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4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62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600篇
内科学   467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689篇
预防医学   2111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879篇
  1篇
中国医学   1469篇
肿瘤学   8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11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49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01.
摘 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 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 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 (34/68) 的 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 (27/68) 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 (10/68) 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 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 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 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对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进行动态分析,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Excel及SPSS 16.0统计软件对2016年—2020年菏泽市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情况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年平均罹患率分别是14.71%,25.59%,18.33%,34.34%,5.34%。该五年的年平均罹患率17.1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10,P<0.001);年份作为有序变量资料进行秩和检验(Z=-8.95,P<0.001)。菏泽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以7—9月份暴发起数最多,暴发起数128起(占比51.20%),植物类食品在报告起数方面(73起)及罹患率方面(80.00%)均较高;污染物类别方面,不同污染物类别平均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0,P<0.001),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化学污染物所占构成比较高;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加工储存不当,误食误用等;不同发生场所平均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70,P<0.001),家庭、宾馆饭店、街头摊点是高发场所。结论 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针对家庭、宾馆饭店、街头摊点重点场所,尽可能查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各部门应加强配合、监管及宣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4.
药食同源中药干预糖尿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等。药食同源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被广泛应用。基于降血糖药食同源中药的作用特点,在临床治疗和日常食疗保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药食同源性降糖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大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而实验研究时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以及模型的判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且临床试验较少。未来的研究应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深入开展系统性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为药食同源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机制研究提供更多依据。(2)应明确各类药食同源中药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作用以及其对应治疗的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由于现有研究质量的局限,药食同源中药降糖产品目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今后,需要在辨证论治和辨证施食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探索药食同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5.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猴痘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为鉴定新分离毒株是否为B病毒.方法根据ScinicarielloF报道的引物,用PCR方法扩增BV147、HSV-1、HSV-2,对扩增产物进行SacⅡ内切酶消化.结果这一对引物可同时对这3种病毒进行扩增,但只有BV147的扩增产物可被SacⅡ内切酶切开.对BV147扩增片段克隆测序的结果证实,其与美国B病毒E2490株部分基因(UL27)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B病毒DNA的PCR方法并测定了新分离病毒毒株的部分基因序列,证明新分离的病毒为B病毒.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流行,诱因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999年呼吸道分离出的的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诱因和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各科分布广泛,肺科分离出18株,占56.3%,其中RICU中分离出6株,药敏显示对泰能耐药,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耐药率高,对喹诺酮类耐药率稍低,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如COPD,癌症等,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治疗致免疫功能下降,增加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机会,: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困难,宜尽早选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9.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简称为食药物质,传统中医药常使用食药物质来防治疾病或养生保健。随着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食药物质成为健康领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随着食药物质品种的增加,研发产品的创新种类和应用增多,拟新增食药物质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关注重点。现综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国内部分省份风险监测内容和方案,以期为9种试点食药物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为食药物质的合理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姜河延  曹芳  韦婉  程钰  寇梦佳  焦扬 《中医杂志》2023,(22):2368-2371
基于朱震亨“六郁”理论,提出肺结节的形成与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六郁密切相关。认为六郁皆可导致肺结节,其中以气郁为主导,气郁久则化为火郁,导致脾失运化可成痰郁、湿郁、食郁,气不行血则成血郁,六郁相因为病且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促进肺结节的发生发展。治疗以畅通气机为主,以治疗六郁的经典名方越鞠丸为基本方,并根据六郁偏颇在越鞠丸基础上灵活配伍疏肝理气、清热散结、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