,(2.19±0.35)mmol/L,C组分别为(4.33±0.28)mmol/L,(0.99±0.13)mmol/L,(2.19±0.24)mmol/L,C组与A组比较升高显著(P<0.01),C组与B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结论:复合造模方法比高脂饮食联合Vit D3成模效果好,可以快速简便造成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黏膜下注射对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6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收治的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地塞米松4 mg组(51例)和地塞米松8 mg组(52例)。对照组术前于下颌第三磨牙黏膜周围1 cm范围内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4 mg组术前于下颌第三磨牙黏膜周围1 cm范围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 mg。地塞米松8 mg组术前于下颌第三磨牙黏膜周围1 cm范围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8 mg。观察3组的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症状严重度(Po SSe)量表评分,比较3组的术后肿胀程度和最大张口程度。结果治疗后,地塞米松4 mg组和地塞米松8 mg组饮食、言语、肿胀、疼痛、日常生活评分和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地塞米松8 mg组这些观察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地塞米松4 mg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8 mg组1级肿胀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4 mg组,而3、4级肿胀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4 mg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地塞米松4 mg组和地塞米松8 mg组最大张口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可改善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症状,可减少术后肿胀程度,增加术后1周最大张口程度,且地塞米松8 mg优于地塞米松4 mg,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小儿全麻后术后疼痛及围术期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为小儿行针药复合麻醉的频率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6例病情Ⅰ~Ⅱ级耳鼻喉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 A 组(对照组)18例,B 组18例,C 组20例。各组均常规麻醉诱导,全麻诱导前30 min,B 组、C 组予电针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B 组予持续波2 Hz,C 组予疏密波2/100 Hz,穴位刺激维持至手术结束。术后8 h 和24 h 进行术后疼痛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检测患儿术前、术毕、术后24 h 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结果 B 组、C 组术后8 h 疼痛评分较 A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 疼痛评分 C 组较 A 组、B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 A 组、B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术毕及术后24 h 较 A 组 IL-1β含量低,C 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C 组术毕及术后24 h 较 A 组 IL-6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减轻小儿全麻术后疼痛,2/100 Hz镇痛作用更持久,2 Hz 和2/100 Hz 电刺激均能降低围术期 IL-1β、IL-6水平,其中2/100 Hz 较2 Hz 对 IL-1β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常用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外科常用手消毒剂的临床消毒效果,采用随机抽样和细菌检验方法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有效碘5000 mg/L的络合碘消毒液、含42.1 g/L或5000 mg/L的葡萄糖酸盐氯已定外科洗手液或氯己定乙醇洗手液以及含4500 mg/L醋酸氯已定与75%乙醇皮肤消毒剂等3种处理方法,按要求进行外科洗手消毒处理,均可使外科医生手上自然菌数平均减少99%以上。用含40g/L葡萄糖酸盐氯已定的外科洗手液与含5000 mg/L葡萄糖酸盐氯已定的70%乙醇消毒擦手液,按规定处理程序消毒处理后,手上自然菌数平均减少率为95.97%。结论,所用4种外科手消毒剂,进行外科医生手消毒处理,均可使手上自然菌减少率达到消毒要求;但各组消毒所需时间和费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避光输液器在临床输注过程中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安全性问题。方法通过对硝普钠、氟罗沙星以及盐酸阿扎司琼3种光敏性药物用避光输液器进行模拟临床输液试验,对流经输液器前后的药液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增塑剂TOTM以及避光着色剂在输液过程中的迁移进行检测。结果药物溶液在光照条件下经过避光输液器前后各项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增塑剂TOTM与避光着色剂在输液过程中有微量溶出。结论避光输液器与试验药物相容性良好,输液管路中的TOTM与避光着色剂有微量溶出,应用一次性避光式输液器输注光敏感型药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21WAF1和Bax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1WAF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病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5例GIST中,P21WAF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和60.0%。P21WAF1和Bax的表达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良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WAF1与Bax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检测P21WAF1和Bax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